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寧
(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北京100004)
內部審計是與外部審計相對應的,由單位內部的審計人員進行的審計咨詢和確認活動,目的是預測企業運營的經濟風險、審查各類組織經營活動的合法性以保證單位的長久合法運行。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入全新的歷史方位,伴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也有了全新的定位評價。傳統的內部審計工作存在較多問題,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更新內部審計系統、創新內部審計手段是促進各類企業、單位發展的必然要求。
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為保證單位健康長久發展及時糾錯的內部監督手段,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是很長,因此,其本身在自身制度設計上就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多數企業管理者由于缺少審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不夠以及對內部審計沒有全面系統化的認識,致使內部審計不能如期發揮它的效用。此外,除了單位管理者,大多數內部審計人員對審計工作也缺乏專業化認識,對內部審計存在的必要性存在疑問,導致在工作過程中的態度消極、松散懈怠、錯誤頻發,使審計結果出現較多問題,內部審計工作因為相關人員對其認識不全面、操作不到位等主觀性因素,使其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偏差性認識也引發了內部審計工作后續操作程序上的各種問題,可以說,觀念上的認識不足是內部審計產生問題的根源,也間接影響了單位的長足發展。
我國內部審計缺乏專業的人才隊伍,現有的內部審計人員大都存在專業審計技能較差的情況。審計人員一般是由單位內部自行選任的,大多跟單位的管理層人員有比較親近的關系,所以在人員的選用上,專業本領并非重要的選人指標,這就導致部分審計人員的綜合技能素質較差,且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在審計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判斷失誤、審計方法落后、審計工作的主觀隨意性較大等問題,進而引發審計風險。而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會造成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出現徇私舞弊、篡改審計結果、違反審計程序等人為性的工作錯誤,影響審計結果的正確度以及難以發現企業運營中存在的問題,為單位的發展埋下隱患。除此之外,審計工作的開展是受單位上級一定限制的。毫無疑問,內部審計是由單位內設的審計部門完成的,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也是在單位管理者的領導下進行的,所以,審計工作沒有完全的獨立性。審計人員的工作內容是與單位利益直接掛鉤的,并且審計人員的自身利益也是與單位利益息息相關的,因此,審計人員很難完全公正、客觀地開展審計工作,即使在工作中發現了不合規的行為,由于自身利益存在受損可能,審計人員也可能會選擇隱瞞真實情況。而且,審計人員的薪資待遇是由單位管理層決定的,審計人員很容易受到管理層的制約,對一些不合規行為選擇忽略,進一步削弱了審計監督的效果。
沒有完善的審計制度且并未明確內部審計的職能一直是我國內部審計的最大弊病。內部審計在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進行中沒有較大的參考空間,操作過程中沒有詳細的規則指導,致使審計人員發揮較大的主觀性,每個審計人員在經驗和知識上的差異性,導致不同審計人員對于同一審計事項在經驗基礎上做出的審計結果有很大的差異,不具備有效的使用價值,使審計結果失去了它應有的權威性,也增加了審計風險發生的概率。與此同時,內部審計是由單位內部自行設立的審計機構進行操作的,部分單位為了便利以及節省成本,會把內部審計部門與財務部門或者監審部門等合放在一起,造成各部門人員職責不明確、各類工作條目混亂不清,這不僅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還造成財會、監督工作的混亂,影響單位各項工作的正常進程。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發揮效能的前提,而我國內部審計大都是由單位主要負責人領導進行的,內部審計工作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受到各種制約,使內部審計失去了設立上的獨立性和操作中的自主性,無法發揮審計的監督評價職能的同時,也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首先,我國內部審計工作大都還依靠審計人員人工操作完成,缺少相應的技術支持,沒有建立完善、先進的內部審計手段,降低了審計效率的同時,也無法保證審計結果的準確性。信息化時代的穩步快速發展,使得各行各業在技術領域的應用上都有了較大的提升,這就要求我國內部審計也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引進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內部審計方法,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和審計效率。其次,由于審計人員的專業性較差,加上長期從事審計工作形成的思維慣性以及工作方法的不科學性,在內部審計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很難有創新性進展,機械性的操作導致審計質量較差,而且審計人員工作重心大都放在審計數量上,一味追求審計數量的提高而忽略了審計質量的突破。再次,審計范圍局限于單位內部的財政收支,忽略了經濟宏觀方面的管控水平和對于經濟行為的制約與監督,審計人員簡單地把審計工作歸結為事后的工作審計,沒有進行事前的規劃和事中的監督,這也使得審計工作不完善,審計質量更沒有程序環節上的保障。審計手段的落后導致審計質量很難有較高的水平,加之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綜合各種因素都導致甚至加劇了審計結論質量較低的結果。
