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娜
作為居家生活的必需品,拖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最常見的日用消費品之一。2013年12月,工信部首次發布了QB/T 4552—2013《拖鞋》[1]產品標準(以下簡稱舊版標準),自2014年7月1日實施起,至今已超6年,隨著制鞋行業的發展,舊版產品標準部分指標已無法滿足需求,需要補充、修改和完善,以適應現代制鞋行業的發展需要。因此QB/T 4552—2020《拖鞋》[2]產品標準(以下簡稱新版標準)已完成更新并于2021年4月1日實施。新版標準對于幫帶拔出力做出重大修訂,新增了外底防滑性能、襯里和內墊耐摩擦色牢度的要求,并修改了外底耐磨、幫底剝離強度、異味、游離或可部分水解的甲醛含量和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含量等項目,對于提升拖鞋產品的品質、保障消費者人身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比較分析新、舊版標準之間的差異,使檢測機構和廣大拖鞋生產企業了解該標準更新的內容,以便及時調整生產工藝和技術,確保產品合規。
舊版標準文本對于拖鞋感官質量要求非常詳細復雜,而拖鞋產品外觀設計相對簡單,材料及款式更新較快,舊版標準限制過多,對于新型產品可能會受到限制。因此新版標準將感官質量的要求修改為應符合GB/T 36975—2018[3]中5.2的規定,具體內容為“整鞋端正、平服、清潔。鞋內不露釘尖,無釘尾突出。內墊貼服。子口整齊嚴實”,簡化了要求,更適合拖鞋產品的設計及開發。
新版、舊版標準對于幫底剝離強度的技術要求變化差異較小,并且均按GB/T 3903.3—2011《鞋類整鞋試驗方法剝離強度》[4]進行檢驗。新版標準的試驗方法中明確了測試部位為前端,對于剝離強度達到100N/cm仍未剝離的,可停止試驗,并記錄試驗結果為大于100N/cm,相對舊版標準更為明確。
舊版標準要求幫帶拔出力不應小于80N,試驗方法為產品標準自帶7.3條款,試樣寬度10.0mm,因寬度有限,縫制、粘縫工藝的拖鞋因針距較寬,很容易產生脫線情況,因此不適合考核;新版標準的指標要求依據拖鞋幫底結合方式不同進行了區分,另外對于材料撕裂而幫底結合部位鞋幫未拉出時的幫帶拉出強度也做了規定,應不小于30N/cm。試驗方法引用GB/T 38011—2019《鞋類整鞋試驗方法幫帶拔出力》[5],試樣寬度(25.0±0.5)mm,若寬度小于25.0mm時,無需裁切。縫制、粘縫或鉚合(含夾趾帶鞋)等工藝的拖鞋應測幫帶拔出力,若其幫帶寬度均大于25.0mm且不合適對樣品裁切時,可不測幫帶拔出力。對于設備要求符合GB/T 16825.1—2008的2級要求,量程不小于350N,測試速度為(100±5)mm/min,與舊版標準速度(25±5)mm/min有明顯差異。新版標準對于測試結果如何取值也進行了明確說明,如多條幫帶時取至少2條較窄帶進行檢驗,取最低值作為最后結果。
舊版標準要求測試橡膠、塑料及合成材料的外底耐磨,而合成材料范圍較寬泛,易造成不同的理解;新版標準修改為天然皮革、人造革、合成革以及織物材料外底不對耐磨性能進行要求,明確免予測試的材質更加便于執行。新增外底磨穿現象的考核,生產企業需關注拖鞋外底的厚度,避免因外底過薄造成耐磨磨穿現象。微孔材料因其表層相對致密,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能,因此對于微孔外底標準明確了不需要進行打磨表面。對于測試過程中出現影響測試結果的特殊情況,如測試時出現磨輪抖動等現象,標準明確可不進行測試,但建議在報告中進行說明。
拖鞋作為居家生活的必需品,不可避免會在濕滑的場景下使用,因此防滑性能至關重要。防滑性能差的拖鞋可能導致滑倒,對消費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傷害。隨著消費者對拖鞋產品安全性的日益關注,防滑成為消費者選購拖鞋產品時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些標注為浴室拖鞋或防滑拖鞋的產品往往更受消費者青睞。為了更好地衡量拖鞋的防滑性能,新版標準中對浴室拖鞋及標稱具有防滑功能的拖鞋增加了外底防滑性能的考核,要求濕態動摩擦系數不應小于0.40。試驗方法為GB/T 3903.6—2017[6],介面為陶瓷磚、介質為三級水,測試模式為水平模式,結果取濕態動摩擦系數,取同雙鞋左右腳的算數平均值為最后的結果。對于生產浴室拖鞋及產品宣稱具有防滑功能的企業,需要重點關注,從產品的原料選用、生產工藝、花紋設計、防滑貼片選用等多方面提升產品的防滑性能。
拖鞋產品款式日新月異,已不再局限于室內穿用,部分消費者可能會作為日常穿用。襯里和內墊材料為紡織品、皮革、毛皮、人造革及合成革的拖鞋在穿用過程中易發生掉色,影響消費者的穿用體驗。因此新版標準中增加了對上述材質的耐濕摩擦色牢度的考核。要求絨面革濕摩擦沾色等級不應小于2級,皮革、紡織品、毛皮、人造毛等其他材質的濕摩擦沾色等級應不小于3級。測試方法按QB/T 2882—2007《鞋類幫面、襯里和內墊試驗方法摩擦色牢度》[7]中方法A執行,濕擦50次。對于使用以上材料作為襯里或內墊的拖鞋生產企業需關注深色原材料的色牢度情況。
新版、舊版標準對異味的要求相同,均為不大于3級。測試方法以及每只鞋的異味等級判定僅為文字描述上的細微調整,并無實質性差異,但最終結果保留略有差異。舊版標準異味結果每只鞋分別表示,新版標準取2只鞋的最大等級作為試驗結果。另外需注意兒童拖鞋產品的異味仍需滿足現行強標GB 30585—2014《兒童鞋安全技術規范》[8]的相關要求。
相比較舊版標準,新版標準對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含量要求未發生變化。新版標準皮革和毛皮試驗方法更新為GB/T 19942—2019[9],新增檢出苯胺和/或1,4-苯二胺時的測試方法,紡織品按GB/T 23344—2009[10],皮革和毛皮按GB/T 33392—2016[11]。附錄A新增24項有害芳香胺染料清單。
對于游離或可部分水解的甲醛含量,新版標準要求中新增白羊剪絨材料≤600mg/kg的指標要求,與其他鞋類產品標準保持一致。皮革和毛皮試驗方法更新為GB/T 19941.1—2019[12],其他內容無明顯差異。
對于拖鞋產品,新版標準更加注重涉及人身安全的拖鞋外底防滑性能的考核,更新的相關要求和測試方法更加科學合理。QB/T 4552—2020是重要的鞋類產品行業標準,無論是檢測機構還是生產企業,都應重視新標準的發布實施。檢測機構應及時關注和學習新標準的內容,進一步完善相關項目的檢測能力;同時建議企業積極了解新版標準的變化內容,分析評估新增項目(如外底防滑性能、襯里和內墊摩擦色牢度等)技術要求,并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確保產品的合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