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龍 王興澤
贛南師范大學原生態園林式地形設計校園越野跑對學生健康促進的影響
余杰龍 王興澤
(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采用現場調查及問卷調查法,以贛南師范大學普通學生為對象,對校園原生態園林式地形進行分析,研究校園越野跑對學生健康促進的影響,了解大學生對校園跑步環境的偏好情況,分析原生態園林式地形在操場、公路和越野環境跑步的區別,考察贛南師范大學校園地形是否合適越野跑開展,結合其跑步難度,對學生生理、個性心理、社會適應性等三個方面加以分析。結合大學體育課程,把越野跑應用于教學的適用性分析,得出校園越野跑在培養學生喜愛體育、養成運動習慣、能吃苦、善合作等的體育精神和運動實踐的重要意義,以及對學生健康促進的作用。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將其融入體育課程內容,成為創新型體育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有助于落實學校體育工作。
校園越野跑;地形;健康促進;學校體育;體育課程
越野跑是在野外自然環境下進行的賽跑,沒有固定的距離,也不受場地器材的約束,按照當時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選擇路線。[1]越野跑可以鍛煉更多的肌肉,而且野外景色秀麗,心情自然更好。在野外長跑時,會遇到土路、砂石、樹木等障礙物,以及上下坡,需要蜿蜒前行,大腿內、外側肌肉及臀屈肌可以得到更好的鍛煉。此外,還可以更多地鍛煉腰腹部,所以能夠得到更強壯的雙腿、后腰和腹部。[2]同時,越野跑能夠鍛煉個人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能力,符合體育教育強身健體和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作用。對不同地形越野跑進行相關研究,以及對高校建設原生態園林式地形設計特點的相關研究的文獻參考和作用意義探究,引出贛南師范大學校園設計的特征,成為全國文明校園的優勢因素。關于健康促進的確切定義,目前最受公認的是《渥太華憲章》:“健康促進是促使人們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而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干事布倫特蘭在2000年的第五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上作了對“健康促進”的解釋:“健康促進就是要使人們盡一切可能讓他們的精神和身體保持在最優狀態,宗旨是使人們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選擇。”[3]通過校園實地考察,研究該越野地形的特點和作為體育運動場地的意義,結合對學生的各方面典型因素分析,探索校園越野跑對學生的健康促進。
以贛南師范大學的地形和大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研究這種地形對大學生越野跑的健康促進的相關問題,比如心理意志品質、生理機能、社會適應能力等的變化。以贛南師范大學(黃金校區)為地形考察對象,而學生實驗對象則通過在網上和線下動員,協商參與此項調查研究。
通過現場調查贛南師范大學,僅以西苑田徑場周圍原生態園林式地形環境分析:田徑場地勢較低,田徑場旁的“情人坡”植被茂密,起起伏伏,部分開發有人工小徑階梯和亭臺。地勢稍高,眼界開闊,環境優美自然,空氣清新,是絕佳的越野地形選擇。再調查贛南師范大學的學生對校園田徑場、公路、越野地形等跑步環境的偏好選擇和原因分析,從而研究校園越野跑對他(她)們的健康促進。
使用網絡線上投票系統發起問卷調查,截止時間后統計數據,以及線下問答交流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在進行問卷調查時,確保填寫的信息不存在虛假的現象,能夠檢驗真實性,包括調查人員的真實姓名和學院等。問卷調查共200人,了解大學生對校園跑步環境的偏好情況及選擇原因。分析在操場、公路和越野環境跑步的區別。
表1 校園跑步環境的選擇
地形環境田徑場公路越野 選擇人數(人)743789
從表1可知,多數人喜歡的跑步環境是越野地形和田徑場,更偏向于越野地形的學生稍多一些。他(她)們之所以選擇越野跑的理由有以下幾點:第一,不會感覺那么枯燥;第二,還能看風景,心情會變好;比較有挑戰性等。經過考察贛南師范大學(黃金校區)符合越野跑地形特點,適合開展越野跑運動。
健康促進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無疑體育是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學校體育更應該發揮其有效性。通過對學校體育自身特點研究,把握學生健康因素,設計更好的體育教育項目,開展體育運動。由此進一步研究贛南師范大學原生態園林式地形設計是否合適學生開展越野跑運動項目,跑步難度是否適合學生的各方面條件,通過學生的生理、個性心理、社會適應性三個方面,以及應用于體育課程教學來加以研究分析。
