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森
(山西五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城市進程加快,人們對建筑物的要求越來越高。且隨著施工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型施工材料與工藝也不斷被研發,其中框架剪力墻結構便被廣泛應用至建筑工程中。研究顯示,應用框架剪力墻結構可以在提高施工質量水平的基礎上,降低建筑成本。對此,研究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對策,成為當前最為關鍵的研究課題。
框架剪力墻屬于剪力墻與框架的結合,屬于利用鉸接將柱與梁連接在一起的承重結構。通過使用剪力墻結構可以構成靈活空間,保證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同時,剪力墻側向剛度較大,可以抵御外界壓力,避免法神抵抗變形問題。除此之外,框架剪力墻綜合剪力墻與框架結構的優勢,可以保證建筑工程的承載力與靈活程度,因此被廣泛應用至建筑工程中,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受力、抗震性以及剛度均屬于框架剪力墻的基本組成結構,首先是受力性,在剪力作用下,框架剪力墻極易發生彎曲與變形問題,甚至出現晚剪型曲線。其次是抗震性能,設計框架剪力墻抗震等級時,工作人員應綜合考慮剪力墻剛度與綜合框架之間的比例關系,并遵循抗震設計規范。最后是剛度特點,當剪力墻本身受力性能與框架結構受力性能較為相近時,會影響框架剛度。此時設計人員應根據框架基本結構劃定抗震等級類型,采用必要的抗震措施,優化剪力墻結構,以達到預期的減震目的。
首先,施工人員結合筏板與薄板工程開展層板與木枋系統的施工,工作人員因確定適宜的梁柱與模板結構,認真處理施工細節。且還應做好原材料使用量與施工質量的控制工作,確定最佳的剪力墻結構模板,梁板厚度應保持在18mm左右,盡量選擇多層模板搭接。對于不同樓層,還應選擇不同的剪力墻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質量。其次應選擇高強度、高剛性模板完成高支模版支撐架施工。施工人員在徹底清洗模板邊沿與表面后,均勻涂抹澆水,保證剪力墻墻體光感與平整度。為了保證內支撐力,為剪力墻框架構建合適結構截面,還應將相同的水泥帶均勻放置于剪力墻水平肋。期間內支護應垂直于模板表面,保證端部的綁扎效果。板材與拉桿底部排距離不得大于200mm,拉桿與底板之間的距離不得大于250mm,釘接墻板與木龍骨,保證墻體模板高度的準確性,并在澆筑時控制滲漏問題。最后是完成吊裝,保證墻體與框架之間留有足夠間距,以免影響施工墻體外觀。
首先應嚴格控制混凝土質量,施工人員應根據一定比例嚴格控制砂子、水泥以及水的比例,完成混凝土的配置工作。期間應嚴格控制用水量,避免水分過多或過少。施工人員利用插入式振搗桿完成混凝土振搗工作,保證插入與拔出的垂直性,綜合采用前、中、后三種振搗模式。剪力墻截面深度較大且存在較多的內部鋼筋,剪切時插入式振搗桿無法達到混凝土底部,此時應利用專門的振搗器設備。同時還應將雙排振動器設置于剪力墻接縫或轉動部位,嚴格設定兩者距離,期間嚴格檢查振動器的工作情況。混凝土澆筑時應綜合使用二次擦拭與二次振搗模式,充分排出混凝土內部的氣泡與水分。其次應根據剪力墻結構合理選擇施工技術,將密集鋼筋設置于框架剪力墻內部,采用預拌混凝土作為施工材料,避免澆筑后出現麻點與蜂窩問題。整個澆筑過程應嚴格參照操作標準,振搗時利用高頻振動器。最后應選擇合理的澆筑方法,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選擇分層或連續推移澆筑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分層澆筑時應開展二次振搗施工,并合理控制澆筑時間。
首先應做好鋼筋的選擇工作,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鋼筋,保證鋼筋價格的合理性,滿足建筑等級。其次,應重視節點處的鋼筋施工技術,在框架剪力墻施工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部位便是梁體與豬蹄連接處的鋼筋施工,此處鋼筋密集,難度較大。對此,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保證采集數據的正確性,完善施工流程,保證施工步驟的最優化,避免鋼筋出現移位問題。再次應做好鋼筋框架箍扎工作,避免鋼筋節點出現位移,鋼筋位置應保持水平或垂直,提高施工效果。施工人員在現場完成鋼筋實物圖紙的放樣工作,明確加固梁柱節點,設計標準模板,設定嚴格詳細的施工操作流程。最后,鋼筋焊接應保證穩定安全,嚴格遵循焊接標準,提高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施工人員在構建框架鋼筋時,應保證鋼筋間距離的合理性,避免因距離過大而導致框架結構不符合問題。除此之外,還應保證框架施工中梁柱節點的順序與位置,在施工前合理設計框架結構圖,提高施工效果。
