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宇平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自媒體的出現賦予了農產品電商新的機遇,有助于解決農產品市場人才缺失、農產品品牌定位模糊和信息共享不及時等問題,極大地提高了農產品營銷的效率。為促進農產品電商的快速發展,應采取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健全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及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等措施,進一步促進農產品電商的發展。
關鍵詞 農產品;電商;物流;自媒體時代
中圖分類號:F724.6;F323.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47
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支持農產品電商的發展,農業農村部等部門也出臺了促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完善郵政快遞服務等政策,促進開發農村市場,擴大農村電子商務覆蓋范圍,加快農產品電商的發展。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電商行業迅速崛起,涌現出阿里、京東等龍頭企業,農村電商、直播電商等領域不斷細分,市場格局不斷完善,在帶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提升了人們生活的幸福感。
1 現狀
2009年,阿里巴巴首次舉辦“雙11”活動,成交額5 200萬元,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商家參與到“雙11”活動中,成交額不斷增長[1]。“雙11”“6·18”等購物節從側面彰顯出我國電商市場的繁榮景象。從2019年開始,直播、社交電商、網紅帶貨等成為電商行業的熱點詞匯。這些詞匯的背后,還有對中國社交營銷環境、營銷思維和自媒體價值的重新定義,社交媒體的優勢正在顯現。一些基層政府抓住了機遇,通過與淘寶、微博等平臺合作,有效地解決了生產者“難賣”和消費者“買貴”的問題。
2 問題
2.1 人才缺失
人才是農村電商發展的關鍵因素,農村電商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然而電商知識不斷更新,缺乏既懂種植技術又精通網點設計和運營的復合型人才,導致農村電商人才缺失問題不斷加劇[2]。為提高家庭生活水平,農村大多年輕人選擇進城務工,他們不愿到農村工作,認為農村生活條件差、工作環境和機遇都遠比不上城市,而且由于消費水平的不同,農村工資普遍比城市低,所以造成了農村電商人才極度缺乏的問題。因此,農村地區對電商人才的需求非常強烈。
2.2 物流體系不健全
在政府的支持下,農產品電商發展有了明顯的進步,但物流配送仍是關鍵性的限制因素。因農村人口密度小、村鎮距離大、交通條件差,大批量產品無法及時運送。許多農產品是季節性的,但因為交通不便利,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正阻礙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盡管我國的快遞行業已非常發達,農村電商與“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有了合作,但因農村基礎設施差,大部分快遞企業還是不愿在農村設置過多的網點,導致農產品運輸鏈長、成本高,阻礙了農村電商的發展[3]。
由于網絡普及率不高,許多農民還停留在原來的銷售方式上,農產品開發不足、保存方法有待改善。冷鏈物流配送可以延長生鮮產品的保存時間,但由于資金短缺、技術缺失,導致冷鏈物流配送體系還不健全,部分時蔬產品可能無法保質保量地送到顧客手中,影響了顧客對農產品的印象,降低了消費體驗感。此類問題導致了農產品難以有穩定的銷售渠道,進而影響整個產業鏈。
2.3 農產品品牌定位模糊
農產品電商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強大的品牌,大量資源被限制。由于農產品季節性強,導致農產品滯銷問題嚴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因缺乏品牌效應及時尚的包裝,降低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導致同類農產品價格相差較大,降低了產品的單價和附加值。
2.4 信息共享不及時
農產品生產者與農產品銷售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農產品在通過網絡營銷的過程中難以保證其質量,加上農藥催熟等負面新聞的報道,令農產品的可信度持續下降[4]。農民既是農產品的生產者又是農業生產資料的消費者,農產品的生產需要大量的農業原料。由于地區偏遠,彼此之間的分散和農民素質低下,導致農民無法進行有效判斷。產品市場之間的關系及產業鏈的信息不對稱會使農民難以了解農產品市場的具體價值波動情況。因此,如果農產品的市場價值突然波動,農民自身也缺乏判斷信息真假的能力,就會導致農產品不良營銷,給農民造成嚴重的損失。
