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本鋼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遼寧 本溪 117000)
從資金投入和成本支出的角度來看,冶金工程項目在很多社會中的建設項目中都能夠占據成本投入量排行榜的首位。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國現代化冶金企業的發展起步比較晚,很多國外已經流行的先進冶金技術在國內還沒有被應用和重視。因此很多企業便由于無法在國內市場中獲得足夠的技術和設備支持,便需要在冶金工程項目開展前期,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技術和昂貴的設備,這些技術與設備的構建通常都會占據大量的成本空間。而如果企業想要對冶金工程項目中投入的資金成本進行有效控制,那么就必須要在一切工作開始之前提前做好預算,這樣才能防止實際的計劃落實過程中產生成本超支或造價過高等問題。
當前冶金企業發展面臨各種難題。首先體現在安全風險大,生產活動通常涉及到高爐、轉爐、電爐等高溫高壓設備,并且需要用煤氣、氫氣、甲烷等危險介質,容易產生爆炸、中毒、窒息等危害,生產過程風險點多面廣,極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冶金行業被劃為高風險行業。其二,冶金行業的安全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十三五期間”冶金行業陸續實施了一些安全技術的改革,其總體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有很大部分冶金企業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工藝裝備仍十分落后,其安全技術水平遠遠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安全管理的要求。比如與航天行業相比,目前冶金行業的安全技術裝備顯得十分落后。其三,體現在大部分冶金企業的安全管理模式落后,觀念落后,導致一些先進的理念和方法未能在企業內部得到真正的運用。其四,安全管理力量薄弱,隨著國家對安全事故問責力度的加大,安全管理人員風險隨之增加,再加上許多冶金企業對安全管理人員重視程度不夠,致使安全管理人員缺失嚴重。目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冶金企業的生產管理的主要矛盾是快節奏、大規模的生產與相對滯后的安全管理之間的矛盾[1]。
目前,隨著國家經濟由高速發展階段轉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政府對企業安全生產要求在不斷提高,安全已經成為企業發生“猝死”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如果發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企業極可能就會被關停。安全生產是企業生存發展重要的基礎保障。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進步,高爐、轉爐等主要熔煉設備容積在不斷增大,伴隨裝備大型化、自動化程度的不斷發展,生產系統已經成為一個宏觀巨系統,能量更加聚集,系統失控風險加大,一旦出現局部失控,將會造成巨大危害。對于冶金企業而言,必須高度重視安全技術,加大安全技術的研發,采用先進的安全技術,不斷提高工藝裝備水平,最大限度的減少安全隱患,提高整個系統的安全性,不斷提升本質化安全水平,持續改善冶金行業高風險的現狀,使各冶金企業得到可持續健康發展[2]。
我國冶金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燒結、球團、煉鐵、煉鋼、軋鋼等為主體,涵蓋制氧、煤氣回收凈化、耐火、發電等輔助配套工藝的專業體系。與此同時,也對這個龐大體系的安全生產和安全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冶金行業的設計施工、生產管理、設備管理等都未真正的融合安全技術,我國冶金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都是執行國家的標準或規范,很多標準還停留在原則上,并且有部分安全技術標準并未隨著生產工藝技術的進步及時更新,技術操作性較差,缺乏量化指標,執行難度大。對于很多的個性化的工藝設備缺乏相關規范,無法可依。
安全技術不能滿足當前安全生產需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由于資金投入不足,致使部分工藝設備未能升級改造,已經不符合現有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如有的設備未按要求設置安全聯鎖。二是企業未能積極引入先進的安全管理技術,比如IT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并未在安全技術管理中得到運用,導致企業安全技術落后,事故頻發。三是安全技術管理人員嚴重短缺,安全管理處于被動狀態。