轉變觀念上的認知是解決我國內部審計問題的基礎。首先,單位的領導層要對內部審計有全面正確的認知并充分了解內部審計的重要性,明確內部審計是為了改善單位的經營狀況并進一步提高單位的經營效益,最大限度地避免審計風險的發生。單位的領導層還要轉變觀念,內部審計不是被迫接受而是主動參與,它是企業依法合規運轉的必要途徑。其次,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審計人員對內部審計的正確認識及對其的重視,單位內部要重視對內部審計的強調與宣傳,加快審計人員思想觀念的轉變,在管理層對審計工作的科學領導下,確保相關人員切實履行審計職責、保證內部審計發揮其最大的效用職能,高效解決內部審計工作中的難題。從單位的管理層到具體每個內部審計人員以及各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在對內部審計的認識上要達成一致,重視并全面落實內部審計工作,在企業上上下下形成正向認知,為內部審計建立良好的環境氛圍,將內部審計及相關工作人員放在企業運轉的重要地位。
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直接影響我國內部審計的質量。加強審計人員素質,建設專業化人才隊伍是解決我國內部審計問題的重要舉措。首先,要增強現有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單位要設置定期的專業培訓并且定期組織審計人員的內外部交流,派遣審計人員到規范企業學習內部審計工作有效開展的經驗并加強單位內部各審計人員之間的交流學習,通過經驗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換,發現自身審計工作存在的弊端進而進行針對性整改以提高內部審計水平。其次,引進審計專業化高素質人才以建設內部審計人才隊伍,提高內部審計的軟實力。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設置審計人員行業準入標準并制定合理的從業規范。內部審計人員的引進不僅要重視專業素養也應考察全面整體素質,在擁有專業化從業能力的同時也要保證具有高度的職業基本素養,避免以權謀私、不正當行為出現。此外,審計人員與各部門的溝通協調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這是順利開展審計工作的輔助條件,也能有效緩解被審計部門的非自愿情緒。最后,應保證審計人員的審計地位,使審計人員具備一定的審計自主性。避免單位領導層因對審計工作的不滿而損害相關審計人員的自身利益,內部審計人員的利益不應與單位審計結果的好賴直接掛鉤,審計人員的各種待遇也應有單設的組織專門管理,避免由領導的個人意志決定審計人員的經濟利益以此建立良好、公開的審計環境,為審計人員公正、客觀地進行內部審計提供外部保障以降低審計人員的從業風險。
依法完善內部審計制度是為審計工作提供明確規范的基石。內部審計的嚴謹性決定了審計工作不能過多依靠審計人員的主觀經驗,而審計制度完善可以為內部審計提供詳盡的規則細文,有效限制審計人員主觀能動性的無限制發揮。內部審計不僅要發揮其監督作用更要充分發揮預防檢測作用,依法完善內部審計系統不僅要實現硬件上的強化,也要注重軟件上的完善。單位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時刻保持市場敏感度,根據大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升級審計系統的硬件設施,注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適當降低人工操作比例并且提升信息化處理效率,實現線上線下的雙重操作以保證內部審計的質量。此外,還要注重審計職能的轉變,內部審計不但是監督系統的一部分,更要發揮它的服務職能以提高企業風險防范化解能力,內部審計系統協調運轉,推進企業穩步發展。
保證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發揮效能的關鍵。內審機構的獨立性需要單位內外一起合力建設。外部來說,需要國家強制力手段來保障,也就是需要明確的立法來保障審計機構在設置上的獨立性。單位應避免審計機構與財會部門或監審部門的重合與包含關系,將審計部門單獨設立,保持其存在的獨立性與運轉的不受干預。國家立法上還應明確審計結果或審計程序的不公正造成的結果需要相關審計人員或單位主要負責人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倒逼單位獨立設置內審機構以保證其獨立運轉。內部來說,單位的領導層應主動認識到獨立內審機構的必要性,機構獨立、人員獨立、程序獨立是內審機構獨立設置的要求。機構的單獨存在為內審工作獨立進行提供客觀環境,人員獨立是內審工作獨立運行的助推器,程序獨立使內審工作獨立運行有規則可循。所以,保持內審人員的獨立、提升其職業基本素養也是內審工作獨立開展的關鍵。
傳統的內部審計還停留在依靠大量人力完成,不能提高審計效率的同時也無法保證審計質量,而且大都以現場進行的形式進行審計,增加了審計成本。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各單位需要采用線上一體化的審計手段,利用信息化系統以及計算機程序的不斷開發進行內部審計,合理降低人工審計比例,減輕人工審計強度的同時提高審計效率。而且,要適當將內部審計手段與外部審計手段相結合,可以采用審計對外承包給相關機構或者與其他機構合作審計等形式使內部審計高效進行,使內部審計進一步強化,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促進企業順應信息化時代發展。除此之外,內部審計的重心不應只放在事后審計,預防大于治理,審計重心應由事后向事前和事中轉移,應重視事前的預防性審計和事中的監督性審計,協調事前、事中、事后的審計比例,均衡控制不同階段的內部審計,整體提升審計質量。此外,審計水平的提升還依靠不同專業人才的引進,審計水平的提高不僅在于審計人才的應用,還應重視引進多方面人才,包括企業管理、財經審計、信息技術等方面的人才,使多方面人才合心合力,共同保障內部審計的質量。
伴隨著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內部審計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深化審計制度改革、內外部協調合作共同構建權威高效的內部審計體系是我國內部審計體系發揮更大作用的必由之路,我國內部審計相關人員也應加大研究力度,為我國內部審計的革新提供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