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浩,沈王仙子,趙 揚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江蘇 揚州225000)
“無車承運人” 是指不擁有運輸工具,以承運人身份與托運人簽訂運輸合同,承擔承運人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委托實際承運人完成運輸任務的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者。無車承運人依托互聯網平臺的應用,通過建立龐大的信息化網絡,獲取更加廣泛的貨源信息,通過對運輸車輛、服務節點等線下資源的充分整合,從而幫助客戶減少中間環節,提升了車貨的匹配效率,從而降低了物流運作的成本,提升了整體行業效率。
近年來,國內也在不斷積極推進無車承運人模式的試點工作,政府依托互聯網平臺搭建交易監測平臺,積極制定相關管理政策,協調交通運輸、工商、稅收部門與企業配合,促進無車承運人的運行推廣。無車承運人的有序推進可以極大地提升運輸業的效率,規范行業的市場經營,從而使貨運物流行業從分散的形態走向集中,推動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
1.提高整合資源的能力
傳統的貨運行業處于相對比較混亂零散的狀態,其中貨運車輛、物流企業、客戶都未能尋找統一的 “中介” 進行對接,造成了資源的匹配率下降,降低了整個行業的效率。無車承運人則是物流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將貨源、車源進行了整合,為彼此之間提供了直接溝通的橋梁,減少了中間的無用環節。通過此平臺發布最新的信息,貨運車輛可以就近對接最適宜的貨物,從而實現車貨的完美匹配,從而解決了傳統的貨運行業資源整合偏弱的問題。
2.規范貨運行業的稅收體系
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定了無車承運人企業可以開具道路運輸行業的增值稅發票,且不限制是否擁有自有車輛。目前國內市場80%的運輸車輛主體為個人或者中小型的車隊,無法開具相關增值稅發票。無車承運人企業可以借助其運營平臺幫助眾多的、零散的個體承運人進行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通過平臺企業進行統一的納稅,從而實現了貨運行業的集中納稅,有利于稅務的監管。按照稅法規定,因進項稅的抵扣范圍較小,無車承運人企業需要創新、優化自身的稅收管理的模式和理念,從而有效降低運輸的交易成本。
3.提升貨運企業的輕資產運營能力
無車承運人的創新概念決定了其屬于輕資產運營的模式。無車承運人雖然承擔了承運人的相關責任與義務,但是其本身并不需要持有運輸車輛、雇傭車輛司機。無車承運人企業需要的是通過其互聯網平臺,將車源、貨源進行資源整合,通過其后臺的風險控制、穩定的后勤保障,實現對整個運輸過程的有效控制。企業通過此模式降低了基礎設施、設備及人員的資金投入,轉而專注于平臺搭建、大數據分析、風險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從而在降低企業資產投入的前提下,實現了企業的高效運作。長期來看,這賦予了無車承運人企業較強的市場的應變能力和擴張能力,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可以快速進行服務范圍的擴張,提升其網絡覆蓋率,從而不斷提高其邊際效益。
無車承運人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晚,相比國外物流行業發達國家,正處于發展初期。一方面,國家剛剛完成無車承運人的試行階段,出臺了一系列稅收管理政策,其運行的基本模式剛剛初現雛形,但是在企業的運營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仍需要后期不斷完善。另一方面,無車承運人的模式需要企業具有一定的科技研發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及后勤保障能力。這對貨運市場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業不斷認清現今貨運市場的現狀,不斷引入高新人才及技術支持,實現其企業改革創新,轉型為技術密集型企業。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揚州本土的物流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全市建成有大型的綜合物流樞紐、農產品及快遞物流等專業物流樞紐,運輸設備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運輸規模呈增長態勢。但作為三線城市,揚州的公路運輸行業整體仍表現為 “多、小、散” 的特征。
揚州的物流企業以小微企業及個體戶為主,貨車司機均是個體,導致貨與車匹配的效率不高且物流成本較高。同時,行業中也不乏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比如招商局物流集團(揚州)有限公司、中外運物流供應鏈管理(揚州)有限公司,以及其他的外資企業,這些對本土數量較多、規模較小的企業也會產生較大的競爭壓力。另外市場上也存在未獲政府經營許可的企業或者個人違規從事貨運行業,為了爭取客戶惡意降價,擾亂了正常的市場運行,也加劇了整個貨運市場的競爭。
因此,無車承運人運行模式的實施可以幫助個體運輸戶、中小物流企業逐漸由傳統的封閉意識走向開放,從原來一味地競爭關系變成協同合作、共同發展關系。這也有利于整個貨運市場的結構逐漸由分散走向集中,從而形成零而不亂、散而有序的新業態。在當前國家積極推行供給側改革及物流業降本增效的政策指引下,無車承運人模式同時具備高技術、輕資產的特點,是物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渠道。
2017年10月,揚州市首張 “無車承運人” 道路運輸經營執照被江都區的江蘇星通北斗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所獲得。作為一家物流技術服務型企業,該企業獲得無車承運的運輸組織以及稅收開票的合法權利,標志著揚州市無車承運人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
2019年5月,在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公布的省級第二批實施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的試點企業名單中,揚州儀征市的速必達物流有限公司作為揚州市本土企業入圍。
根據省廳的要求,揚州市的試行企業按照監測的要求,如實、準確、及時地上報相關業務的數據。本地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也對試點企業進行日常指導,并且督促試點企業制定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協助企業與當地稅務、工商等部門的溝通合作,積極推動相關稅收政策落地實施,協調解決試點企業經營負擔重、分支機構設立不便捷、個體運輸業主工商登記難等突出問題;鼓勵試點企業創新發展、聯盟合作發展,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無車承運企業,引導行業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發展。
