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佳夢 郭力
摘 要 鄉村振興是我國大力推進的戰略舉措,開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有效路徑。鄉村旅游作為旅游服務業與傳統農業融合發展的產物,對鄉村發展具有多方面的積極影響。近年來,鄉村旅游的發展推動了鄉村經濟、鄉村社會等的全面發展,有利于促進鄉村的全面振興。因此,重點分析鄉村旅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 鄉村旅游;路徑;鄉村振興戰略
中圖分類號:F323.4;F59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61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重視“三農”問題,讓農村農業優先發展,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大力發展農業新興業態,實現縱向和橫向融合。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價值,以農促旅、以旅強農,探索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堅持農業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從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旅游增色,縮小城鄉差距,吸引人才回流帶動就業,實現城鄉融合發展[1]。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方式和總抓手。大力開展鄉村旅游能夠滿足我國的發展需要,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
1 發展現狀
鄉村振興戰略已在全國各地迅速開展,具體的發展情況如下。1)重視開展三農工作。各級政府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已取得很多成績[2]。2)鄉村振興戰略的每個步驟需要更加完善。在東部一些發達地區,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江蘇省、廣東省、山東省等地區對鄉村振興已有了初步規劃,但從整體來看,仍存在定位不高、計劃不完善、缺乏詳細的制度及政策體系等問題。3)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如村與村之間發展不平衡、村莊面貌改變小、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等。
2 發展優勢
2.1 各類資源豐富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國家,廣袤的農村占據了約70%的旅游資源,不僅擁有田園風光、自然景觀,還擁有濃郁的民俗文化、遺址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手工技藝及豐富的農業特產為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具有產業及帶動優勢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全國70%以上的城市居民在周末會選擇到周邊的鄉村旅游,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年均增長20%以上。2021年的鄉村旅游接待旅客達40億人次,消費達2萬億元,有利于帶動農民致富。
2.3 能夠促進產業融合
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開拓了旅游領域,創新了農村產業項目,推進了產業協同發展,促進了相關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進而構建了穩定的產業鏈,有利于提高農業的附加值[3]。不同的旅游產品可以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協同發展。
3 路徑
3.1 優化產業結構,助推鄉村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是鄉村經濟建設的核心。發展鄉村旅游既要豐富產業形態,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又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生產、加工銷售、餐飲及服務業的融合發展。以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為例進行分析。該村經濟落后,在2013年確定開發當地鄉村旅游產業,同時對產業結構進行重組,現在已形成以獼猴桃種植為主的新型鄉村產業體系。
3.2 改善鄉村環境,助推鄉村生態宜居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涵。發展鄉村旅游要與改善鄉村環境結合起來。1)完善農村交通、污水處理、服務等基礎設施,改善鄉村生態環境。2)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旅游理念,保護森林、濕地等生態環境。3)打造出“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生態宜居鄉村,提高鄉村居住環境的舒適度。
3.3 傳承鄉土文化,助推鄉風文明
鄉村旅游可以利用其區域特點傳承鄉土文化,進而促進鄉村文化興旺。以四川省的綿竹年畫村為例,在2006年沒有鄉村旅游以前,只有不到17人從事與年畫相關的工作,年畫面臨失傳的境地。開展鄉村旅游后,該村創建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現在該村從事相關產業的人員超過1 000人,收入高達2 000萬元。鄉風文明的核心是改變農民的精神風貌,因此要鼓勵農民積極參與鄉村旅游,主動學習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能,形成適應時代的鄉村文明。
3.4 優化治理體系,提高治理成效
在自治管理的過程中,應由旅游接待延伸到治理公共環境、協調利益矛盾等方面[4]。例如,山東省淄博市中郝裕村在鄉村旅游發展中,通過基層自治管理達成了精良的公共管理。與不發展鄉村旅游的地區相比,發展鄉村旅游的地區發展得更快。
3.5 促進農民增收,助推生活富裕
實現長期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而鄉村旅游的發展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鄉村生活富裕具有重要的意義。鄉村旅游不僅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還能調動農民回鄉務農、回鄉創業的積極性。
4 鄉村旅游導向下實現鄉村振興的對策
4.1 堅持政府主導
在政府的資金投入、技術支持及統籌規劃下,旅游行業才能做大做強,才能形成規模。1)可以用政府引導型代替農戶自發型[5]。建設高效的旅游協調管理機制,不僅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能解決規劃不合理、利用不充分等制約問題。2)在政府的資金支持下,開發更多更好的旅游項目。目前,鄉村旅游行業一般都缺乏資金支持,要采取多種措施吸引外界投資,豐富資金來源。例如,加大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對鄉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引導金融機構為鄉村旅游項目提供小額信貸業務。
4.2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提升鄉村旅游舒適度的重要保障,會直接影響游客的體驗感,決定著游客量。因此,完善交通設施建設時要增加明顯指示牌,同時要對停車場進行合理規劃。1)增加公共廁所的數量,聘請廁所管理員或農戶進行輪流管理。2)將網絡、通信等安裝到戶,建立醫療救護站、咨詢站等配套設施。3)加強服務設施建設。在餐飲方面,研究出獨具特色的菜品,使游客耳目一新,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在住宿方面,要建設干凈、舒適、高品質的住宿條件,形成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住宿體系;在購物方面,應不斷豐富銷售方式。
4.3 注重培養鄉村旅游人才
鄉村旅游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要加大對領導干部的培訓,提高其政策統籌能力。1)充分利用當地農村勞動力,進行針對性培訓,增強其服務意識[6]。2)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和高校等社會資源,加強人才培養,帶動鄉村旅游創新[7]。
4.4 遵循生態文明發展理念
為了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鄉村旅游的生態功能,推進城鄉生態建設,必須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積極探索鄉村旅游引導鄉村生態宜居的路徑[8-9]。
參考文獻:
[1] 劉孝蓉,胡明揚.基于產業融合的傳統農業與鄉村旅游互動發展模式[J].貴州農業科學,2013,41(3):219-222.
[2] 牛君儀.鄉村旅游轉型升級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J].農業經濟,2014(9):43-45.
[3] 董菁,毛艷飛,張良.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鄉村旅游產業的優化升級研究[J].農業經濟,2018(9):50-52.
[4] 銀元,李曉琴.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發展邏輯與路徑選擇[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5):182-186.
[5] 陸林,任以勝,朱道才,等.鄉村旅游引導鄉村振興的研究框架與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6] 曹雯.鄉村旅游與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的路徑[J].農村經濟,2015(5):61-65.
[7] 蔡克信,楊紅,馬作珍莫.鄉村旅游: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種路徑選擇[J].農村經濟,2018,431(9):28-33.
[8] 劉迎華.鄉村振興戰略下山東鄉村旅游提質增效路徑研究[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8,24(4):13-18.
[9] 朱顯平,姜楊.鄉村振興戰略下吉林省鄉村旅游的發展邏輯、障礙及路徑選擇[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2(4):89-9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