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
(山西宏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設涉及眾多項目和技術,且涉及的主體也比較多,包括業主、建設單位、分包單位及監理單位等。另外,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建筑工程的施工單位還與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內容比較復雜,包括施工質量、標準、質量檢查方式等。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出現矛盾,都可能導致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出現。
專業性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一個重要特點。建筑工程是一項非常復雜、嚴格、高標準的建設項目,事關眾多主體的財產甚至是生命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對建筑工程施工建設制定了非常詳細的標準,對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的資質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也讓建筑工程施工有了明顯的專業性特征。大多數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是在履行合同當中產生的,履行合同的過程也是施工建設的過程,因此合同糾紛往往涉及一些比較專業性的問題,如工程進度管理、工程預算與結算、設計變更與索賠等。這些糾紛在處理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專業分析,結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等才能明確雙方所應承擔的責任,并在法律框架內解決糾紛。
雖然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涉及的內容比較繁多,但是眾多的糾紛最終都歸結于經濟糾紛。例如,在目前的住宅建設中,業主通常使用全包方式與施工建設單位簽訂施工合同,并在合同中約定施工建設的總承包費用及分期支付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其合同內容涉及施工單位的墊資和業主及時支付施工費用的問題,一旦業主無法按照合同約定及時履行自己支付施工款的義務,就會引起施工合同糾紛。 《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中也對相關施工款支付進行了規定,比如第六條要求,大型企業不得要求小企業接受不合理條款,不得拖欠企業款項。
在建筑工程領域,一份存在效力的項目合同,需要能夠準確地體現出合同雙方內心的真實意思。這便要求利用嚴謹的文字,來準確表達合同內容。但很多時候,在簽訂施工合同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某種人為因素或者客觀因素,而難以把握部分合同條款。
在建筑工程領域,合同的主體就是有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的合法當事人。但是在管理合同中,卻常常會產生合同主體不得當的問題。一方面,雖然擁有一定的民事權利及必要的行為能力,但卻并不屬于合同當事人,因為這種合同主體并不歸屬于合同的合格主體。另一方面,盡管為合同當事人,但卻并沒有必要的民事權利及一定的行為能力。這種合同主體也是合同當中不合格的主體,而不合格主體便極易引起施工合同方面的法律風險問題。
在建筑工程領域,合同本就屬于約束承包的標準依據,但在具體管理合同時,作為施工單位卻常常遭受不平等對待。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現代施工承包方的競爭急速加劇。在這樣的環境下,作為施工方常常為了獲得工程項目,而勉強應下提出的要求,甚至接受合同中的不平等條款。在合同里面,作為業主權力往往很大,但常常僅強調施工方需要履行的義務,卻很少提到施工方可以享受到的權利。在最初開始簽訂合同時,施工單位一旦存在疏漏,在后續就定會引起違約風險,而觸發法律風險問題。
陰陽合同的本質是合同是否合法的問題。例如,兩個建設合同是由雙方當事人在簽署建筑合同的內容和目的不一樣。“陰合同”是指根據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簽署的建設合同。政府服務私人簽署的合同,本質上與“陽合同”不同,反映在項目工程款的不同之處。這種情況是工程承包期間的一般現象,涉及非常廣泛。根據工程內容,雙方當事人申請后,在“陰合同”上簽字。例如,申請后,“陽合同”將按照招標文件簽名,并提交相關部門。雙方在“陰合同”上簽字,變更了“陽合同”的具體內容。
