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彥昕
(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隨著國家城市化進程速度的增加,房屋建設工程數量直線上漲,作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施工技術,混凝土施工技術的質量會對建筑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施工單位應該以保護人民的生民財產為施工理念,不斷總結經驗,發現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不足之處,及時整改施工過程中技術上的不足,既對房屋建筑的安全負責,也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提高經濟效益做貢獻。
城市中的房屋建筑工程往往施工體量龐大,材料耗費量巨大,一旦沒有把控好中間環節的質量,很可能對工程質量產生嚴重地影響。混凝土作為房屋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嚴格把控其質量對整個工程來說意義重大。混凝土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水泥質量存在問題。水泥的選擇需要嚴格遵守房屋建設的相關規定,但是部分開發商為了最大限度節約成本,很可能選擇價格低廉的水泥;并且建筑工程的材料采購量大,中間環節多,部分人員在利益的驅使下可能做出違法犯罪的私吞行為,以次充好,使得水泥質量不過關,影響房屋建筑的質量。2)混凝土中骨料含泥量超標。過高的骨料含泥量會使混凝土的整體強度下降,并且容易在施工結束后出現開裂現象,影響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3)混凝土材料配比問題。由于施工現場條件的約束,很多施工單位為了提高施工效率,會將混凝土材料預先拌和好,再轉運到施工場地,但是交通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運輸的時間無法得到保障,混凝土的水灰比會在運輸過程中產生變化,繼而對房屋建筑的質量產生影響[1]。
混凝土的施工工藝也是影響房屋建筑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通過對當前普遍采用的混凝土施工工藝進行總結,發現可能造成影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1.未能嚴格遵守安裝、拆除模板要求,這樣做的后果會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變形,并且可能出現漏漿現象,為后續施工埋下極大的安全隱患[2]。2.澆筑環節問題。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環節時,未能控制好澆筑的時間和高度,造成混凝土出現開裂現象。3.振搗問題。為了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會對已經卸入澆筑倉的混凝土進行振動搗實工序,若未能在此環節中嚴格遵守施工標準,也會影響房屋建筑的整體質量。
除了混凝土的施工工藝會影響房屋建筑的質量外,混凝土的養護工作也非常重要,部分施工單位由于未能及時、正確的養護混凝土,使得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出現開裂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質量[3]。
以上因素都是因為人為原因使混凝土的施工質量下降,除人為因素,客觀因素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此處的客觀因素主要指施工現場的環境因素,主要表現形式是混凝土因溫縮和干縮產生裂紋現象。溫縮是由于混凝土受溫度的影響,產生熱脹冷縮現象,混凝土本身散熱速度緩慢,在施工過程中因發生水化產生大量熱量,使得混凝土基層溫度升高,但表層由于環境影響溫度較低,所以產生溫縮新鄉,繼而使混凝土開裂。干縮則是因為混凝土的含水量不夠,在施工結束后體積過度收縮,繼而出現裂紋[4]。
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劑等,應該從各個方面嚴格把控原材料的質量,才能使混凝土材料的質量符合建筑要求。1)水泥作為混凝土的凝膠材料,對混凝土來說非常重要,在選擇水泥時,應該根據設計和工程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水泥品種和標號。例如根據工程的需要,匹配相應的高強混凝土或超高強混凝土等。2)選擇砂時應將含泥量和含有害物質量作為重點考察標準,不同品質的砂會擁有不同的含泥量、細度模數和有害物質含量等。3)把控外加劑的選擇環節。應選擇正規生產廠家生產的外加劑,在生產環節得到質量保證,并且在正式使用前應進行充分的適配和試驗,并且嚴格遵守外加劑使用規定,適當延長混凝土攪拌時間[5]。