原生態園林式地形在平原地帶,地形一般為自然起伏的地形與人工錐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結合,其斷面為和緩的曲線。在山地和丘陵地,則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廣場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階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空曠地和廣場的輪廓為自然形的封閉性的空曠草地和廣場,以不對稱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的樹叢和林帶包圍。越野跑是一種長距離的賽跑,面對不同的地形如:草地、上坡、下坡、障礙物、樹林等,要采用不同的技術動作。這種在野外清新的環境中的奔跑,可以使肌肉的緊張與放松,身體的負荷與精神的專注不斷地交替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參加者的全身,特別是呼吸與心血管系統都將得到較大的鍛煉[4]。
在道路上跑時,采用基本上與中、長距離跑相同的技術,并盡量注意在路面平坦的地方奔跑;在草地上時,用全腳掌著地,同時留心向前下方看,以免陷入坑洼或碰在石頭上;在上坡跑時,上體應前傾,大腿高抬一些,并用前腳掌著地,小步跑上去。遇到較陡的斜坡,可改用走步的方法或用之字形跑法(走法)。必要時可用單手或雙手輔助攀登;在下坡跑時,上體應稍后傾,并以全腳掌或腳跟著地的方法進行,遇到較陡的下坡或坡面很滑的斜坡,可用側腳掌著地,甚至采用蹲狀的并用手在體后牽拉(草、樹)、撐(地)方式的行進。到達下坡的末端(一般8-10米),便順坡勢疾跑至平地。[5]針對不同地形進行越野跑,對全身肌肉的綜合力量鍛煉效果很高,更要掌握相應的動作要領,要適應各種地形,克服極點困難,對學生的健康促進起到積極作用。
2.3.1 對學生生理的影響
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后期和青年前期,身體的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統、生殖系統等各系統都已近乎發育完善,進入成熟期和穩定期。肌肉力量也不斷增強,骨骼的骨化過程趨向完成,血壓基本趨于穩定。這個時期,身體素質水平在于提升健康和預防疾病。
而肌肉力量很大程度影響奔跑能力,在正常的發展條件下,青春期前,男孩肌肉力量要比女孩強。青春期后,肌肉力量很大程度取決于性別,且男生的肌肉重量增加為體重的40%,[6]更是遠比女生比例大。
這一階段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動作協調性在提高,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靈敏性、耐力等身體素質。跑步能力也在適合發展階段,在原生態園林式的地形進行中長距離跑的練習,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心肺耐力,以及各方面身體素質。又有相關研究發現相關骨骼骨密度越高,跑步能力越強。比如根骨骨密度越高對成年男性的長跑能力越強,女性成年的短跑能力越強。而跑步類運動對跟骨骨密度有明顯地增加。[7]在成年時期的大學生,骨密度是各時期相對較高的時期,因此,再無訓練基礎和其它特殊情況下,這時期的學生跑步能力較強。
但就算是專業越野運動員也會有運動損傷,何況是業余無經驗的普通學生,在越野跑中主要的運動損傷有膝傷、小腿傷、脛骨損傷、髖部損傷和足部損傷,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傷和再次受傷。故在進行此項運動時,要從考慮學生的學情出發,讓學生在基于已具備的跑步能力下,進一步發展相關身體核心素質。
2.3.2對學生個性心理的影響
大學生處在年齡的增長和身心的成熟階段中,其個性愈加鮮明,獨立意識更強。主要表現在:首先,其個性具有可塑性。雖然大學生處于個性發展的后期階段,但由于一個人個性的形成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它的形成是一個漸進和發展的過程,所以大學生個性的可塑性仍然很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其個性具有外向性。大學教育的多樣性,自主性教育模式使學生在漫長的應試教育下蟄伏的個性翅膀,在大學階段得以舒展和釋放。且由于大學生心理和生理已漸成熟,因而其個性多為外向性。他們更愿意與各種活動中展示自我。再次,其個性具有多樣性。因個體的成長環境,先天素質,教育環境的不同而顯示了多樣性。同時,自身的個性結構也存在積極與消極,進步與落后并存等多層次性[8]。
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社會因素、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和自身原因四個方面,大學生正值長身體、長知識、學做人時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可塑性強。但又極容易產生相應的心理問題,只有正確引導才能使他們心理健康發展,通過體育運動是其中一種積極地干預途徑,在原生態園林式地形中進行越野跑,可以釋放學生的天性,不但鍛煉了身體,更有利心理健康。
2.3.3 對學生的社會適應性的影響