在建設過程中,物料問題和資金問題是建設行業的基本問題和常有問題,司法部門有不同的裁決結果。由于涉及各方的很多利益,判決過程很復雜,需要長期調和。考慮到在建設工程中經營的復雜聯系,在下一階段整理成本來決定調差金額也是非常困難的,談判和拉鋸通常需要1-2年的時間。提起訴訟等當事人在第一審、第二審甚至再審后的時間也會變長,對建筑期間和成本產生嚴重影響。
如果發包人不能在合同指定的期限內支付賬單,發包人可以采用催收方法。這種類型的處理是拖欠工程款的法律手段,但由于建筑工程合同通常存在很多子工程,所以子工程被分配給多個承包商。工程款付款延遲的話,很多分包單位會爭奪補償的優先順序。在這種事件的司法解決過程中,只有分包單位要求優先收款權的時間的情況下才能決定優先順序。因此,糾紛很容易發生。
《建設工程司法解釋(一)》第二十條僅規定了發包人在約定期限內不予答復的視為認可竣工結算文件,至于發包人如何答復才算提出合理異議未進行進一步規定。實踐中,針對如何認定發包人答復的程度進而排除第二十條的適用,也屬于爭議較大的司法難題。一種觀點認為,發包人只要在約定期限內作出了任何形式的答復,即可排除第二十條規定的適用。這是因為第二十條規定的是發包人在約定期限內不予答復的,視為認可竣工結算文件,該規定并未要求發包人做出答復的程度,也就意味著,發包人只要在約定時間內做出了答復,就不應視為其認可竣工結算文件。另一種觀點認為,發包人必須對承包人的竣工結算文件做出實質性答復,要有初步證據和理由能夠證明其對結算文件有合理異議的,才能排除第二十條的適用。僅憑形式答復不能當然否定“沉默視為認可”條款。
針對如何認定發包人答復的程度,應結合具體案情進行分析判斷,不宜限定統一的認定標準,應在形式答復和實質答復中找到平衡點。結合發包人提出的答復意見和理由,以及承包人不予認可發包人答復的抗辯理由等綜合判斷,必要時也可以委托第三方鑒定機構對工程造價進行鑒定,以此得出裁判結論。
在工程招投標階段,施工企業中標后,在簽訂合同階段,應組織企業各相關部門對施工合同進行評審,應特別加強施工合同中對結算約定相關條款的評審,在不違反招標文件中實質性條款的情況下充分地與建設單位溝通協商,盡量做到施工過程結算節點界面清晰明確、方便計量計價,為施工過程結算的順利進行提供條件。
工程雙方發生結算階段的糾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雙方的法律意識相對比較薄弱,對施工合同履行過程不能合規化管理。首先,從工程招標過程中,雙方都應該做好對工程項目的考察,投標方(工程施工方)應該審查建設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自身實際工程能力以及工程方向,不能有攬工程就賺錢的簡單思維;而建設方(工程發包方)也要對建設工程施工單位的各項資質、完成體量、工程糾紛量、信譽價值等進行審查,不能有“價低為重、關系為上”的錯誤想法,保證雙方都具備相應的法律資質和條件,完成相應的合同訂立。其次,合同條款設計以及合同簽訂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合同一定要具有相關的法律效力,并且合同條款設計以及合同簽訂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詳細工作制定,包括變更合同條款等相關內容。而在實際的法律措施處理中,合同簽訂雙方都應該成立自身的合同法律顧問部門或者法律合作者,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完成工程合同的簽訂,從而保證合同具有完整的法律效應。最后,當工程結算糾紛出現時,雙方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還原施工工程的真實存在,并尊重“合同結算”優于事實結算或定額結算的法律規則,充分協商或第三方介入協調,將糾紛盡可能化解在訴訟外,以減少訴訟或減少訴訟成本。
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很直觀、準確地提取到工程項目分部分項工程的工程量及相關資源消耗量,參建各方認可度高,減少爭議,加快施工過程結算的進度。
總之,傳統竣工結算方式存在諸多阻礙我國建筑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采用施工過程結算可以有效地解決諸如結算糾紛、施工成本失控、拖欠工程款等一系列問題。結算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施工企業的收益高低,因此施工企業勢必要在過程結算中發揮積極能動的作用,把握控制好施工過程結算中的各要點,從而做好施工過程結算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