近些年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各行業的發展也都欣欣向榮,也因為如此,建筑行業中生產廠家不計其數,市場中各種建筑材料的質量良莠不齊,建筑企業在對材料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堅決遏制殘次原材料進入施工現場。除對材料的把控,還應加大對人為因素的把控,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加強各環節審批流程,加大對各部分原材料成本的對比力度,嚴防貪污、私吞現象的出現,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是影響其施工質量最基本的因素,只有保證原材料的質量,才不至于使后續流程的優化是無用功。
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是在施工前由設計團隊通過實驗得出的,通過確定原材料的各種性能得出合適的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科學的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能極大程度降低房屋建筑工程的檢修量。實驗中采用的各項原材料要確認與施工現場保持一致,并且原材料標準達標,并且實驗人員應充分考察施工現場的環境,減少客觀因素對混凝土的影響。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應安排專業人士在現場進行復雜原材料配比工作,能極大程度地減少由于施工人員專業素養問題造成的配合比不達標現象,并且應由專業人士對現場施工進行監督,減少混凝土不符合建筑標準的情況,為房屋建筑工程順利開展奠定基礎[6]。
混凝土運輸工作的效率也會直接影響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很多時候由于施工現場條件的制約,施工團隊不得不從其他地方將混凝土運輸到施工現場,長時間、長距離的運輸直接影響混凝土的水灰比。因此施工單位應建立健全的混凝土運輸管理制度,加強對混凝土運輸過程的把控,合理調度運輸混凝土的車輛,結合導航信息合理規劃運輸路線,減少因交通原因對運輸時間產生的影響。
混凝土運輸管理制度中應要求運輸司機在工作期間不得遠離調度室或所駕駛車輛,一定要保持電話暢通;嚴格按照調度室規劃的路線行駛;到達施工現場時,若施工方還未做好施工準備,或者因泵送設備故障等情況使卸砼工作不能正常進行,要及時向調度室反饋情況,避免因延長等待時間造成混凝土浪費現象[7]。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很多意外情況,影響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混凝土構件長度和厚度比例出現問題,出現這種情況時,施工團隊應該靈活采用不同的澆筑方式及時解決問題,例如斜面分層澆筑法等。
在采用分層連續澆筑法時應盡量減少間隔時間,層間最長時間間隔應比混凝土初凝時間更小,混凝土初凝時間是在前期試驗混凝土配合比時得出。例如次層混凝土的澆筑應該在上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如果未能在此時間內完成次層混凝土澆筑,則應對此層面進行施工縫處理。
施工團隊在澆筑混凝土時也應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采取澆筑方式,分層連續澆筑法雖然實施拆除工作較為方便,并且混凝土層面散熱性能更好,但是分層連續澆筑法并不適用于需要大面積進行澆筑工作的情況,此時可以換用退役式連續澆筑法。
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后,對其進行必要的養護工作,也能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混凝土的溫度,減少溫縮裂紋現象。當前行業內主要采用的人工測溫方法有兩種,分別是保溫法和降溫法。保溫法通過在混凝土表面覆蓋苫布、塑料布或其他保溫層等對其進行保護,減少混凝土內外溫差。降溫法則是根據天氣、環境的情況對其表面進行噴水,通過水分蒸發降低溫度。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循環水管降溫法也逐漸在行業內得到應用,養護時間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靈活開展。還應根據混凝土硬度情況調整拆模時間,拆模時間過早可能導致混凝土硬度不達標,容易受到損壞。拆模時間過晚還會造成噴水不均勻,使得混凝土顏色不均,影響表面形象。通過對溫度、濕度和拆模時間的控制,對混凝土進行必要的養護工作,讓混凝土的質量更符合房屋建筑的施工要求及標準。
房屋是人們家的載體,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房屋建筑的施工周期長、施工工程量浩大,每個環節都可能影響房屋的質量,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基礎,也是應用最廣的施工程序,施工單位應嚴格把控混凝土施工質量,總結經驗教訓,對現有施工環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改正,才能不斷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才能讓國家放心,讓國民安心,讓建筑行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