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述在網絡流傳,受到廣泛關注。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勵志榜樣,家境貧寒,近乎赤貧,“上大學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錢了”,卻能順利完成學業。當事人的自強不息、樂觀向上、勤奮勇毅,都讓人既動容又感佩。以下為他的自述節選。
家鄉生活
我來自單親家庭,家里是困難戶。我從小體弱多病,家里的醫療條件比較差,在我小的時候,甚至連用電也需要看運氣,說不上什么時候就斷電了。所以我家最可靠的治病手段就是:熱水,最可靠的取暖設備就是:柴火。
每當我生病了,爸爸就劈柴火、燒熱水,一杯一杯地倒給我。喝得撐了,身體難受,不愿意喝了,爸爸就想辦法安慰我,很原始的辦法:以水代酒,假裝杯子里的是白酒,和我一杯一杯地碰杯,跟我講,“咱們爺倆今天得多喝點,這熱水啊和白酒一個樣,都是喝到嘴里是辣的,流到胃里是暖的。”那時候我一聽這話就特別來勁,我也能喝酒了,喝的還是白酒,我要多喝點,這時候離出汗就不遠了。
上了小學和初中,我認識了鎮里對我非常好的一位老師,她和藹可親,允許我周末去她組織的學習班里免費學習。我考上大學以后,鄭重地去了老師家,把錄取通知書交給她看,給她磕了頭,感謝她這么多年的栽培與付出,弟子定當銘記教誨。老師非要給我錢,我沒有要,我騙她說,學校都給獎勵了,好幾萬的獎金,足夠用了。
大學時光
從我上大學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錢了。我是當年的省前十名,入學的時候有5000元的新生二等獎學金,和5000元的助學金,還可以從學院不同名義的企業類型的獎學金中獲得一種,大約是3000元。扣掉6500元的學雜費,留下3200元錢買電腦,買必須要用的電子設備。剩余的3200元分到8個月,每個月只能花400元。
我們班級在第一次組織大家出去玩的時候,我提前問了ー下花銷,大約人均150。我那時候真的沒有這些錢,花不起,就撒謊說自己有事,也就沒有去。所以,我們班級的紀念冊里,第一次出游的照片沒有我,這是我本科四年最大的遺憾。
就這樣,時間線一晃,來到了大三,我的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大城市讓我發現,省錢是一方面,還有另一方面,就是賺錢。于是,我和很多同學一樣,選擇了去做家教。因為這是第一份工作,也不會講價,當時家長問我,多少錢,我說一般多少錢呢,行情價就行,他說,那就100元一小時吧,我很高興,當時覺得很多了。 2018年,我大四了,這一年可以說是我變化最大的一年。這一年白天我去企業實習,晚上偶爾繼續做家教。實習工資1個月有4000元。家教除了那一家,還接了一家,價格漲到了200元。熬了3年,我終于把所有需要錢的地方都處理好了,保研名額也順利地拿到。
回饋社會
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樣了,可以做助教,我的導師也會叫我們寫一些東西,給一些補助,家教這件事也沒有落下。生活進入了平穩期,上天是眷顧我的,在我的求學生涯,一路遇到了好的老師,好的同學,好的朋友,他們都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在我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致謝里,我回憶了這切,也將他們和我的論文一起永遠錄入到數據庫中。
我想說,我自己也想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所以,我做了第二個決定,從研一開始,我每個學期拿出了3200塊錢,資助4個孩子一學期的生活費、學雜費等等。這是一個公益組織,是我的家鄉那邊的希望小學,我實地考察過,也有他們的名單,我能力有限,這也是我力所能及做的第二個決定。把愛傳遞下去。
(綜合《成都商報》11.11、中新社11.11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