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明 劉思韜 羅哲妮 湖南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劉洋 湖南理工學院南湖學院經濟與管理系
A企業在2020年4月承認自身的財務舞弊行為,這次事件嚴重損害了我國企業在國外投資者心中的形象,同時也為投資者敲響了警鐘。因此,對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行為的動機和治理的研究是極有必要的,本文以A企業為例,探討基于財務倫理視角的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動因與治理方式。這有助于投資者明確財務倫理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地位,而對上市公司而言,關注組織與成員間、組織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倫理道德規范,對防范財務舞弊、優化自身治理架構有著重要意義。
1.公司高管套現前科
在A企業成立之前,其創始人就成立了B企業,在引入了大量戰略投資之后,B企業于2014年在香港上市后股價飆升,B公司負責人將其股份全部出售給了他控制的另一家公司——C企業,并在之后將股票全部套現,共計獲利34億港元,而在IPO前投資的各類機構也紛紛大量賣出股票,從2015年6月—2016年3月,共計獲利達到16億美元之多。而在本次A企業財務舞弊的事件中也是如出一轍,A企業的主要私人股本投資者也在A企業上市后不斷減持,通過拋售股票大量套現。這種通過財務造假行為推高股價再套現離開的做法,體現了公司董事和其一致行動人的商業倫理道德意識不強,為了追求利益不惜損害中小型投資者的權益。
2.管理層對利益的過分追求
中小投資者通過市場買賣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但僅憑財務報表很難對企業的真實情況有一個真實全面的了解,而公司的大股東作為管理層能夠掌握企業的經營信息,從而掌握了信息不對稱的優勢。在經營狀況不佳或是行業前景較差時,常利用粉飾財務報表或放出虛假利好消息等方式激發股民信息,將自身持有的股份進行套現以追求高額的利潤。頂層領導不道德的、利益至上的經營活動導致公司會計人員無法遵循自身的職業倫理進行工作。管理層在道德層面的弱化所帶來的是會計人員職業上的冷漠,更導致會計人員放棄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陷入“平庸之惡”的困境,在工作中無法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帶來一系列因不作為而產生的消極后果。由此個人財務倫理調節管理者與組織、與組織成員、與組織的利益相關者利益關系的倫理規范全部失效。
1.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失效
企業作為一個特殊的整體,A企業的重大決策是由管理層進行溝通交流再進行制定,可以根據其預設的目標結合實際情況來設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因此A企業高層利用國內外的社會環境的差異,在國外,通過“講故事”的手段,騙取國外大量的融資,在國內依靠高層自身的資源置換、公司虛假的高額盈利從而獲取大量的貸款、投資。
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目標受制于社會公正,受制于共視的社會道德,A企業高層作為瑞幸利益集團的核心、經營者,提出了一套分析框架,分析者可以據此勾畫出企業與相關群體的關系,并理順這些關系,從而達成"共贏"的合作方案。但此“共贏”建立在社會道德、社會公正之下,影響著組織價值觀、組織精神、營銷服務理念、職工行為規范等。在組織外部,某事務所作為A企業的外部審計機構,在長達三年的合作下毫無察覺,毫無作為,沒有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同時在審核A企業賬表時一絲異常都沒發現。顯然其外部審計環節直接失效了。
2.券商等中介機構未盡自身義務
美國資本市場采用注冊制的上市制度,上市條件相較國內更加寬松,因此A企業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并將其作為資本套利的平臺。由于上市地與經營地存在地域差異所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納斯達克的發審機構的審核工作主要依據A企業其保薦機構提供的經過其確認后的相關信息而開展,公司內部最真實可靠的信息很難被發審機構掌握。由于自身利益及業績考核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保薦機構在IPO過程中容易主動或被動的配合企業進行財務舞弊等相關行為幫助發行人達到上市的目的。在保薦機構未能審慎對待發行人真實財務信息、經營狀況,未能將發行人提交的相關信息與實際情況進行逐一審核的情況之下,被披露的發行文件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使得國外監管機構和投資者在了解A企業門店的真實銷售情況時存在天然障礙,這也就為企業提供了舞弊機會,大大降低了其舞弊成本。本案例中,A企業的內控制度不健全甚至在某些方面完全失效,A企業的保薦機構未能勤勉盡職、審慎審核。因此,A企業對自身財務舞弊手段的隱瞞有了操作的可能,相關舞弊信息也就很難及時被發審委發現。
企業內部應當加強財務人員以及管理層有關財務倫理道德內容的學習,培養其財務倫理觀念和誠信意識,引導企業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企業管理者以營利為目的無可厚非,但同時應當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與合理的經營目標,避免為完成不合理的業績目標,以自身主觀意愿對經營活動或是會計核算工作進行干涉,而是通過合理合法的手段激勵員工完成目標。作為會計核算的財務人員則需要對自身的業務水平與道德水平上提出較高的要求,只有對財務倫理有著清晰的認識,才能在有關領導干涉財務工作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目前我國尚未出臺指導董事會運作的具體規范,對董監高的行為很難做到及時的監督和管理,這也就導致了監事會作為代表股東權益的公司最高內部控制管理機構責任劃分不清,在履行其監督職能時難以保證其及時性和公正性。A企業也同樣需要健全董事會的治理職能并進一步完善健全監事會的相關制度,發揮其監督職能,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我國現行的監管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制建設仍有缺陷,在事務所發生違法違規行為后懲罰不及時,責任不明確,在執法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本次刑法修正案提高了對保薦人等券商中介機構的處罰上限也明確了相關罪責的犯罪主體,但在常規審計工作中仍然存在事務所害怕由于過于客觀公正從而導致失去長期合作的客戶。鑒于此類情況,建議相關部門對企業定期輪換外部審計機構的時間做出強制規定,在避免事務所輪換期過短帶來審計資源浪費和輪換期過長導致合謀舞弊發生中尋求平衡點。同時也應該對會計師事務所加大監管力度,加強相關培訓工作的開展。
對會計從業人員而言,道德約束是維持自身良好職業操守、預防財務舞弊發生的重要因素,本次A企業財務舞弊的起因就是公司管理層在道德層面不設底線。因此要大力加強誠信建設,企業內部應該定期展開相關培訓,在企業中樹立誠信觀念,有助于預防財務舞弊事件的發生。證監會和工商局的有關部門可以輔助建立統一培訓機構,對主要負責人進行培訓并要求其作出承諾。同時也可出臺減免稅收、產業扶持和貸款優惠相應政策,引導企業誠信經營,維護良好的營商環境。
通過全文分析,由財務倫理引發的財務舞弊現象的影響及危害是巨大的,針對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行為的有效預防和治理,必須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并加強外部監督職能,從而降低企業財務舞弊的概率,這對于我國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的合理發展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