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江
(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200)
一個城市的市政給排水管網規劃、建設決定了該城市的城市化程度。現階段,在我國的市政給排水管網建設中由于規劃設計不到位,導致管網堵塞、污水外溢等情況屢有發生。為了市政給排水管網的持續健康發展。在市政給排水系統規劃設計實踐中,應當立足實際,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為指導,使給排水系統更加完善[1]。在城市給排水管網規劃、設計中,要充分認識到該區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取合適的管網布設方式,循序漸進的,確保市政給排水管網的可持續發展。
市政給排水管網的現狀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老城主城區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市政給排水管網的問題,老的市政管網規劃不能滿足現有的居民生活、生產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相關建設規劃部門收集的規劃內容與現場實際嚴重不符,前期建設規劃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參與度不高,對現場了解不足;②城市市政給排水管網設計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對于后期的管網改造產生較大的影響,不能達到設計預期效果以及目標;③相關的部門不能起到監督、管理作用,忽視地下管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市政給排水管網的建設標準體系長期處于匱乏狀態;④房地產等建設單位為了降低建設成本,在小區內部未設置儲水設備和構筑物,不能滿足現場使用需求,加大了市政給排水管網工作壓力。基于上述問題,導致整個城市市政給排水管網系統布置不合理,地下管理規劃復雜,不規范、無標準,加大了后期管道維護以及維修難度。
由于城市化建設是循序漸進的,雖然管網設計會按照遠期計劃進行設計,但是仍然存在現有管道不滿足現有使用需求的情況。老城區原有的管道由于材質的選用、現場使用的環境發生變化等造成管道存在漏失的情況發生。后期管道改造以及規劃都是基于原有管道。由于原有管網修建較早,建造工藝、材料存在一定的落后性,許多都存在管材老化現象,加上管理不善或功能不能滿足目前要求、管線上方壓力過大等,最終造成給排水管網漏水,造成了供水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2]。根據蘭州市公布的多年管道改造計劃統計,該市從2009年到2019年改造城區老管道共計100km。結合蘭州市政管道改造工程,改造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老管道材質老化,導致部分管道發生嚴重的滲漏;②市政給排水地下管網埋深較大,上方建設其他管線較多,導致管道壓力較大,覆土變淺,導致管道裂縫、破損;③前期管網施工質量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存在隱患,在后期的管網使用過程中出現斷裂、漏水等質量問題。
現階段,我國市政給排水管網主要面臨兩大問題:沉陷、污染。老城區部分管網因為年久失修導致管道漏水,造成該區域土地塌陷,產生巨大的安全隱患,同時還無法滿足供水區域的水壓以及水量要求,造成該區域的水質受到影響。所以,在進行老城區的市政管網改造工作時,要提前對老城區的管道進行調研,選定合理可行的改造方案以及措施進行改造,避免由于暴力改造造成老城區出現塌陷等重大安全事故。
我國正在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發展過程中, “十三五”的發展始終向著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進行。我國市政給排水管網的規劃、設計理念以也必須堅持高效、科學以及生態的原則。給排水系統規劃設計理念不僅僅體現在管網的設計規劃中,在市政管網的施工中也要格外重視,施工過程中要做好相應的施工監管,同時確保施工材料、能耗的利用率,避免浪費等。
市政給排水管網的規劃不能以當下需求為設計依據,要有長遠的規劃,以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給排水管網優化設計,提高整個系統的給排水能力,促進系統的合理優化,提高給排水系統規劃、設計的標準化以及規范化。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發展的方向,是我國各行各業發展的依據,特別是在城市化建設中,市政管網工程作為城市化建設的重要工程,其各階段都要嚴格按照可持續發展進行規劃、改造以及建設等。
在城市市政給排水規劃中,要依據現場實際情況開展相關工作。在設計中堅守“因地制宜”的原則,避免生搬硬套的情況發生。由于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地質環境不竟相同,人口居住程度差距較大。為此,應當立足實際,全面了解本市用水狀況、城市發展需求等,綜合規劃設計給排水系統。在市政管網設計、規劃以及建設中要特別注重城區原有管網的實際情況,結合現有情況對其進行改造,會增設新管道,做好舊管道與新管道直接的連接施工等。
