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7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介紹,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經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
具體分季度來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5.0%;二季度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5.5%。分產業看,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28402億元,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07154億元,同比增長14.8%,兩年平均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96611億元,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4.9%。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日在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針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和市場主體需求,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時增強前瞻性精準性,加強區間調控,堅持就業優先。
多位專家分析,下半年進入了政策微調期,財政政策發力空間充足,結合貨幣政策靈活調整配合,經濟將保持穩健復蘇。
下半年經濟怎么走?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雖然類似去年經濟復蘇初期的中國“一枝獨秀”狀態難再現,但仍有潛力待釋放。除了基建投資可望在財政微調下溫和反彈,制造業投資也有后勁,尤其是考慮到中下游企業的成本壓力可能在邊際上有所緩解。但服務業和就業能否迎來全面復蘇,則取決于疫苗接種進展能否改善目前的防疫模式。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下半年中國經濟仍將繼續恢復,但是經濟動能從出口和房地產切換到消費和制造業投資的過程偏慢,主要是因為受到的干擾和拖累因素較大,尤其是局部疫情反復和大宗商品上漲因素。
當前全球疫情和經濟復蘇仍有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仍不平衡,加上前期拉動經濟增長的出口和房地產投資面臨訂單回流,消費和制造業投資恢復依然緩慢,經濟復蘇動能并不強勁、基礎并不牢固,后期穩增長仍是政策的重要方向。
李克強在12日上述座談會上表示,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做好跨周期調節,應對好可能發生的周期性風險,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經濟穩中向好態勢,確保完成全年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周期性風險與結構性風險相對,不同的風險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周期性風險要通過逆周期調節,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結構性風險要通過改革開放。
羅志恒分析,這里的周期性風險,短期是全球經濟尤其是發達經濟體的生產恢復后,對中國的需求可能出現回落,雖然現在中國出口仍在高位,但要未雨綢繆做好出口從高位回歸常態的準備,超預期降準也是逆周期調節的體現;從相對更長期看,中國經濟運行從去年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以來持續恢復,近期有所邊際放緩,明年可能出現周期性回落邁向“5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