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供應短缺影響且消費者需求持續強勁,美國10月份的通脹率創下31年來新高,商品價格普遍大幅上漲。本周歐洲日本通脹數據同樣高企。通脹數據公布后,11月10日美股大幅下跌。美債也被大幅拋售。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周曾表示高通脹水平是短暫的,美聯儲將采取耐心的加息措施,然而市場開始對美聯儲維持政策產生懷疑。
美國勞工部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上漲6.2%,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大同比增幅,通脹率連續五個月超過5%。刨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10月美國的核心價格指數同比攀升4.6%,創下1991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美國CNBC網站稱,商品的價格普遍上漲,尤其是新車、二手車、汽油和其他能源、家具、租金和醫療等方面的費用。10月汽油價格同比上漲近50%,食品雜貨漲價5.4%,豬肉漲價14.1%,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大漲幅。新車價格上漲9.8%,創下1975年以來最大漲幅,而家具和床上用品的漲價幅度更是創下1951年以來的新高。輪胎和運動器材的價格漲幅創下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的新高。外出就餐價格上漲5.3%,為1982年以來最大漲幅。
“德國的通貨膨脹繼續上升!”德國《商報》11日報道,德國聯邦統計局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的10月通脹率升至4.5%,這是28年以來的最高值。上一次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是在1993年8月,達4.6%。數據顯示,10月德國能源價格同比上漲18.6%;去除能源價格因素,當月通脹率為3.1%。此外,當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4%,服務業價格同比上漲2.4%。9月,歐洲最大經濟體的通脹率為4.1%,是自1993年底以來首次超過4%。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央行11日發布今年10月份的日本國內企業物價指數初值為107.8(以2015年平均水平為100),較9月上升1.2%,較去年同期上升8.0%,達35年以來最高水平。
日本放送協會(NHK)網站分析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國際油價上漲的背景下,日本汽油和柴油的價格也上漲。同時,隨著各國逐步重啟經濟活動,致使鋼鐵、合成橡膠、銅、鋁等原材料的價格也廣泛上漲,由此提高了企業物價指數。
(摘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