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繭生絲質量監測是纖監系統機構改革后面臨的全新課題,是在履行公證檢驗職能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模式的一種新定位、新思路,旨在通過新的管理方式服務繭絲質量提升和區域產業發展。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確定在山東省域開展試點,利用2020、2021兩年的時間探索新型監測方法,研究構建蠶繭生絲質量監測工作體系,為全國蠶繭生絲質量監測工作的全面實施提供示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山東省纖監中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會上中心主要領導孫勝敏同志強調一定要秉承“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決心、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開拓創新的理念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經過多次研討以及與上級、行業內等多方面的溝通,經過反復修改完善,最終拿出了上級領導滿意、行業內認可、可操作性強,覆蓋桑、蠶、繭、絲等全鏈條的質量監測實施方案。方案中創造性地設置了關鍵點監測,分別在鮮繭、干繭、生絲生產質量的關鍵節點開展對比試驗。這是在深入分析整個產業鏈的質量狀況、判定各環節質量提升的關鍵點而做出的大膽判斷。
方案下發后,山東省纖監中心、臨沂纖監所、泰安纖檢所相關工作人員深入領會貫徹方案要求,抓住關鍵和細節,力爭“執行不走偏、貫徹不走樣”。從初夏到深秋,全省共出動100余人次,赴本省的重點產區日照、泰安、臨沂和零星產區濰坊、淄博等開展了調查、公證檢驗、抽樣檢驗等多種形式的質量監測工作。山東省纖監中心在莒縣及日照地區開展了桑品種、蠶品種關聯性即同一品種桑樹飼養不同品種蠶、不同品種桑樹飼養同一品種蠶,所對應繭質的質量狀況的關鍵點監測。臨沂纖檢所、泰安纖檢所分別在莒南縣澇坡、泰安岱岳區開展了不同簇中管理方式導致鮮繭、干繭質量差異的關鍵點監測工作。按照春繭、夏繭、秋繭三季,山東省纖監中心在莒縣、日照市,共抽取樣品5組、18個;泰安所和臨沂所簇中管理差異樣品共6組、14個;對零星產區如新泰、寧陽、安丘、沂水、臨朐、菏澤等地的干繭和生絲樣品也進行了抽樣檢驗。對所有抽取監測樣品統一由山東省纖監中心進行實驗室檢驗,累計檢驗干繭52批、生絲20批。另外通過公證檢驗掌握日照、臨沂、泰安、菏澤、濰坊、淄博等產區干繭及生絲質量情況。
繭絲綢產業是山東省傳統的特色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國家“東桑西移”產業政策的影響下,山東繭絲綢產業的“體量優勢”不再,桑園面積和蠶繭產量逐年下降、但我們還保持著“質量優勢”,山東一直是優質蠶繭和優質生絲的主要產地。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作為繭絲質量監測機構,必須緊緊圍繞中央提出的“高質量發展”理念,服務于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質量監測為著力點,通過質量調查、公證檢驗、研究監測、風險監測等多種監測手段編織質量監測網絡。同時,關注行業各環節的發展態勢、產業布局、市場環境變化等各種信息,開拓創新,為行業發揮好“數據庫”和“智囊團”的角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