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洪
摘 要 科學技術的進步切實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對各個行業的現代化建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國農業的現代化建設得益于農業技術的推廣,較之傳統農業,現代化農業呈現出更加多元和豐
富的行業特征。但目前我國農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如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尖端的技術人員等,都是影響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如何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是農業未來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農業技術;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素質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50
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發展,農業的生產模式和經營管理模式較之前有了巨大的變革。技術是發展的關鍵核心,工作人員是發展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國農業存在尖端技術人員缺乏、技術推廣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缺乏行業創新能力等諸多問題。其中,技術推廣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綜合素質能力偏低等狀況,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面臨的重要挑戰,也是一個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來解決的問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是農業發展的基本力量,也是農業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努力提升技術推廣人員的整體素質對農業未來的發展建設至關重要。
1 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素質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促進農業技術的發展
現代化農業的生產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運用,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是農業技術發展和傳播的關鍵因素,負責與農民對接,切實了解農業的發展狀況,在科技研發和科技推廣的實際應用之間起著聯結和促進的作用。技術推廣人員自身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技術成就最終的傳播效果和農業發展的實際狀況[1]。
1.2 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業經濟水平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農業生產總值在我國總體的經濟體系中所占比重較小,說明我國的農業經濟水平較低,沒有跟上我國的現代化經濟建設速度。近年來,隨著農業總體發展水平的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水平和經濟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農業經營模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農業工作人員,尤其是農民群體,作為農業生產發展的主力軍,整體受教育水平低,具備尖端農業技術、多元化經營思維的高學歷人才稀少,大多數從業人員對農業生產技術的掌握處于基本層次,不具備科研創新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受此影響,我國農業生產鏈單一,缺少對農副產品深加工的意識,農業生產工作呈現出生產經營成本高、經濟收益低的情況,不利于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2]。因此,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水平,有利于農業新技術和新裝備的落實,有利于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意識水平和技術水平,通過人員素質的提升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1.3 有利于我國現代化社會建設
農民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主力軍,更是新農村建設、城鄉結構一體化的關鍵部分,是我國現代化社會建設整體構成的重要內容,是農業生產的關鍵力量。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存在著嚴重的發展不平衡現象,農村的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遠低于城市,農村的文化建設、社會資源整合、農民受教育程度、農民子女受教育水平等方面也比城市低。在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發展的同時,提高農民的受教育水平和高新技術的掌握能力是改變這一現象的關鍵內容,只有加強農民的受教育水平,使農民擁有更多關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銷售的技術,才能更有力地促進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正是開展這一工作的關鍵[3]。
2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的現狀
2.1 缺乏高學歷技術推廣人員
調查發現,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大多是中專學歷,本科生比例不足20%,研究生比例甚至不足1%,這個數據遠低于發達國家。農業技術的掌握情況與學歷密切相關,高學歷、懂技術的推廣人才缺乏,成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障礙。加強農學專業高學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樹立艱苦奮斗的工作觀念,鼓勵技術人才投身于一線工作,提高農業從業人員,尤其是農業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是改善我國農業發展現狀的關鍵任務。
2.2 工作人員專業知識結構單一
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學科與學科之間相互滲透,行業的經營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傳統的經營模式已不再適應現代化社會體系的發展要求。我國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大多是農學專業,所學的知識大都是關于糧食種植、栽培的課程,很少有學習園藝、果蔬種植、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的工作人員。這就導致了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知識結構單一,推廣模式也單一,農民所學的生產經營知識只能滿足初級的作物栽種需求,而不懂如何將農業發展成體系化、制度化的工程,無法提升農業整體的經濟水平,不利于我國的農業現代化轉型發展。
2.3 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結構不合理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大多集中在區級以上地區,農村地區的一線崗位則出現嚴重的人才缺乏現象。此外,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人員以40歲以下的年齡段為主,缺少資歷和經驗深厚的專家、學者,且高學歷人員僅占10%左右,嚴重阻礙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深入開展[4]。
3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素質提升的路徑
3.1 提高技術人員的總體學歷
針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普遍低學歷的現象,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的學歷要求,制定最低學歷政策。政府部門還可以根據地區和崗位的不同,分配不同學歷的人才,如省級部門以本科學歷為主,同時招錄部分研究生,市級部門以本科和專科為主,以此類推,保證各個地區都有相關的技術人才作為基本保障。此外,農業部門在招收工作人員的時候,放寬對專業的限制,可招收一些經濟專業、管理專業、園林藝術等專業的人才,使相關的人才儲備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3.2 提高技術人員的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能力是農業發展的核心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的高低,決定了農業未來的發展形勢和發展規模。創新能力的高低也是考驗技術推廣人員素質的主要內容,是解決農業生產問題和農村社會關系的重要能力。這就要求技術推廣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還要對自己所負責地區的氣候特征、土壤狀態、市場環境及作物生長規律有著具體細致的了解。如四川地區的黃果柑、枇杷產業,推廣人員不僅要了解黃果柑、枇杷的生長習性,還要對該地區的生長環境和產業的發展現狀做具體的考察。只有在充分掌握社會經濟條件和農業生產活動的基礎上,推廣人員才有可能根據現有技術創造出更有利于產品發展的新技術、新方法。
3.3 強化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實踐能力
道德作為人參與社會活動的行為準則,是從事工作的前提條件。一個不具備道德素質的人,無論專業技能多么出色,自身多有能力,都不符合回報社會、服務群眾的要求。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同樣要具備優良的職業道德,尤其是在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工作內容相對繁多的情況下,具備優秀的職業道德更有利于推廣工作的進行。此外,還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是推廣工作的核心,不參與社會實踐就不存在技術推廣活動。只有強化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實踐能力,才能促進農業技術推廣更加有效地實施[5]。
3.4 加強技術人員信息管理和輸出能力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推廣是關鍵,工作人員需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即信息的輸入與輸出能力。負責推廣的工作人員在與農民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了解農業的發展狀況,再通過集體教學、組織探討、實際操作、深入講解等形式向農民推廣農業知識和技術。由于農民普遍學歷較低,對專業學術知識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較慢,這就要求工作人員的語言簡潔易懂、生動有趣,將專業的學術語言轉化為農民聽得懂的口語化表達,保證農民可以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學以致用。此外,農業推廣人員還要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以便能夠更好地和群眾溝通,更方便了解農業的發展狀況,促進農業更好地發展。
4 結語
十九大以來,我國農業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由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向高產、優質、高效益的商業化方向發展。農業技術的進步對農業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業技術的革新和科技的進步要求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加強學習,扎實工作,提高整體的素質。解決好我國農業目前存在的尖端技術人員缺乏、技術推廣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缺乏行業創新能力等問題,是推動農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是提高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整體素質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備良好的素質水平,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深入農民群眾,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建設。
參考文獻:
[1] 孫學珍,吳畏.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J].現代農業科技,2012(7):355.
[2] 李明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素質現狀、發展要求與繼續教育方式研究[J].廣西農學報,2002(6):43-47.
[3] 李毅敏,李文敏.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對農機技術人員的要求[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14):39.
[4] 張國忠,王景利.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分析[J].金融理論與教學,2020(6):85-88.
[5] 李碩源.淺論農業現代化中提高農民文化素質的必要性[J].中國農業信息,2013(21):187.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