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揚
最近,李女士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而憤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退休后賦閑在家的李女士發現自己的腰圍見長,撫摸肚子時還會感覺硬邦邦的,就去醫院檢查,被告知子宮內長了肌瘤,必須盡快手術。李女士聽聞過此病,之前一個老姐妹也得過子宮肌瘤,當時醫生給她做了微創手術,術后恢復得非常好。想到這里,李女士就提出要做微創手術,但醫生卻拒絕了她的提議,并告訴她:“你的腫瘤不適合做微創手術”。李女士聽聞又氣有惱,還沖醫生發了火,“你們這是‘不公待遇,為啥別的患者都給做,我這就不能做?”
長了子宮肌瘤究竟是否要手術切除,一直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我們的建議是,由于每個人的個體情況都不同,因此需因人而異,要綜合很多方面的因素來評估判斷是不是要手術、什么時機進行手術以及采取什么術式,別人的方案都沒有太大的借鑒性。”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婦產科阮正一主治醫師向我們介紹,“對于無癥狀且生長緩慢,或是肌瘤生長較活躍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療。如肌瘤生長較快,直徑較大,則應盡早手術。手術的方式有傳統開腹手術和微創手術,后者主要指的是腹腔鏡手術。在婦科領域,常見的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及早期的宮頸癌、內膜癌等都是腹腔鏡手術的適應證。”
腹腔鏡手術只需在腹部打上小小的幾個孔,就能解決大部分患者的疾患,創傷小、恢復快,而且免去了開腹手術造成的顯著的腹部丑陋疤痕。其操作是:首先用向腹部充二氧化碳或者懸吊的方法使腹腔膨起,制造手術操作的空間;隨后將腹腔鏡鏡頭插入腹腔內,將拍攝到的圖像實時顯示在專用監視器上;醫生通過監視器屏幕上所顯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圖像,對病情進行分析判斷,并且運用特殊的腹腔鏡器械進行手術。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機器人腹腔鏡技術,更是將似醫生雙手般靈活的機械手引入,進一步將腹腔鏡操作的靈活性、準確性以及適用的范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雖然腹腔鏡手術有著諸多優點,但其自身仍有一些局限性。阮正一醫師介紹,下面這些情況就不適合通過微創手術切瘤——
第一,巨大的婦科腫瘤,例如直徑超過10厘米以上的巨大子宮肌瘤、卵巢實質性腫瘤等不適合微創。腹腔鏡手術的操作空間主要是通過氣腹或懸吊來制造的,與開腹手術相比還是比較局限的,巨大的實質性腫瘤占據了腹腔大部分的空間,會相應地縮小術者的視野與操作空間,增加手術風險。前面提到的李女士,她的子宮肌瘤已經超過10厘米,所以并不適合做微創手術。另外,切下的巨大肌瘤在經小小的穿刺孔取出前常需要在腹腔內粉碎,萬一腫瘤性質是惡性的,粉碎肌瘤這一步驟無疑將增加腫瘤在腹腔內播散的可能。
第二,以往有過多次腹部手術史,或者既往手術證實存在廣泛腹腔內粘連的患者不適合微創。腹腔內的廣泛粘連會引起手術視野暴露不清;另外,操作畢竟是通過腹腔鏡器械間接進行的,與開腹手術術者手指直接接觸人體組織所獲得的反饋還是有較大差別的,會使得術者的精細辨別能力下降,無意中損傷正常臟器、導致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增高。
第三,對于高度懷疑為中晚期的或者復發的惡性腫瘤,不考慮首選腹腔鏡手術。中晚期惡性腫瘤的手術主要以腫瘤減滅為主,需要搜尋腹腔內到處隱藏的病灶,這時傳統開腹手術暴露清晰的優勢就顯露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