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坤,任耘輝,陳倉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江蘇 連云港222000)
在當今社會,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永恒主題,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當下高校教育行業努力的目標,而良好的學風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同時良好的學風也是衡量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整體情況,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志在培養適應中國衛生與健康發展與創新要求,能夠勝任醫藥衛生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隨著我國醫改的不斷深入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衛生行政機構和醫療機構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在不斷增加,高質量的衛生管理專業人才是我國實現衛生管理隊伍職業化的重要保證,而學風建設是培養高質量管理專業人才的前提,學風建設對于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
學風是指高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學習習慣和行為傾向,是全體師生、員工等群體心理和行為在求學、治學和教學上的具體體現。學風一般涵蓋學校的學習之風(學生)、教育之風(教師)、學術之風(科研)、辦學之風(管理)[1]。以往研究中,很多學者針對教師的教育之風和科研的學術之風研究較多,但是對于學生學習之風的研究相對比較缺乏。本文主要探討醫學高校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之風,研究專業學生學風建設的現狀,分析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對于其他專業的學風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眾多研究表明,高校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識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在醫學院校中,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自我提升意識缺乏的現象尤為突出,許多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對自己的學業和職業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并且在大學缺乏監督的情況下,放縱自我,加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大多數是管理類課程,理論性質相對比較強,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高。
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的一些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風氣慢慢在高校中滲透[2],使很多同學受到不良影響,由于大學生的思想尚未成熟,辨別能力差,家長、學校不能及時進行引導,面對社會的不良風氣,大學生容易被誤導,價值觀因此發生扭曲,片面追求物質利益,形成好吃懶做、攀比的不良習慣。學生的精力有限,沒有心思花在學習上,學業荒廢,不思進取。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教師的政治素質、師德師風、業務素質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其專業學生的成長,雖然高校教師已經意識到大學生學習之風的重要性,但是仍有部分專業教師保持“上課來,下課走”的習慣,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幾乎為零。同時,有些專業教師授課方式老套,教學態度不端正,也導致其專業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這些都阻礙了教師在學風建設中發揮引導作用[3]。
在學風建設過程中,許多高校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特別是對于醫學院衛生事業管理專業,領導更注重其專業學生的畢業率和就業率,對于專業學生良好的學習之風關注甚少。而學生的學習之風相比教師的教育之風、科研的學術之風和管理的辦學之風見效速度慢,領導不太重視學生的學習之風建設,導致學校的各部門對于學生的學習之風建設不能形成有效合力,從而出現學風制度不健全,監督措施不到位等現象。
通過調查,80%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高考填報第一志愿不是該專業,許多學生因為家長的要求或服從調劑而就讀此專業。學生和家長對此專業不甚了解,并且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就業相比于醫學院校的其他專業更加寬泛,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沒有明確的規劃,學校或家長又不能及時地引導,因此這一專業的學生往往比其他醫學院校的專業學生思想更不穩固,從而對其學風產生不良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電子產品的種類多種多樣,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對于大學生而言,進入大學以后時間相對自由,紀律相對自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學業要求相對比醫學院校的其他專業更為寬松,許多學生不能抵擋住電子產品的誘惑,深陷其中,花費大量的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從而導致學業荒廢[4]。
在學風建設中,教師的業務素質也是醫學高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學風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授課內容不及時更新,PPT 制作粗糙,授課方式老套,仍然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課程考核形式不合理、實踐經驗不足等因素,也會讓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投入程度不足。教師在學風建設中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學生往往不能夠形成穩定的學習習慣和行為傾向[5]。
部分高校的學風建設流于表面,認為教學之風、科研的學術之風和管理之風的建設比學風建設更能突出成果,也更為重要。相比于醫學院校的其他專業,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是邊緣專業,領導對學風建設不重視,醫學院校的各部門不能有力配合,工作停留在表面,從而使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風制度不健全,監督措施不到位[6]。
在學風建設的過程中,學生暴露出很多問題。而作為學風建設的主體,他們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上課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學校的學風。為此,學部可定期邀請衛生管理領域的業內專家或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事業有成的畢業生,通過講座、交流會等多種形式,穩定衛管專業學生的專業思想。而對于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的同學,可以在學生之間成立幫扶小組,先進帶動后進;也可以定期召開學習班會,讓成績優秀的同學分享他們的學習方法。這一過程不僅需要輔導員的參與,也需要專業教師的參與。同時也要加強朋輩榜樣的建設,幫助大一新生快速融入新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做好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教師對于其專業的學風建設尤為重要。高校應組織教師通過學術交流、培訓或到相關企事業單位學習歷練,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素質,增加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為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教師應嚴格執行查課點名制度,在授課過程中授課方式進行創新,授課內容應與時俱進,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中,選擇適宜的課程考核形式,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課程的教學,增強教師與學生的黏合度。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以教師為主導,以成績差的學生為中心,實現精準幫扶政策。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定期召開班會,定期找學生談心,形成有效的溝通渠道,更好地了解其專業學生的情況,同時也能更好地引導他們。
學風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反映,加強學風建設要從根本抓起。醫學高校領導應在觀念上進行改變,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風建設高度重視,健全學風制度,完善學風監督檢查機制,既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誠信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高校要根據社會的需求,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另外,還要不斷推進教學質量改革,形成優良的教風,通過教風建設促進學風的建設。教學管理部門要進入課堂實施查課制度,與其他部門溝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為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風建設而努力。
社會是醫學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外部因素,正確的社會觀念將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修養和技術水平,用所學為社會做出貢獻,回饋社會[7]。家長作為社會層面的一個重要因素,應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動態加以關注,特別是針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家長應與學校輔導員、專業教師形成有效溝通渠道,加強聯動,深入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等相關情況,發揮家長在學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