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輝自述:
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料想偉大的孔夫子心目中有一座他愛的山。古今中外有許多文人雅士,愛山詠山,對山這一題材進行過無數(shù)的贊頌和比喻。
在歐洲人的心目中,奧林匹斯山上充滿希臘神的意志,成為人類的向往。在我國的宋朝和元朝,相繼出現(xiàn)范寬與黃公望兩位山水畫大家,他們也對山這一題材進行過中國式的獨特闡述和理解。范寬以豐碑式的《溪山行旅圖》承載著中國人的理想。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以時間流淌式的表達方式,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幅獨具中國人生命史觀的動人畫卷。
我的“山系列”畫作,是汲取前人在構圖上橫向或縱向的表達方式,以及在時間和空間理念的思考啟發(fā)下,展現(xiàn)的山是一座被鑿開的山體,視點聚焦于山體被解剖后的筋、骨、皮、肉,從中體悟大山袒露出的心聲。畫面中被孤立鑿開的山峰為構圖的視覺中心,讓敞開裸露的山體從形色上迸發(fā)出使人孤獨、悲愴、堅毅、雄偉、崇高的精神感受。(責任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