越野跑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學生奔跑在原生態園林式地形的校園野外環境,穿過樹叢,避開各種障礙。需要精力集中,專注于腳下。而且越野跑富有挑戰性,能夠鍛煉學生身體和心理素質,達到超越自我,造就良好的意志精神。運動過程中,人體分泌多巴胺和內嗎啡等內源性因子,可以使人產生興奮和愉快感。長期的越野跑運動,使學生心態更加積極,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有助于提高幸福指數[9]。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體育課對于非體育專業是必修課程,需要嚴格執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實行學分制,共有四個學分,每學期修一個學分。一般每學期或學年選修一個專項,期末考核技術,以及800米(女子)、1000米(男子)、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等項目的身體素質測試。
近30年來,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持續下滑趨勢仍沒有得到扭轉,同時,大學生日常身體活動不足現象不斷加劇。大學體育課程仍沒有建立與其目標相一致的實踐范式;對于課程教學的組織而言,應轉變背書式的體育教學模塊化形式;糾正體育項目教學提高身體素質的慣性教學思維模式,融入身體健康所必須的身體活動知識、方法、技能等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正確的健康行為觀念,[10,11]為培養終生體育的行為習慣創造條件。
越野跑作為田徑項目的一部分,可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將校園越野跑融入體育教學內容,而在原生態園林式地形設計校園越野跑成為創新型體育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這有助于因勢利導地落實學校體育工作包括的體質健康提高、動作技能獲得和運動體能表現3個方面。[12]全面提高學生建立健康行為,有效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以及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運動實踐。
通過以贛南師范大學原生態園林式地形為例,調查和綜合分析校園越野跑情況,得出校園越野跑不但讓大學生完成耐力跑練習,更能激發學生耐力跑的學練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能、智力及田徑技能同時,發展學生快速分析思考、果斷決策能力,促進了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而校園越野跑如何有效開展是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在大學體育課程里,可設立越野跑選修課程,也可以作為有氧耐力和體能的鍛煉項目內容;在校園活動中,舉辦越野跑比賽或者越野歡樂跑活動。
[1]映像長三角快樂定向跑——八年級耐力跑《校園定向跑》.體育教學,2016:11.
[2]Mitchell.J.RauhAnthony.J.MargheritaStephen.G.High School Cross Country Running Injuries:A Longitudinal Study.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2000,10(2).
[3]楊忠偉.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7-64.
[4]李建忠.越野跑訓練之我見[J].中國學校體育,2006(2).
[5]布朗恩鮑威爾著,趙小釗譯.一往無前:級馬拉松與越野指南.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39-52.
[6]Greg Payne,耿培新,梁國立.人類動作發展概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03-317.
[7]程昆.高等體育與大學生素質教育[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8:25-28.
[8]周宏.個性化教育與學生自我發展.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101-120.
[9]梅根 M.希克斯,布朗恩鮑威爾著,趙小釗譯.踏入山野:越野跑教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25-40.
[10]呂兵文.體育教學中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練習的研究.中國學校體育,2015:1004-7662.
[11]王軍利.論大學體育教學理念與范式的轉向——基于健康行為干預理論.礦大體院學報,2018:1004-8154.
[12]王興澤.人類動作發展視野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245-250.
The Influence of Campus Cross-country Running on the Health Promotion of Students in the Eco-garden Terrain Design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YU Jielong, etal.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余杰龍(1994—),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