這些無車承運人試運行階段的措施為后期政府的交通運輸、工商、稅務等部門的政策落地實施,企業開辦無車承運人資格審核及創新發展等提供了寶貴經驗,極大提升了無車承運人模式順利有效運行的可行性。
“十四五” 時期是進入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期,也是推動 “交通強國” 和 “交通強省” 建設的起點,揚州市政府也計劃主動對接 “一帶一路” 、長三角一體化、大運河文化帶、寧鎮揚一體化、揚子江城市群以及 “三區經濟” “三個名城” 等國、省、市的重大戰略,以改革交通運輸的綜合行政執法能力為契機,不斷尋求機遇,牢牢把握自身的功能定位,為道路水路運輸的發展開辟新的藍圖。
為了推動揚州運輸行業的轉型,提升整體的運輸服務能力,揚州市政府也計劃采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為無車承運人這種運輸行業的新興業態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①打造布局更加合理且功能更加完善的客貨運樞紐,積極推動綜合交通樞紐的無縫銜接。建成2個地區性、行業性的物流樞紐,新增超過100個農村物流服務網點。②實施推進互聯網出行服務,進一步完善城市及農村物流配送、運輸服務,積極打造城鄉物流一體化,形成專業的物流配送體系。③提升交通物流體系的運行效率,全市的道路貨運戶均噸位將新增20%,發展多式聯運樞紐企業;培育3家網絡貨運企業。④進一步提高車輛維護的服務質量。依托現今互聯網平臺、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技術,為每輛車輛配備電子健康檔案,設立監管與服務信息化的系統,更好地進行車輛的維護管理。
通過以上這些措施的落地實施,揚州將建成更加綜合化、信息化、現代化的交通運輸體系,這更加有利于貨運行業借助無車承運人這一創新模式取得質的突破。
無車承運人作為貨運行業的新模式,其本身借助的更多是當今互聯網平臺、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衍生出適合當今時代發展的新興貨運形態。
為了規范互聯網平臺的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維護市場運行秩序、有效降低物流行業成本提升效率,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稅務總局在總結前期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的基礎上,于2019年9月印發了《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該方法也標志著無車承運人這種新興業態正式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開啟物流貨運行業的轉型創新之路。揚州依托前期積極參與省內無車承運人的試點工作積累了經驗,并融合互聯網平臺、大數據分析、模型算法等新型技術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模式。
作為省級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揚州速必達物流有限公司依托 “互聯網+” 時代多種技術的迅猛發展,重視線上平臺及核心系統的建設。該公司搭建了公路遠程監控平臺,可進行車輛數據、交通事故數據、違規車輛數據、預判事故數據、110聯動數據等數據實時監控,為其運輸車輛提供了路線選擇優化、風險防范保障,有效降低了車輛事故的發生率、提升了車輛貨運的效率。此外,企業也使用了現代化的管理工具,如旗下的車輛裝載了智慧安全管理系統,方便獲取第一手的道路行駛數據,也有利于企業對在途車輛進行實時監控。
江蘇星通北斗有限公司依托互聯網平臺面向全國開展業務,各區域貨主會員委托該公司進行平臺運輸,通過系統將自動匹配就近的物流公司進行實際承運委托。該平臺聯合各大物流公司和運輸個體,并將傳統物流公司所承擔的風險轉移到平臺上,比如運輸風險、稅收風險等。星通公司專注其物聯網技術的開發,不斷完善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利用其遠程車載智能終端設備、車載GPS等北斗相關產品,開創了 “互聯網+物流” 的創新商業模式。
論文借鑒揚州本土無車承運人試行企業模式及國內先進物流企業的運行經驗,結合揚州本土的營商環境,探索出適合本地的創新模式。
對于無車承運人的營運企業,需要改變其傳統的服務客戶模式,采用 “線上+線下” 模式。線下物流企業應根據自身經營情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布點,以設立服務節點的方式整合當地的運輸車輛資源網絡,以對接線上的企業平臺。
線上模式則是企業更多地通過互聯網平臺及大數據分析幫助企業及客戶去中介化的過程。企業可以通過建立科技研發團隊或引進其他互聯網相關技術以建立自己的智慧物流平臺體系,通過自己的門戶網站、公眾號、手機App等全方位的互聯網平臺渠道,架起與客戶、貨運車輛的溝通橋梁。
此種模式使企業的線上及線下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對接,車、貨形成完美的匹配,規范了行業的運行標準、減少了獲客的成本、提升了貨車車輛的使用率、提升了客戶的服務滿意度。
傳統的物流企業的盈利主要來源于委托方的交易傭金,企業的發展路徑一般是擴大規模,即規模越大成本越低,繼而提升企業的相對利潤。但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企業應該更加關心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輕資產運行模式獲取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從傳統的物流模式轉變為向客戶提供趨向完善的整體性解決方案,通過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來解決客戶的實際需求、提升客戶滿意度、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無車承運人企業來講,除了傳統的運輸、倉儲等基礎服務,企業還可以利用其互聯網平臺跨行業或者聯合其他行業的企業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比如保險、低成本融資等金融業務、加油業務、電子商務業務等。
除了傳統的物流企業,對于物流服務型企業,可以基于其核心技術衍生出其特有的產業鏈。比如掌握以北斗導航系統為核心的物聯網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提供車輛北斗導航、線路優化選擇、緊急情況預警等服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為客戶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務。
目前無車承運人的試運行階段已經結束,相比于國外較為成熟的無車承運人市場,國內無車承運人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不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內行業的監管政策不斷完善,無車承運人正迎來屬于其發展的春天。無車承運人企業應依托國內政策支持,不斷研發自己的核心平臺技術,不斷優化貨源、運輸車輛的網絡資源,打造現代化的高新物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