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斌
(西雙版納海藝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
綠色建筑,其實就是在建筑施工時,使用大量的清潔或可再生資源,并且盡可能減少合成材料的應用數量,這既節省了建筑原料,又促進了環境保護。在實施綠色建筑之時,要堅持節能環保和長遠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其中建筑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是綠色建筑設計的重中之重。如今,在城市建設進程之中,不少綠色建筑想要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通常是借助于太陽能來實現的。如今我國城市化的步伐正在加速前行,建設了許許多多的工程,但是也對城市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綠色建筑結構設計這一科學命題,逐漸被人們接受和使用,在日后的建筑行業發展中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
綠色建筑結構設計也就是在建筑設計具體準則的指導下,持續對建筑結構的各種設計進行升級改造,既要實現環保節能的現實目的,又要與具體國家規章制度與行業準則相協調,增強建筑的具體實用性,降低其在被使用時對能量和資源的浪費。相關技術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之時,既要保障建筑具有基本功能,能夠正常使用,又要在遵循合理原則和經濟原則的情況下合理規劃,并且要善于找到并解決相關問題,保障建筑工程的質量和性能,最大限度地把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其中。在進行綠色建筑結構建造時,一般要使用很多的鋼筋混凝土,這無疑會提高建筑的成本,設計人員要貫徹綠色環保的原則,既要保障建筑的質量,并且還要最大限度地減低相關原料的使用頻率,用來減少鋼筋混凝土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還要持續優化結構設計,保持設計的科學合理性,降低相關材料的使用量,避免浪費,增加建筑物具體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價值[1]。
在建筑施工之時,對材料的挑選是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為這與整個建筑體結構的安全穩定密切相關,并且關系到整個建筑的具體能耗和使用周期。所以,在挑選建筑材料之時,參與工程的設計工作人員一定要參考建筑工程具體實際綜合考慮,其中包括整個地區的氣候問題、建筑類型等種種條件,然后挑選出與之契合的建筑工程材料,用來提高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并且還能夠達到建筑體的全面節能減耗的目的[2]。
在實際的建設工作中,在進行建筑工程材料的篩選時,應該遵從就近選材的重要原則。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與日俱增,生產建筑材料的企業也隨之增加,并且不少材料生產企業都開設有分廠,所以在挑選材料時,不能夠只因為價格原因就舍近求遠,要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建筑施工材料,要把材料的成本、運費等所有的條件統籌考慮,這樣才能真正的降低原料所需的成本。在堅持這一具體原則時,就算遠距離材料購買,價格方面可能相對較低,可是因為材料在運輸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時間,反而會增加購買材料這一環節的經費支出,并且還會對整個建筑工程的開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形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挑選材料時要把各個環節與因素統籌起來認真考慮,這樣就可以讓建筑單位所承受的損失大大減少。
在真正開始施工之時,不少的施工單位為了自身工作的快捷,一般都會在施工場地開展對混凝土的攪拌工作。即使這個方法能夠使整個工程都變得更方便,可無疑會對現場的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還會因此耗費更多的混凝土,造成資源浪費,同時也會存在粉塵污染等情況。在現場攪拌混凝土通常會造成污水的產生,但是又無法對其進行合理處置,一般情況下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之中,這對周圍的土地和河流資源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施工單位應該盡其所能地設計出合理的材料攪拌方式,比如在施工現場的周圍劃分安全區域來進行這項工作,然后再將其運輸到工程現場,這樣能夠降低環境污染的可能性,推動整個綠色工程的順利進行。
在建筑結構設計與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仔細研究建筑結構的實際要求和設計理念,不僅要保障建筑工程項目能夠正常使用,還要充分了解建筑工程的氣候環境、地理位置條件、施工原材料使用情況、施工技術水平、施工設備、施工人員的配置等各方面的情形,科學優化建筑工程結構體系,促進對各項資源的合理使用,避免資源的浪費,最大限度地減低實際施工過程中對施工現場的自然環境所產生污染可能性。在規劃高層建筑和跨度較大的廠房時,一般會選擇鋼結構或者混合結構,而在對公共建筑進行規劃時,一般選擇混凝土結構形式。在對住宅區進行設計時,一般會選擇砌體結構或者剪力墻結構形式,建筑的作用不相同,在選擇設計結構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相關設計人員應該結合實際,遵循戶主的個人偏好挑選最優的格式。并且,在挑選好具體結構之后要對建筑工程結構進行改良,在進行立體布置和結構平面的設計時,要堅持規則和對稱的原則,持續優化建筑結構,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工程建設與實踐過程中的原料浪費,降低材料的使用量。持續改善層高設計和荷載設計,合理規劃截面尺寸,減少建筑結構的自身重量,加強結構的抗震能力以及抗壓性能,節約原料,盡可能提高各種工程原料的使用效率。
鋼結構由于具有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的特質,因而在綠色建筑結構的設計中深受喜愛。現階段,鋼材因其力學性能優良、抗震能力強、耐久性強等特質,因此在綠色建筑結構設計中廣受歡迎。因為鋼結構的剛度較強,所以它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承載的重量也比較大。并且,鋼結構材既能夠回收利用,又相對節能,這是完全符合現階段所提倡的綠色環保原則的[3]。
在規劃建造綠色建筑時,也要把建筑景觀包括在內。對綠色建筑結構設計中涉及的景觀進行合理改造,達到建筑與景觀融為一體的境界,同時也能使居住在內的居民身心更愉悅。因此,相關設計人員應該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等具有充分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進行設計時使房屋建筑和周圍環境高度融合,應該在規劃房建結構過程中,對建筑生態經濟性要進行全面的考慮,這樣才能使房屋建筑外觀和周圍的環境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建筑的舒適性。另外還可以在房建設計中增添一些綠色景觀,提高房屋居住環境的質量,提高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這也完全符合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除此之外,還要在遵循房屋建筑綠色設計的理念下,對整個環境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和改良,通過精準設計來規避由于資源不平衡而引發的各種問題,有效增加房屋建筑工程的綠色結構設計的科學合理性[4]。
在具體規劃綠色建筑結構設計時,一定要重視房屋項目整體的居住壽命和后續修繕資費方面的問題。房屋的居住壽命作為房屋居住功能是否穩定的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假如對建筑使用壽命的規劃年限比較長的話,那就要準備更多的資金費用,用來進行后續的項目的維修和重建,但是在對房屋建筑項目開展后續維修時,通常會造成許多城市建筑垃圾,這無疑也會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應該在項目設計時加大建筑的使用壽命,減少后續的修繕頻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節省資源,并且能夠降低建筑垃圾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
為了能夠完美地貫徹生態經濟的發展理念,相關人員也應該盡量提升建筑工程的可改變性,使其能夠在不超過建筑結構自身的可負載能力范圍內,開展科學合理的變化設計,以此有效地減少在項目使用中造成的后期維修費用。
總而言之,當今社會人們對環保方面的問題愈發的關注,所以綠色建筑是與建筑行業后續的發展趨勢相契合的。就工程設計人員而言,在對綠色建筑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對結構、構建和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要認真對待,努力尋求合理的方法去解決。如此才能既保持綠色建筑的實用性和環保性的特征,又能推動綠色建筑結構設計整體的質量與效率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