劉洋
摘 要 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體系的一部分,農業經濟管理方式的創新能夠促進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包含多項內容,但具體實施管理工作時,在經濟管理認知、經濟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為有效提高農業經濟發展的動力、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必須要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分析農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 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45
農業經濟管理是建設新農村、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提高農民的收入,只有保證農民收入達到標準水平,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為了實現增收的目的,村干部及負責人要開拓思路,以綜合分析的方式,依靠科技創新手段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讓農業經濟向城市經濟和國際化經濟方向發展,科技助農、科技興農,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標準化和產業化。
1 農業經濟管理的主要內容
我國是農業大國,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極為重視。農業的不斷發展能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的合理化組合。為了進一步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要發揮應有的作用。面對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同問題,要依據農村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分析,在確定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通過深化改革和自主創新,進一步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促進農業經濟整體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主要內容包括財務、資產及土地等多個方面。從經濟資源布局來看,我國土地資源、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農村[1],合理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可以提高農村居民的經濟收入。因此,在土地規劃和使用上,農村地區要進一步優化管理制度,有效整合農村農業資源,發揮農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在資源的使用和開發過程中,要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提升資源利用率。在法律法規的要求下,我國政務和財務已經步入公開化、透明化的階段。農業經濟管理也要依據這些政策,建立切實可行的財務和資產管理制度。制度的實施既可以讓農村在市場經濟發展體系中獲得公平的地位,還能夠減少村干部與居民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提升農業經濟綜合管理水平,有助于構建科學的農業農村發展體系,實現農業經濟結構的優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內容還包括對資源和財務的審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農村財務體系的逐步完善。針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問題,還要從發展目標和干部選拔角度出發,細化農業經濟管理的類別。為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必須要依據科學的發展目標,以滿足農民增收為前提,優化經濟管理方式,助力農業經濟綜合發展。在人才的任用和選拔上,農業經濟管理部門也要結合備選人員的學習經歷和工作經驗進行系統考核,通過定期觀察和學習,改進人員管理的模式,讓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參與到農業經濟管理中。
2 存在的問題
2.1 欠缺對經濟管理模式的認知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農業經濟發展在行政制度的學習和科學經濟手段的應用上都存在明顯的缺陷。針對農業經濟中存在的問題,管理人員也沒有清晰的認知,忽視經濟管理手段創新的重要性[2]。這些行為都是對經濟管理模式認知不足所造成的。管理人員思想意識上的淡泊、責任態度上的懈怠,使得農業經濟管理問題變成了事務性的工作,沒有發揮實際的作用。針對這種情況,部分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已經提出了解決的思路,但是這些工作方式還應該與農業發展經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能超前或者滯后,否則也會帶來消極的
影響。
2.2 管理模式和制度存在漏洞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較為復雜,經濟管理制度、經濟行為和資源財務的管理工作量巨大。針對財務問題和資源的使用問題,農業經濟管理部門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使得一些不法行為屢禁不止[3]。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1)經濟管理人員法律意識的淡薄。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法律法規能夠成為規范經濟行為的依據,但是在部分農業經濟管理部門卻沒有結合相應的法律法規開展經濟活動,最終導致違法問題的出現。2)在管理模式的選擇上存在不符合實際的情況。經濟管理模式的選擇要依據當地經濟的發展情況和經營項目來制定,而不是僅僅參考其他地區的做法,或是憑空想象出一種做法。3)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合理也會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效果不明顯。
2.3 科技手段和人才戰略難以落地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居民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這使得農民在就業上有了更多的選擇,許多農民會離開生活的鄉村,去大城市謀生。因此,農村人口流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4]。在一些偏遠的地區,甚至出現農村種植業生產落后的問題。大力培養農業農村人才,是提高農業經濟水平的關鍵所在,人才缺失勢必會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正是由于人才的短缺,留守在農村的人不會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造成農村經濟落后。在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農村,人們已經使用現代化的方式進行種植和養殖,所帶來的經濟收益相較于原始耕種手段有了巨大的提升。
3 解決措施
3.1 提升思想水平
農民的思想認識和致富信念可以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性。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必須對農業生產模式和基本結構進行系統的思考,以此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在思想上,農村經濟管理部門要組織開展業務學習,幫助農民了解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具體方法,選派技術人員到農民家庭中進行指導,以現代化的手段提高科學管理的效果。此外,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可以用宣講的方式將一些新的經濟知識傳授給農民,農民可以在獲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身對經濟發展的認識,積極配合農業經濟管理部門的具體工作[5]。
3.2 健全規章制度
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必須要依據相關的政策法規。在經濟交易過程中,必須要依據相關的法律條款對這些經濟行為進行有效限制。在工作崗位職責劃分時,可以設定相關的責任制度,用這種方式規范各崗位人員的行為,讓科學的管理模式取代原有的方式,增強經濟科學管理的有效性,確保農民的基本權益。農村地區要組織法律法規學習,使農民能夠掌握法律知識,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在經濟交往中遵循法律法規,避免造成經濟損失[6]。與此同時,應規范農業經濟管理的具體措施,這些措施要以農業經濟的不同類別為基礎,深入到經濟項目的開發和管理之中,以制度形式帶動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強化經濟管理的目的。
3.3 培養優秀人才
在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上,農業經濟管理部門必須要選擇有干勁兒、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才加入到經濟管理中。對于那些人才短缺的鄉村,鎮政府可以選派優秀的管理人才到各鄉村進行支援,帶領當地村民組建專業化的人才隊伍。針對這些選拔上來的人才,要充分重視人才的個體差異,進行系統而有效的培訓。從人才群體角度出發,鄉村經濟管理部門必須要為人才隊伍提供專業和系統的培訓。通過定期學習、業務實踐和成績考核的方式檢測從業人員的學習情況[7]。在個人發展上,應鼓勵人才大膽創新,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個人修養,積累管理經驗。為了確保人才優勢的發揮,鄉村地區還可以制定相應的獎懲和激勵制度,只要農村經濟條件允許就可以給予優秀人才以獎勵。通過合理而完善的考核制度,讓人才在崗位上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此,既可以提高工作考核的公平性,還能夠極大地激發管理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
4 結語
在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農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改善。為進一步加快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腳步,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現代化和科技化的手段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農業經濟建設和農民增收問題上,必須要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培養專業化管理人員,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崔瑩.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農家致富顧問,2020(4):261.
[2] 黃賢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災害研究,2020,10(9):185-186.
[3] 戴璽玉.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災害研究,2020,10(8):158-159.
[4] 路娥.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管理問題與解決措施[J].環球市場,2020(7):10.
[5] 熊蕾蕾.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9(30):51-52.
[6] 劉志磊.農村經濟中的農民增收與農業管理問題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1):44-45.
[7] 李益平.農村經濟中農民增收問題與農業管理的探析[J].農家致富顧問,2020(4):26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