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銀燕
(福建省大田縣紅星幼兒園 福建 大田 366100)
2020年春,新型冠狀病毒瘋狂來襲,全世界似乎都籠罩在這片陰霾之下,疫情擴散速度之快,讓人措手不及。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影響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段戰疫宅家的日子定讓孩子倍感好奇、困惑并終生難忘。幼兒深刻地體會到大自然有它的美好,可以讓人類生活的很幸福,但如果缺少對自然的認識和敬畏,它也會用它的威力給人類帶來威脅,讓你難以生存!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因此,在抗擊疫情的同時,我們要變危機為契機,以生活為教育,去了解追溯這場災難發生的本源——人與自然緊密又脆弱的關系,從而產生敬畏自然的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規定,幼兒園科學教育應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幼兒園教師要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敬畏自然主題活動,可以引領幼兒深入了解自然萬物,豐富親近自然體驗,從而萌發保護自然的意識。
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一般根據幼兒的年齡來將幼兒分成小班、中班、大班,不同的年齡有著不同的主題活動開展方式。對于小班來說,幼兒年齡較小,因此開展的環保主題活動一般為:愛護樹木;愛護水資源;愛護小動物等等。而中班的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一般的環保活動主要有:垃圾分類、保護空氣、清潔家園等等。而大班幼兒的環保活動主要有:地球生病了、我是環保小衛士、節約能源等等。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段來開展不同的環境保護主題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1]。
想要對幼兒開展環保主題教育,首先需要了解社會上存在哪些環保問題,無論是水資源、大氣資源、土壤資源都受損十分嚴重。因此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將環境保護問題設定為主要的研究方向,從而更好的對幼兒開展社會環保主體活動。工業污染、廢水污染、濫砍濫伐、肆意捕殺野生動物、戰爭等等,這都是非常嚴重的環保問題。
3.1 在自然觀察過程中開展環保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讓幼兒能夠在自然觀察過程中開展環保教育,在活動開展的初期,需要帶領幼兒前往教學環境周圍的自然環境中,例如小區公園等等[2]。教師可以讓幼兒在附近的自然環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享受大自然帶來的好處。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讓幼兒參觀周圍的環境問題以及污染問題,例如帶領幼兒參觀垃圾場等等,這都能夠讓幼兒認識到環境保護問題的嚴峻。
3.2 在日常生活中開展環保教育。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開展環保教育,教師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從而進行環保教育。例如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幼兒亂摘花、亂丟紙、隨地吐痰、高聲喧嘩等等,教師需要及時的進行制止與教導,讓幼兒了解這種行為的錯誤性。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讓幼兒克服自身的不良行為,另一方面同時也能夠提升對于環境的保護能力。幼兒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增強環保意識,同時也能夠讓幼兒對于環保行為產生更好的理解與直覺[3]。
3.3 將環保教育落實于游戲活動。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游戲活動是主要的教學方法,游戲化教學能夠更好的發揮幼兒主觀學習能力。幼兒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提升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習學習效率。幼兒在這樣的游戲活動過程中,能夠享受成功的喜悅與滿足,同時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取相應的知識。教師在開展游戲化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對游戲材料進行篩選。例如,教師可以與幼兒進行共同挑選,例如紙盒、飲料罐、膠卷筒、紙板等等。這些游戲材料一方面無毒無害,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幼兒掌握廢物利用的能力。這種教學活動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在生活中節約資源,控制經濟。
3.4 學校與家庭共同配合。在幼兒園教學的過程中,家長與幼兒園進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在開展環境保護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幼兒與家長進行共通努力。幼兒園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不斷的調整活動方法與活動策略,家長與幼兒共同開展游戲化教學有助于幼兒實現自己的環保美術創意。例如,在活動的過程中開展雙層活動小人、電池回收過程中的各項活動,需要幼兒制作回收箱,家長協助幼兒進行溝通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增強彼此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能夠提升家長的環境保護意識[4]。家長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掌握了變廢為寶的技術,除此之外也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這保證環保教育工作有效的開展在家庭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在班級中設置百寶箱,主要目的是吸引幼兒在其中回收可以利用的廢舊物品。除此之外,美工區域的活動也需要進行不斷的多樣化提升,從而更好的增強幼兒想象力以及創造力,讓幼兒能夠與家長一同提升環保意識。
未來的幼兒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更好的開展環保主題活動,同時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情況來對幼兒進行教學。保護環境是每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同時每個人都有著對環境、對地球的保護責任。教師需要盡量在幼兒階段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不亂扔垃圾,不浪費資源等等。對于幼兒來說,往往是身邊人才能夠起到關鍵性的影響作用,因此身為家長與老師,需要為幼兒以身作則,親身示范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以及行為規范,這才能夠真正在幼兒教學階段讓幼兒擁有良好的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