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000 四川 許松柏
沒有人能百毒不侵,熱血可以融化恐懼;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責任催促你重裝上陣。八方統籌,百般服務。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
奮戰在武漢抗疫最前線的金銀潭醫院就在快遞員汪勇的服務區。2020 年除夕夜,金銀潭醫院的護士約不到車回家,在線求助。汪勇得知這件事后,就說服家人,趕到金銀潭醫院,把護士送回家。看到那么多醫生護士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連睡個安穩覺的地方都沒有,汪勇心一橫,不再回家團聚,新年第一天他連續送30 名醫護人員回家。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他就發朋友圈來號召朋友幫忙。司機缺口太大,汪勇就聯系上多家企業,最終讓醫護人員的出行有了保障。出行問題解決后,汪勇又多方聯絡,讓便利店再次開工,解決了很多醫護人員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間,汪勇專門建了一個醫護服務群,只要醫護人員在群里喊一聲,汪勇和他的志愿隊就會出來幫忙。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在整座城市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時候,快遞員汪勇穿梭在大街小巷,勇敢地奔波在路上。他將溫暖聚攏并傳遞出去,大疫之中有大義。主動接送抗疫醫護人員上下班,千方百計為他們送上熱騰騰的白米飯……并發動朋友一齊為抗疫獻力,這些“逆行”的普通人用自己的自覺擔當與無私奉獻溫暖了整座城市。
奉獻、責任、勇氣、平凡與偉大
滴答,滴答,中國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長,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時間無限細分,你讓速度不斷壓縮。三年一騰飛,十年一跨越。當第五十五顆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國人的夢。
2020 年6 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后一顆衛星發射成功,這代表著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謝軍與北斗的故事很早就開始了。1982 年,謝軍大學畢業后即投身航天工業,參與了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風云二號氣象衛星、海洋二號衛星等國家重大航天工程,并用三年多的時間,讓北斗衛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準的原子鐘。2004 年,謝軍擔任北斗二號導航衛星總設計師。在北斗三號衛星研制過程中,謝軍團隊創造性地實現了衛星批量化生產,僅用1 年零14 天,就將19 顆導航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航天發射史上的新紀錄。
航天技術代表著一個國家科技的最高水平。它帶動了基礎科學研究,促進了高科技的快速發展。科技創新,既是智慧的較量,也是精神的較量。謝軍和他的團隊朝著既定目標砥礪前行。北斗導航,讓每一個中國人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北斗騰飛,導航中國;北斗閃爍,世界矚目。
愛國、奉獻、創新、探索、科技強國
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掘詩歌的秘密,人們感發于你的傳奇。轉蓬萬里,情牽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自1954 年開始,葉嘉瑩在臺灣大學任教15 年,其間先后被聘為臺灣大學專任教授、臺灣淡江大學及輔仁大學兼任教授。幾經輾轉,1979 年,才情縱橫卻命運多舛的葉嘉瑩回到祖國,成為當時南開大學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學教師。
70 年來,葉嘉瑩培養了大批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的人才,為傳播中國文化作出重要貢獻。她不僅精于傳統詩詞學,而且融中西文化學識于一體,相對于前輩學者,她是更貼近我們時代的一位大師。
過去幾年,葉嘉瑩陸續向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3500 多萬元,設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
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改變了我們對生命的體驗,有些人的靈魂已跟不上前進的腳步。“歷盡艱辛愁句在,老來思詠中興篇。”生于亂世的葉嘉瑩“凝淚眼”而遠望,不管環境有多么惡劣,始終保持一種向前的、向上的、向善的持守。詩詞的根在中國,是中國人最經典的情感表達方式,是民族生存延續的命脈。傳播中國古典詩詞,是她心之所向,是她畢生所為。她把熱愛、奮斗、奉獻的鮮明品格刻在人生的跑道上,讓愛國之行有更強勁的動力;她引領現代人踏進歲月的長河,品察生命本真的況味。
熱愛、奮斗、奉獻、書生愛國、傳承文化、持之以恒
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于帶著鄉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峰,路的盡頭是家園。
毛相林現任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堅守偏遠山村43 年。他苦干實干,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 年鋪就一條8 公里長的“絕壁天路”。
2005 年以來,他培育“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游,推進移風易俗,提振信心志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讓鄉親們過上了富裕文明的生活。毛相林帶領村民打通了出山路,走上了致富路。毛相林打通絕壁、誓拔窮根的事跡傳遍了全國各地,贏得了人們廣泛贊譽。他先后被授予“時代楷模”“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等榮譽稱號。
扶貧路其實就是“長征路”。村支書毛相林擔負起建設家鄉、造福村民的千鈞重任,任其職盡其責。他憑借超乎尋常的人格精神,苦口婆心做動員,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千辛萬苦開山筑路,想方設法發展經濟,他帶著使命感、責任感投身到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來。他心系村民,“善作善成,久久為功”,終于帶著鄉親們鋪就一條“絕壁天路”。脫貧攻堅是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向“當代愚公”們致敬!向脫貧攻堅路上的奮斗者致敬!
脫貧攻堅、愚公精神、艱苦奮斗、持之以恒、心系群眾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傳家寶,奉獻還是家常飯。人們都在向著幸福奔跑,你們偏向艱苦挑戰。為國家苦行,為科學先行,穿山跨海,經天緯地,你們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獵獵風旗。
國測一大隊自1954 年建隊以來,堅持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他們徒步6000 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1500 多圈,他們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繪出祖國的壯美藍圖。國測一大隊的歷史,就是一部挑戰生命極限的英雄史。建隊以來,有46 名職工犧牲,還有許多人連一塊墓碑也沒來得及立。他們的生命傳奇唯有大地作證。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登頂珠峰,步步艱難,危險重重;問鼎珠峰,靠的是一種不向高山低頭、不向困難屈服的精神。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國測一大隊的一代又一代的隊員們就是移動的覘標,中國版圖在他們身后徐徐展開。我們要學習他們“苦行”“先行”的測量精神,堅定信念,頑強拼搏,奮力跨越人生路上的高山大河,登上人生的“珠峰”。
愛國、堅持、熱愛、奉獻、犧牲、吃苦耐勞、平凡與偉大
2020 年的春天是殘酷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是誰在守護我們?
是那些在生死線上奔跑的白衣天使,是那些火速集結的人民子弟兵和支援者,是那些不分晝夜創造奇跡的工程建設者,是那些不辭辛勞的社區工作者,是那些身處平凡崗位的普通人,是忍受著隔絕與思念的每一個平凡人。
2020 年度特別致敬的抗疫英雄,也包括14億人當中的你我他。我們應該為自己點贊,因為每個人都了不起。我們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人類戰“疫”,悲壯千年;中國必勝,人類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