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琴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雙一流”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旨在提高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國家戰略。“雙一流”戰略的建設目標體系中,重點強調要“加快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水平”。校企合作“四維聯動”則是提高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創新的具體路徑之一,能夠通過學校資源和企業資源的有機整合,以及“校、政、企、社”之間的協同合作,提高辦學效率,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高校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而培養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是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我國體育專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有效崗位需求和未來職業發展需要為依據,開展人才培養活動,才能夠實現專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鑒于此,該文針對“雙一流”背景下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四維聯動”模式進行了研究。
“雙一流”背景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四維聯動”的組織形式,主要可以分為如下幾種。
協同開展人才培養,是“雙一流”背景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四維聯動”的首要工作,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項工作。要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有效推進,作為校方應重點關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結合學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和人才培養特點,選擇合適的合作企業。例如,優先選擇同行業中的優秀企業,尤其是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良好企業文化氛圍的企業,通過與這樣的企業進行合作,學生不但能學習到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職業精神也會獲得很大的提升。
第二,結合需求構建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并注意打造優秀的師資隊伍。在這一環節打造優秀的師資隊伍至關重要。優秀的師資是確保校企合作得以順利、有效實施的關鍵要素。在打造符合校企合作需求的師資隊伍時,可以采用學校和企業共建師資隊伍的方式進行。學校和企業可以在共同商討的基礎上,制定雙方均認可和支持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制定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專任教師的聘任制度、培訓制度和考核制度等。另外,為了確保教學師資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雙優秀”,學校可以成立“學院教師團”,企業則可以成立“企業教師團”,并借助“學院教師團”和“企業教師團”的整合統一,打造優秀的師資隊伍。
第三,制定符合行業需求的課程體系,確定人才培養的具體路徑。在這個環節學校和企業應共同制定課程開發的目標,并共同參與到課程開發的流程之中,構建符合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崗位技能要求,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必須要具備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獲得與提高,則必須要依靠先進的技術和理論支持才能夠得以實現。而高校在理論研究方面無疑具有獨特優勢。所以,除了人才培養之外,校企合作還可以通過協同開展科學研究的方式開展。具體到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而言,學校和企業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協同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不僅有助于提高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學科建設水平,還有助于解決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或者是市場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幫助企業逐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發展戰略的科學制定提供參考依據。另外,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通過對一系列“校企合作”的文獻資料進行梳理分析,對相關企業和高校進行走訪調查還發現,企業和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開展科學研究,相關的研究成果還能夠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持。例如,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專業教師與襄陽健身俱樂部采用校企合作方式開展科學研究得出的研究成果《襄陽市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就為襄陽市體育產業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真正實現了校企合作“四維聯動”。由此可知,除了人才培養之外,“雙一流”背景下,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四維聯動”還可以采用協同開展科學研究的形式進行。
協同開展社會體育領域的項目開發與市場推廣工作,也是“雙一流”背景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四維聯動”的切入點之一。由于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具有自身的專業優勢,如理論知識扎實、行業視角比較專業等,而這些又恰恰是各種健身娛樂企業所需要的,所以,在進行校企合作時,高校就可以利用自身的這些專業優勢,通過為健身娛樂企業提供管理人員培訓、健身教練員培訓,或者是通過為企業制定戰略發展規劃等方式進行。與此同時,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還可以與企業協同一起開展市場調研工作,并基于市場調研制定營銷方案,為企業項目開發工作、市場推廣工作等的進行提供參考。所以,協同開展社會體育領域的項目開發與市場推廣工作也是校企合作“四維聯動”的可行性選擇。
既然是“四維聯動”,那么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在與對口企業進行校企合作時,就要注意不要將合作僅僅局限于學校和企業內部,而應該在學校和企業內部的基礎上,走進社區、社會和政府,將知識、健康、文化傳遞給社會公眾,服務政府和公眾。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更好地凸顯校企合作的價值,檢驗校企合作育人辦學的成果,還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為政府和社會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服務,真正做到“四維聯動”,而這些反過來又會進一步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活力和效益的提高,進入正向、良性的循環。因此,協同開展社會服務工作,也是“雙一流”背景下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四維聯動”的可行性選擇。
在掌握了“雙一流”背景下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四維聯動”模式的幾種組織形式之后,要確保校企合作“四維聯動”模式的順利、有效實施,還要科學把控模式實施的流程與機制。具體而言,“雙一流”背景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四維聯動”的流程與機制主要如下。
一是組織校企合作委員會。為了確保校企合作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要設置專門的校企合作管理機構,即校企合作委員會。為了實現“四維聯動”,校企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可以由政府相關部門領導、行業專業、企業代表、高校專業負責人和專業教師共同構成,并根據校企合作的實際需求,組建不同的工作小組負責不同的工作。例如,在校企合作委員會之下,可以進一步組間教學運作工作小組、質量考核工作小組、資產管理工作小組、實習就業工作小組,分別負責校企合作過程中的教學工作、質量考核工作、資產管理工作和學生的實習就業工作。
二是簽訂校企合作的合作協議。在選定合作企業,明確合作項目和合作形式之后,就要簽訂對應的合作協議,將合作內容、合作方式等明確落實下來。在簽訂合作協議時,應注意通過溝通協商的方式,明確高校和企業的責任義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邀請政府相關部門的參與,以獲得政府的支持和監督,確保校企合作的順利實施。
三是確定校企合作的合作模式。根據上文分析可知校企合作“四維聯動”有多重不同的開展形式,在合作時學校和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共同協商符合當前實際的、比較理想的合作模式,如“人才培養為主、科學研究為輔”的協同合作形式、“人才培養為主,社會服務為輔”的協同合作形式等,雙方一旦確定了合作模式,就應當明確下來,并基于此建立一種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四是構建校企合作的制度體系。為了確保校企合作工作的長期、穩定、規范化開展,學校和企業在確定了合作關系之后,還應該協商制定與校企合作相關的各項管理制度和管理規范,構建校企合作“四維聯動”的制度體系。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所制定的制度規范應囊括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師聘任、教師培訓、教學過程管理、設備管理、學生管理等多個方面,如制定《學生定崗實習管理辦法》《教師培訓管理辦法》等,通過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確保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四維聯動”模式的有效運行。
校企合作“四維聯動”是一種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我國教育發展戰略相契合的新型辦學模式。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采用校企合作“四維聯動”的模式進行專業發展與創新,既彌補了以往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不足,讓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更加清晰、培養方案更加可行,同時又有效地促進了專業發展與產業需求之間的對接,是“雙一流”背景下一種可行性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