3 對策
3.1 完善人才培養制度
隨著經濟的快速,人才需求快速增長,電商行業也不例外。由于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勵年輕人下鄉,大力培養能知農愛農、扎根鄉村的人才,可以做好以下3個方面。1)增加當地年輕人對電子商務知識的全面了解,聘請專家和業務人員提供專業教育、培訓和定期指導,為農民更新電子商務知識。2)政府需要給予支持,建立互補的教育機制,制定完善培訓機制,促進多方合作和支持。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逐步完善電子商務人才的培訓機制。3)大力支持回鄉創業的年輕人通過電子商務培訓將電子商務與農村經濟發展結合起來,促進農村地區的整體經濟發展。
3.2 完善物流配送體系
1)地方政府應發揮領導作用,結合農村實際,利用農村電子商務的大數據整合農村產業鏈,通過政策、文件等方式吸引投資。2)在農村地區建立大量的物流配送中心,以確保農民有足夠的物流資源發展電子商務。地方政府應在道路建設中撥出一定資金,確保道路通暢,增加農村的物流資源,促進農產品流通。3)提高農民的自我分配能力。如果當地物流建設不完善,農民可以租用車輛進行物流配送。要充分利用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解決物流配送中的難題,加強與城市電子商務的融合。
3.3 建立農產品品牌
當前,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建立良好的電子商務平臺的過程是困難的,因此我們必須注意生產、創造產品特色,樹立品牌形象,在產品開發過程中逐步建立培養自己的品牌形象,以便快速鎖定消費人群[5]。品牌不僅包括服務內容,還有服務質量,要根據國家對于農產品品牌的相關規定,確定農產品品牌的發展方向。早期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是消費者認識、了解信息傳遞的中間媒介,企業應該打造自己的特色,給予消費者良好消費體驗的同時建立良好的產品口碑。如果消費體驗感降低,就會給品牌帶來負面影響,商家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銷售,應注意品牌宣傳和溝通一致性[6]。
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產品的標準化和品牌化,充分發揮地方特色,明確地方發展方向,共同發展符合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根據當地情況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和追溯體系,嘗試貫徹先進的管理理念,同時,可以根據農村地區的特點,對農產品申請“地標保護”、無公害、環保、有機等認證[7]。做好產品品牌和產業集群,積極搭建產銷一體化平臺。建立生產、營銷、網絡直銷或批發零售的綜合發展模式。
3.4 建立信息交流平臺
將農產品與互聯網相結合,通過與大型電商平臺進行合作,利用直播平臺或自媒體,將農產品全方位地展示給消費者,降低消費者購物壓力,提高購物效率。這種消費模式很值得被推崇,通過直播帶貨、微博、短視頻等渠道,使消費者除了能看到產品本身外,足不出戶就能了解生產環境,讓顧客買得放心、吃得安心[8]。鼓勵當地村民也加入直播隊伍,為當地特色農產品代言,提高村民的參與感,開創銷售新模式。
4 結語
通過直播、短視頻等自媒體形式,直接讓當地農民在網上公開地展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在自媒體的帶動下,加強對農產品的宣傳,使資源流通得更加迅速,為農產品市場帶來更大的商機,造福農村和農民。雖然目前農村電商還處于發展的初期,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并努力尋求解決方案,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蘇德悅.從“雙11”看數字經濟力量[N].人民郵電,2020-11-16(3).
[2] 王金鳳.我國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1(28):33-35.
[3] 盧美琪,龐燕,顏靜.縣域經濟視角下農村電商物流發展對策[J].物流技術,2019,38(5):1-4.
[4] 孫偉,吳淑芳,張安梅,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的帶動作用[J].農家參謀,2020(20):20.
[5] 劉常青.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J].黑龍江科學,2020,11(22):140-141.
[6] 胡文兵,楊興洪.農村電商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電子商務,2020(11):19-20.
[7] 趙鑫.農村電商、經濟發展關系分析[J].智慧中國,2020(11):72-73.
[8] 李敏.我國農產品品牌發展戰略定位和策略[J].改革與戰略,2010,26(2):90-9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