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表示,到2030年,上路的電動車、公交車、貨車和重型卡車的數(shù)量預計將達到1.45億輛;如果各國政府加速實現(xiàn)國際能源和氣候目標,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數(shù)量可能會進一步增加至2.3億輛。國際能源署發(fā)布的《全球電動汽車展望》(Global Electric Vehicle Outlook)顯示,2020年全球注冊約300萬輛新電動車,刷新歷史紀錄,較2019年上漲41%。再加上約100萬輛電動公交、貨車和重型卡車,去年全球電動車超過1 000萬輛。2020年電動車銷量上漲之際,正值全球車市受到疫情影響,同比縮水16%。2021年第一季度,電動車銷量同比近漲2.5倍。IEA執(zhí)行董事Fatih Birol在聲明中表示:“雖然僅有電動車不會使全球?qū)崿F(xiàn)凈零排放,但電動車在其中發(fā)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目前的銷售勢頭非常鼓舞人心,但我們?nèi)粢獙崿F(xiàn)共同的氣候和能源目標,那么電動車就要更快地占領市場。”Birol督促政府利用疫情經(jīng)濟復蘇計劃,“投資電池制造和大規(guī)模發(fā)展可靠的充電基礎設施”。IEA表示,在政府140億美元鼓勵電動車銷售的措施下,2020年消費者在電動車上的開支共計1 200億美元,同比增長50%。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政府補貼占電動車總支出的比例已連續(xù)第五年下降。雖然政府補貼對于普及電動車很重要,但這意味著,電動車銷量上漲更大程度上是因為消費者選擇。對標特斯拉全球政府正尋求提高低排放和零排放汽車的數(shù)量,旨在處理空氣污染,并淘汰內(nèi)燃機。例如,英國宣布,從2030年起禁售新燃油轎車和貨車。歐盟也發(fā)布“可持續(xù)和智能移動出行戰(zhàn)略”,到2030年將使3 000萬輛零排放汽車上路。在這些目標的壓力下,主要汽車制造商開始尋求擴大電動車陣容,挑戰(zhàn)特斯拉。上月,德國汽車巨頭大眾宣布到2030年將在歐洲建設六家“超級工廠”,預計年產(chǎn)能共計240 GWh;該公司還承諾在歐洲、北美和中國擴建充電基礎設施。3月,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反駁了公司可能與特斯拉聯(lián)手的說法。在“歐洲財經(jīng)論壇”中,有人問迪斯,是否排除未來與特斯拉合作的可能,或特斯拉和大眾旗下品牌是否會合并,他表示:“不,我們沒有考慮過這一點,我們要走自己的路。我們想要趕上并超越特斯拉。”迪斯補充道:“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做,我們也需要自己的軟件棧、自己的技術。另外,我認為特斯拉或馬斯克也很想發(fā)展他自己的路。所以,不會的,我和馬斯克沒有涉及合并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