據相關數據表明,人的失誤率大約是機器的100倍。現代安全管理應努力尋求工藝技術、工藝裝備的安全化、智能化。先進的技術、裝備不僅可以減少勞動強度,改善工作環境,還可以減少人機接觸的機會。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逐步減少危險崗位、危險作業,由此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寶鋼、沙鋼等單位都已經啟用機器換人計劃,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將作業環境差、危險性大的崗位或工序實現遠程自動控制。機器人自動加渣、機械手自動噴號、機器人自動在線測溫取樣、自動澆鑄等智能技術已開始逐步得到應用。同時,依托信息技術完成設備管理的優化,打造多元化“動態設備監控”以及“設備維修系統”。通過智能化設備和技術的運用,將大大提高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效率,促進企業安全水平的提升。
當前大部分冶金企業采用安全檢查、隱患整改、事故處理等手段的傳統安全管理模式。這種人治管理的被動管理模式,往往受制于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業務能力、責任心等因素,而且部分企業由于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往往留不住安全方面的技術人才,致使安全管理力量薄弱,事故頻發,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安全生產的要求。鑒于以上情況,企業應進行安全技術管理模式的轉變,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平臺。目前,安全管理平臺技術已經日趨成熟,現代化的安全管理技術已經在管理當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現代化安全生產管理平臺應該是集安全生產標準化和安全雙體系于一體,涵蓋作業安全、應急安全、培訓管理、風險管理、隱患排查、職業健康、數據分析、風險預警、定位監控等功能多維一體的安全智能管理平臺。首先應實現的功能是對重點管控的設備設施以及相關輔助設施進行實時監控。使所有的關鍵設備的實時運行數據推送到平臺,在系統中顯示。對于偏離正常值的情況及時報警,使相關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得到信息,隱患第一時間得到處理。還可運用三位建模技術,對公司廠區地理位置、空間布局、設備設施進行總圖繪制集成,實現可視化,這樣更加清晰直觀。其次實現加強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的功能。在重點煤氣區域、高溫危險區域或者根據實際需要,在平臺上任意繪制電子圍欄,設置越界告警、滯留告警。建立完善安全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使繁雜的管理活動由線下轉移到線上,不僅可彌補安全管理漏洞,還可大大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特殊作業管理實行線上審批,全流程實時監管,若安全員擅自離場,系統自動預警。這樣有效避免作業票制度不能有效落實問題。加強人員管理。通過刷卡、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多種模式,對企業各種人員進行高效管理,還可以打造移動軌跡追蹤視頻聯動多個角度進行監控。對外來人員管理進行簡單登記操作在系統中標定其活動范圍,一旦越界立即報警,可保障人員及區域安全。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以及特種設備檢測建立電子臺賬,做到提前提醒、到期報警,避免出現脫審情況。在線安全教育培訓。分崗位、工種制定培訓計劃,精準推送培訓內容,實時提醒,全程記錄。
目前冶金行業存在應急技術和裝備比較落后、不充足的問題,而且很多冶金企業并未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應急救援遲緩,盲目無序,有時還會出現盲目施救,造成傷亡增加情況。作為高風險的冶金行業,應該加強應急管理,健全應急救援中心,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各企業在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提高應急救援人員應急救援能力同時,還應該積極引入現代化技術,提升應急救援的科技水平。健全完善應急救援中心,設置智能化應急指揮平臺,將廠區所有區域的視頻都能導入該平臺,在各關鍵危險區域明顯位置設置一鍵報警按鈕,工作人員都配備定位標志牌或手環。事故發生一鍵報警,指揮中心第一時間鎖定事發區域,設置電子圍欄,防止無關人員進入,檢索危險區域人員并發出報警提示,通過無人機實時監控事發現場狀況,并結合事故現場推送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判斷,自動優化拆解應急預案,及時向指揮人員和救援人員做出提示,實現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精準高效。隨著技術進步,救援機器人也會在高溫、煤氣、火災等高度危險環境得到廣泛應用[3]。
在現代社會中冶金工藝生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對于我國國家的發展以及經濟的發展來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應提升對冶金行業的重視度。安全問題在現階段的冶金行業中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對于人員的生命安全有著直接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