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市政給排水管網作為城市的基礎民生過程亦是如此。城市市政給排水管網建設主要包括:給水系統、雨水系統以及污水系統、建筑給排水系統等。在給排水市政管網規劃中,要將各個系統結合相互考慮,應當對其施工順序綜合規劃布設,同時,采用科學合理的順序來確保各子系統的有效銜接,這樣才能提高市政給排水系統的科學合理性。城市市政給排水管網的設計、規劃以及施工工作,不是階段性完成工作,是一個長久的,需要循序漸進的工作。管網的設計不能只看城市當下的整體規劃,要從長遠的角度考慮遠期城市規劃的給水以及排水量,特別是部分高新區,其部門生產單位可能對供水的水量以及水質有特殊的要求。
市政給排水管網的規劃、設計應當根據現狀優化布設管網系統,在對擬建工程所在地全面勘察的基礎上,對管網設計方案進行完善與修訂[3]。例如,在進行老城區給排水管網改造時,新管道與老管道的鋪設距離要滿足現場實際使用需求,同時該標準數值要滿足相關的規范以及標準要求。在寒冷的地區,管道要考慮相應的防凍措施,避免由于溫度低,管道埋深不夠、覆土不夠,造成的管道凍裂以及漏水。同時,應當綜合考慮給排水管網荷載承受力,講行科學覆土設計,以免管道受到損害。目前,我國的市政給排水管網優化設計采用的方案包括:
正交式管道系統是市政給排水管網設計采用的主要方式。該設計方法主要是依據所設計區域的地勢條件進行規劃。地勢高的區域通常重力流向地勢低的區域流動,如果地勢低的區域正好有相應的水體,可以將排水管道鋪設在與水體流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方便雨水流入到水體中。此方案適用于雨水設計中。正交式布置方式具有干管長度短、污水排除速度快、管徑小和成本低等優點,
截流式管道系統是基于正交式管道系統進行規劃的,即在沿河岸敷設總干管線,將各干管內的污水截流,然后輸送到市政污水處理廠。分析多個市政給排水管網設計實際案例,截流式管道系統可以大大地降低相關自然水系的污染程度,符合國家綠色、生態等環保要求。在排污系統中可采用分流方式進行污水排除,尤其在工廠、城市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中應用廣泛。
平行式管道系統,即管線干管于河流方向保持平行,以有效的避免管道坡度過大,造成管道終點埋深較大,以及管道內部水流壓力大。管道埋深大會提高后期的管網施工難度。該管道系統并非所有的情況下都能夠采用,在實踐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和地形條件出合理的選擇。
市政管排水管網規劃是整個管網建設的基礎。給排水管線的優化布局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要以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2)要結合整個優化區域的地質環境以及特殊性進行規劃;3)在規劃時同時考慮近期規劃以及遠期規劃,要為后期該區域的優化、改善留有一定的空間。如上述所述,整體設計工作要結合工程實際情況,管網要綜合考慮給排水區域地形地貌、水源位置、水泵、調節池、沉淀池位置等,并兼顧周邊構筑物的需求,做到既符合規范又符合現實情況,采取合適的管道鋪設方式進行優化布局。
首先,改造老舊管網。如今,舊城改造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改造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市政給排水管網的改造,對于存在問題的管網,盡量做到徹底整治,避免反復出現“馬路拉鏈”現象。其次,選擇合適的管材。盡可能采用耐壓性較好、密封性好、施工快捷方便的新型管道。再次,在道路改造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對地下管網的影響,盡量避免出現路面改造以后對地下管網造成損壞。
提高管理、監測水平,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問題。如今大部分城市已經建立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對市政道路、管網全面監控,此系統的效果如何,需依靠管理部門高度重視,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留下資料以備后期查閱。合理測算本地最大降水量,完善雨污分流機制。
綜上所述,市政給排水管網的建設成為城市發展程度重要的衡量標準。同時,市政給排水管網工程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科學、合理的配置給排水管網,使水資源能夠實現可持續性的運轉,成為給排水工程中重要的研究內容。城市給排水管網的優化配置管理是一個長期性工程,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強調給排水系統的穩定合理、成本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