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剛
在過去幾十年間,由于對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等的控制力度加大,美國心血管死亡呈下降趨勢;但這一時期其糖尿病發生率卻不斷增加,主要原因是肥胖的流行,這一變化很可能在未來使心血管死亡率回升,甚至使心血管疾病發病增加。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僅重視了血脂異常、高血壓和糖尿病這些下游危險因素,而忽視了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體力活動等生活方式危險因素。
生活方式對心血管事件風險影響巨大,具體如下:
戒煙 減少吸煙量能夠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戒煙能夠降低死亡風險約1/3。目前,需要更多相關研究和禁煙法規來促進戒煙和提高戒煙率。
體力活動 體力活動可升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俗稱“好膽固醇”)水平,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血壓,提高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島素平衡,減輕體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炎癥和內皮功能,并有助于戒煙。正是由于這些益處,體力活動可使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30%~50%。對于已經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體力活動可減輕心絞痛癥狀、改善心力衰竭、降低心肌梗死后死亡率。
飲食習慣 前瞻性研究顯示,低脂飲食、食用谷物和豆類、水果、蔬菜可使心血管風險持續而顯著地降低。其他可降低心血管風險的飲食包括少量食用堅果、少量飲酒,食用植物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在高危人群中進行的隨機對照研究顯示,每周食用1~2次魚油可降低冠心病死亡風險36%,使總死亡風險降低17%。
生活方式中單一因素的改變即可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多項生活方式同時改變則起到協同作用。一項二級預防研究顯示,4年的地中海型飲食(蔬菜、水果、魚、雞肉、谷類和植物油)可降低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風險72%。另一項研究顯示,低熱量飲食和每天20分鐘快步走,能夠較安慰劑顯著降低新發糖尿病風險58%,與二甲雙胍相比減少39%。生活方式改善對減少新發糖尿病的獲益說明,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不僅是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糖尿病相關危險因素。
過去20年,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包括總進食量增加、高熱量飲食增加、甜食增加等;與此同時,超重和肥胖亦顯著增加。這一趨勢再次提示我們,生活方式能夠被改變,我們應該明確導致生活方式改變的因素并找出逆轉的方法。
目前,醫療政策、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對各醫療措施的力度并不平衡,比如對指南和實踐差距的關注點通常放在血壓、血脂和血糖的控制水平,而很少關注體力活動、體重或飲食習慣;患者常與醫生討論血壓和膽固醇水平,而很少討論吸煙、運動和飲食習慣的問題。當前,臨床實踐必須糾正這種不平衡,應該將生活方式作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點,使飲食、體力活動和吸煙的評估、隨訪和治療成為常規,公眾、患者、醫生、研究者和醫療政策制定者要達成共識,構建以生活方式危險因素干預為基礎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