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陽 李思言 金東來 隋 欣
大連民族大學,遼寧大連 116600
全域旅游,在我國新經濟的語境下,成為發展的熱點概念。2018年9月10日,在“第二屆全國全域旅游推進會”的現場,大量的城鎮鄉村均提出要全面開展全域旅游的策劃及規劃工作,并以此為契機積極推動當地旅游業的新一輪發展[1]。
全域旅游既有對傳統旅游模式的承接,又有旅游的轉型與創新,具體可分為: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從粗放低效向精細高效轉型;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集合共享轉型;從封閉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轉型;從景區內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轉型;從獨立的景點景區建設向旅游綜合目的地服務轉型;部門行為向政府統籌推進轉型。
全域旅游規劃體系分為產品體系,產業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品牌營銷體系,空間體系。空間體系是全域旅游開展的基礎[2]。
按照旅順發展全域旅游的規劃目標,依托旅順八大中心景區作為動力源和吸引核,圍繞帶頭景區完善交通,服務配套及旅游基礎設施,形成由中心景區向外圍景區圈層發展的輻射效應,強化中心白玉山景區、黃金山景區、太陽溝景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街區等屬性,向外延伸形成三里橋景區、老鐵山景區、老虎尾景區的影視文化,生態休閑,度假公園,軍事景觀的補充,以外圍后石山景區、小龍山景區、東雞冠山景觀區作為旅游空間的連續拓展,依次配置并提升旅游體系和旅游產品,調整各部門職責,形成旅游產業多元綜合體的工作機制,推進從“產城”到“景城”一體化發展。
以旅順旅游目的地為腹地,建立旅游硬實力與軟實力的雙輪驅動,達成向外發散型的都市旅游目標。按照“旅游引領、融合發展、共建共享、提升價值”的思路,在城市規劃體系中推動國土空間規劃“多規合一”,旅游專項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同步推進。結合“鄉村振興”“特色小鎮建設”等,以旅游引領新型城鎮化,形成與周邊旅游資源互補,形成聯動發展的旅游大市場。
根據城市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將旅順城區納入“大景區”“大旅游”的框架,將區域內分散的景區景點進行統籌,從規劃、建設、管理和營銷的體系建立景觀生態城市,花園城市的目標,推進景城,綠城、花城的形象塑造,結合“城市雙修”,將旅順的歷史文化脈絡及自然生態資源進行有計劃的修復、彌補和完善。形成景觀村落、綠色庭院、花園園區、工業旅游、風景廊道等建設。
充分發揮新經濟形勢下的產業跨界融合理念,結合互聯網產業,全齡康養產業,影視文化產業,大科教產業,以“旅游+”和“+旅游”為概念擴展,大力推進旅游業與一、二、三次產業的有機融合,將旅游業與多種形式的新興產業形成“產業+旅游”雙核驅動,策劃開發出新型的田園綜合體、生態觀光、特色小鎮、文化休閑、康養度假、鄉村旅游、會展商務等跨界產品,實現錯位發展,推動全域旅游要素有機融合,整體提升區域旅游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1.旅游資源缺乏相應的開發力度,且組合弱,缺乏有機整合、更新與升級,沒有形成規模效應。
2.旅游產品結構與體系比較單一,缺少創意產品,體驗產品,定制產品等復合型高端產品,配套不齊備。
3.旅游交通處于初級階段,缺少多維交通方式,景區缺乏有機聯系,旅游集散中心沒有形成規模。
4.旅游產業體系和產業鏈未形成,配套產品未形成產業規模,無品牌效應。
5.旅游資源開發同質化,如溫泉,海岸,森林等,特色旅游資源未深度挖掘,與周邊游重疊,惡性競爭。
6.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和城市環境營造與旅游業發展不匹配。
7.大連作為旅游目的地對旅順帶動性弱,旅順始終作為二級旅游目的地及一日游支線,旅游體驗深度不夠,旅游消費低[3]。
1.旅順城市基調不明朗清晰,戰爭歷史的沉重感需以全新的視角解讀。
2.旅順老城區人口較少,呈現負增長及老齡化趨勢,創新創意動力不足。
3.軍港作為壟斷性旅游資源,限制了其他項目的全面發展。
4.缺乏國際國內一線旅游品牌的帶動作用,對外影響力弱。
以大連爭創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為契機,通過對旅順全域的旅游資源調查,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化地實地了解大連歷史資源的存量,以及對資源的分析,總結其對大連歷史文化的更深層次的潛在意義[4]。
通過對旅順區域資源有機整合和產業融合拓展旅游發展空間,在全域優化配置經濟社會文化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實現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治理規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從而實現旅順以文化旅游業為龍頭,各產業融合并進的區域跨越式發展。
1.對外交通體系的建立。對外交通是旅順作為以及旅游目的地的條件,優化策略為:鐵路對外交通—爭取在旅順設置高鐵站點,可直達旅順而不經現大連二處高鐵站中轉;海路對外交通—西部港口重組航運功能,擴大客運能力,遠景為國際油輪港;航空對外交通—依托高速公路;軌道對外交通—結合旅游接待中心增加站點,加強與內部交通的聯系;旅游集散中心—老城區外圍銜接高速、軌道交通、高鐵、碼頭建設2處旅游集散地;與大連市區聯系—依托現有交通條件,城市內部完善旅游交通路線及交通設施[5]。
2.空間結構。城市旅游空間結構原則為:一心多核(歷史文化)—主核:太陽溝/清風小鎮/白玉山;副核:大頂山/老虎尾/東雞冠山。三海岸四勝地(自然景觀)—三海岸:南海岸海軍軍事景觀、西海岸港口公園景觀、北海岸海濱浴場景觀。四休閑勝地:塔河灣海洋休閑勝地、老鐵山溫泉度假勝地、鳳凰山鄉村旅游;勝地:九頭山森林露營勝地。四大特色旅游服務集群(服務配套)—商務型水師營服務中心、快捷型老城區服務中心、度假型旅順開發區。
3.文旅板塊。旅順主要區域劃分為九個文旅板塊:項目選址1—旅順寺溝村文旅板塊;項目選址2—旅順北部灣文旅板塊;項目選址3—旅順楊樹溝文旅板塊;項目選址4—旅順柏嵐子文旅板塊;項目選址5—旅順九龍灣文旅板塊;項目選址6—旅順天山文旅板塊;項目選址7—旅順軍港西側文旅板塊;項目選址8—旅順北部灣太陽購歷史文化街區文旅板塊;項目選址9—旅順塔河灣文旅板塊。
以太陽溝景區為核心特色,聯動周邊自然景觀及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前店后場的先導區新模式,形成“街區”+“景區”+“園區”的多元化運作模式[6]。
大連對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延續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旅順作為開展全域旅游的核心競爭區域,從全局梳理旅游資源,以問題為導向,整合并拓展空間體系,在科學規劃合理功能分區的基礎上,劃定啟動示范區的建設,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升級及城市的品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