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腸胃不好成了一種“流行病”,這類人群在飲食方面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1.注意腸胃的感受,避免食用引起腸胃不適的食物。消化不良的人對食材比較敏感,不同食物在餐后帶給腸胃的感受不一樣。特別要注意避免多吃富含“抗營養因素”(胰蛋白酶抑制劑、凝集素、苦澀味成分等)過多的食物,以及能抑制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食物。比如豆芽、生堅果、沒有煮爛的各種豆子、芹菜、青椒、獼猴桃、紫黑色和藍紫色食物,這些食物多少都有抑制消化酶活性的作用。
2. 避免吃涼飯涼菜和沒有熱透的剩菜。萎縮性胃炎及胃酸少者,由于胃酸分泌不足,殺菌能力差,胃里的pH值比正常人高,細菌更易繁殖,特別容易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一旦發生腸胃炎,胃腸組織易受損。
3. 用餐前后不要喝飲料,不食用過多水果。由于胃的殺菌能力較差,細菌繁殖更快,因為大量水果中的有機酸鹽有緩沖作用,會降低胃液的酸度,進一步影響到胃的殺菌能力,進食之后還可能因胃內細菌的繁殖產生較多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和蛋白質分解產物合成致癌的亞硝胺類誘發增加胃癌的危險。所以,要避免用餐時食用大量水果或喝過多果汁、飲料等。
4. 餐前可以喝一小碗熱雞湯、肉湯、米湯、粥湯等。萎縮性胃炎患者比較適合飯前喝一小碗少油少鹽的熱雞湯、肉湯等,因為熬得好的肉湯、雞湯中溶出較多的可溶性含氮物如氨基酸、鮮味肽等,它們具有提升食欲和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米湯、粥水中的B族維生素和少量糊精也有促進消化液分泌的作用。
5.使用有利消化液分泌的調味品。調味方面,可適量使用一些能促進胃酸分泌的調味品,比如釀造醋、微辣的辣椒醬、花椒、八角、小茴香、孜然粉等。或使用一些豆豉、醬豆腐、豆醬等含有氨基酸和小肽的發酵調味品替代鹽作為咸味調味品,也多少有點好處。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