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金鵬
南寧市武鳴區文化旅游發展中心,廣西南寧 530199
旅游業能為整個地區創造收益價值,是一項能夠帶動地區經濟發展、人民致富的綜合性經濟產業。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旅游消費并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觀光旅游,旅游行業正在從“局部景點旅游”轉變為“全域旅游”。武鳴區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也做出了改革調整。
南寧具有中央賦予廣西“三大定位”節點城市的重要地位,它以南寧為中心,是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南寧的旅游業在客源、交通、會展、商務以及旅游購物等方面均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應該充分發揮南寧的雙核帶動作用,以新的交通與城市規劃,通過結合生態旅游圈,促進商務、休閑、養生等行業的發展,做強南寧國際都市休閑核,推動產業的升級發展。在2018年武鳴區成為第一批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武鳴區也在積極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創建工作,以科學化的統籌、系統化的思維以及精準化的措施,全力打造旅游示范城市。
武鳴區地處廣西中南部,大明山以西,北回歸線貫穿于區境的北部,全區總面積約為3378平方公里。武鳴區是廣西省七大城區之一,位于南寧市半小時經濟圈內,是大西南出海出邊旅游大通道的重要節點。武鳴城區距離大明山僅有38公里,南寧武鳴的城市大道,將南寧城區與武鳴緊密相連,伴隨著蒼碩高速公路、輕軌的規劃建設,武鳴區的交通已經初具規模。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已取得了初步的進展,形成了獨具本地特色的資源優勢,形成了區域特征較明顯的中國旅游品牌。
南寧市武鳴區位于南北旅游發展帶的中心環節,在環大明山旅游帶上,是連接大西南和北部灣的重要節點,毗鄰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勝地,周邊旅游客源市場大,具有優勢的旅游區位條件。武鳴區傳統的旅游資源觀,以產業融合發展為主,以泛旅游產業為主要模式,通過拓展旅游產品類型,推動南寧區“旅游+”的融合發展,推動戶外運用、健康養生、會議旅游等旅游經濟的發展[1]。南寧市武鳴區的人文景觀旅游資源主要以壯族文化旅游產業活動為主,將武鳴的壯族文化融入到城市旅游資源中,打造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比如“三月三”歌圩節,能夠進一步促進武鳴區的旅游業發展,提高游客的參與性和體驗性。境內以山地森林景觀為主,各個季節有各個季節的特點,“春嵐、夏瀑、秋云、冬雪”,生態環境優良,是廣西植物最豐富的地區。大明山地區的山地森林景觀中包括桂中第一峰龍頭山,還有奇特的峽谷景觀、溶洞景觀、天坪草甸景觀等。據統計,南寧旅游業的發展、接待旅游總人數,已經連續多年穩居廣西第一。
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嚴峻形勢之下,武鳴區旅游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旅游項目投融資體系不健全。旅游規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銜接并不到位。在旅游產品開發、旅游公共服務、營銷推廣、市場治理、人力資源等方面缺少相關的旅游規劃體系,缺少相關的行動方案。
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但是旅游信息咨詢服務體系并不完善。武鳴區的主要旅游集散地、旅游咨詢中心尚未完全覆蓋旅游全景圖,旅游投訴的電話標識也較少。旅游景觀平臺以及旅游綠道等方面內容的設置相對短缺,尚未建立成熟的體系。
缺乏智能化的旅游管理體系。未建立智慧旅游服務平臺,缺乏對旅游網站、微信、微博、手機旅游等APP軟件的應用,旅游場所缺少二維碼導覽講解,并沒有提供智能導游。另外,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不到位,區域內旅游基礎通用標準、旅游要素服務準則、旅游管理準則、旅游支持體系尚未建立,轄區內缺乏標準化示范企業。
旅游產業具有一定規模,但是與旅游其他行業的融合度不充分。武鳴區旅游產業已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拓展,然而旅游產業并沒有與其他行業進行融合,城區缺乏景觀亮化工程,城區的建筑風貌的特色不足。城區缺乏特色街區,旅游經營未實現常態化經營,特色的旅游餐館比較少,缺乏中華老字號等類型的知名餐廳。
城鄉環境有待進一步整治優化,安全保障體系尚不健全。尚未開展全域環境整治,主要旅游路線的沿線風貌集中整治的力度不到位,旅游清潔環境有待提升[2]。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四個全面”進行戰略布局,通過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大發展理念,構建生態旅游圈,充分發揮武鳴區的資源優勢以及區位優勢,實現旅游強區、生態立區等目標,按照國家以及廣西全域的總體要求,推動旅游業向全區域、全要素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實現旅游產業、旅游設施以及旅游產品、旅游服務的四大升級,全面優化武鳴區的旅游發展布局。
首先需要明確武鳴區的發展定位,打造以生態為基、壯族文化為內核的鄉村休閑一體化的全域旅游模式,統籌協調田園綜合體,開展特色小鎮、特色城區等項目,力求打造完備的中國生態康養旅游中心地。圍繞“美麗壯鄉—精品民宿—鄉居生活—山水田園”制定相關的政策,進而促進武鳴區旅游業的發展,讓游客享受壯鄉田園的美麗恬靜。
打造旅游地區的特色,能夠更快地發展當地旅游經濟。壯族三月三歷史文化,是武鳴區獨有的特色文化,通過強化文化和旅游的結合,打造一臺壯族三月三文化實景演繹,進而實現常態化的表演形式。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打造一批壯族文化特色村落,能夠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實現旅游文化的全覆蓋。大明山是武鳴區當地的獨有景觀,推進大明山景區的發展,創建五A景區,整合大明山周邊的山、水、田園、村落等資源,進而帶動住宿、養生以及度假等產業的發展。結合鄉鎮振興戰略,整合農村農業資源,通過促進鄉村旅游的特色化、精品化,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打造壯鄉旅居圣地[3]。
大力推動武鳴旅游的公共服務社會以及基礎設施,加強市區的交通設施建設、興修旅游公路、旅游區域的咨詢體系建設、智慧旅游平臺的應用,增設旅游廁所、旅游驛站、旅游標識,打造旅游風景長廊、休閑綠道等旅游硬件設施,全面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為特殊人群提供專用的服務設施[4]。
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資源,可以將文化和旅游兩大資源進行融合,助力旅游的特色化、品質化以及效益化的發展,有利于文化的吸引力、競爭力以及影響力的提升。伴隨著機構改革的深入推進,可以進一步促進文化傳承、傳播以及交流,以文旅融合的形式推動文化建設[5]。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我國旅游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少至多的發展變化過程,以景點景區為主的旅游模式也已經不再符合當下的旅游格局,游客對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旅游行業做出調整,從景點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發展進行轉變。在經過不斷的努力,現階段的南寧市武鳴區旅游業取得了十分傲人的成績,但是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南寧市武鳴區旅游業的發展需要轉變路徑,打造多角度、多方面的全域旅游示范區,進而推動整個武鳴旅游業的發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