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充分重視線路的施工測量工作,結合施工圖紙測量相應路線。隨著放線測量技術的快速發展,施工過程中開始廣泛采用經緯儀、全站儀等儀器,實際測量期間應先建立準確的軸控網絡,結合實際情況完成標記檢查,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期間應用內隔墻技術時,應在不影響整個墻體承重的情況下進行,以更好的美化建筑主體。具體而言,內隔墻施工技術的使用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合理選擇內隔墻施工原料,選擇抗震性能佳且經濟性能好的砌塊,且最好選擇空心砌塊,保證墻體結構的美化效果。二是合理選擇內隔墻施工技術,在保證基礎結構施工質量與經濟性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的美觀效果。在建筑施工收尾環節,施工人員應遵循可操作性與合理性選擇內隔墻施工技術,保證前期施工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與整個建筑施工情況相關聯,提高建筑穩定性。
為了切實提高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施工質量,施工人員應在各個階段進行系統分析,強化工程質量的管控效果。具體而言,施工過程中應重點采用以下控制措施。
為了保證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流程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提高施工質量,相關工作人員應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針對剪力墻結構與質量問題嚴格處理。一方面應全面審核施工方案,并在施工期間仔細勘察現場,確保施工方案與工程實際的一致性,避免出現施工誤差問題。同時,施工期間應根據每個階段的施工特點針對性選擇施工技術,避免出現混亂問題,保證施工作業的合理控制,以免影響剪力墻結構的穩定性,促進施工流程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在施工前還應做好技術交底工作,明確施工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明確施工質量控制要求與具體指標,做好施工材料、施工設備的全面督查工作,只允許質量合格的材料進入施工現場,不使用質量不合格的原材料。除此之外,施工期間還應做好相關設備的檢驗分析,保證設備始終處于穩定運行模式,促進各階段施工流程的順利開展。
在框架剪力墻結構質量控制過程中,施工階段占據十分關鍵的作用,期間施工企業可以設置完善的巡回檢查模式,強化監督管理效果。同時,在施工期間還可以引入合理的智能化監督系統,利用計算機實時化管理框架剪力墻結構,保證施工工序的合理化。且施工期間還應開展實時監督工作,及時發現施工不足完成二次修正與完善,保證正確合理的施工流程,由根本上保障整體施工質量。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施工周期較長,施工期間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影響因素,實際施工時應專業分析,并模擬計算工程強度,根據數值調整施工流程,保證施工質量,促進工程項目的安全穩定進行。
在完成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流程后,相關工作人員還應根據要求完成竣工驗收管理工作,確定框架剪力墻施工控制的關鍵內容,并在結合施工質量指標與要求的基礎上,合理分析施工階段數據與參數信息,完成工程的檢驗分析。在竣工檢驗時,一旦發現質量隱患問題,應及時與施工單位進行合理溝通,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解決方案,完成整改,以保證不影響整體工程質量。
剪力墻與框架均屬于框架剪力墻結構的組成部分,也是兩方面應用優勢,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在施工中引入框架剪力墻結構,可以縮短施工周期,優化施工流程,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工程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整體上保證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性能與質量。由此,施工企業應在實踐中完善剪力墻結構,針對存在的施工質量問題采用合理解決對策,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保證安全穩定進行,為此后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也為建筑企業贏得經濟與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