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駿 王 蕓 李東整 郭振華
1.吉首大學師范學院體育系,湖南 吉首 416000;
2.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衡陽稻草龍的發展源于并成長于中國傳統的人文歷史環境。但在大的生存背景之下,其傳承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特別是在現代化社會急速發展以及中西文化的碰撞之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物質上的利益而忽略文化的追求,[1]衡陽稻草龍的傳承發展問題日益突出。在這種文化生態背景下提出文化生態視閾下衡陽稻草龍傳承危機與傳承策略,其根本目的是對文化生態環境失衡下民俗體育傳承和發展問題的思考和追問,對當前形勢分析找出問題所在,進而找到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
1.1.1 臺源鎮農村生活基本情況
衡陽地處湘中偏南,湘江中游,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明末清初偉大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船山,清兵部尚書彭玉麟,革命先驅夏明翰等都孕育于這片熱土。資源豐富,物華天寶。常年農作物播面250萬畝左右,全縣發展優質稻40.6萬畝。稻草龍廣為流傳的衡陽縣臺源鎮的九市村便坐落其中。該鎮村民世世代代以種植水稻為主,地勢平臺,景色優美。優越的人文與自然條件為稻草龍的傳承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1.2 衡陽稻草龍的的歷史發展與改進
九市稻草龍是衡陽地區最受青睞的舞龍藝術。調查了解,九市稻草龍起源于清朝的康熙年間,稻草龍在當時是用來驅蟲辟邪的,每到快過年臘八后,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就會聚集在一起,選當年最好的稻草來扎稻草龍。人們會將稻草龍從春節后初八一直舞到正月十五鬧元宵,在正月十六再將稻草龍拿到稻田里用火燒掉。他們的稻草龍已歷經六代。衡陽稻草龍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也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在2002年中國(衡陽)船山文化節上特制了一條長達310米的巨型稻草龍,還搭配了5條五色稻草龍。美輪美奐的九市稻草龍成為文化節開幕式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1.2.1 輕質的制作材料
稻草是九市稻草龍的主要編制材料,其特點是龍頭、龍身等整體上都比較輕巧,這對舞龍人的力量要求不會太大,更容易展示出各種比較復雜的技巧。
1.2.2 精巧的制作工藝
九市稻草龍雖然采用的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稻草,但九市稻草龍已具備了完美、精巧的制作工藝,從龍頭到龍身和龍尾,九市稻草龍具有復雜的制作工藝,通常需要多個經驗豐富的人協力制作完成。
1.3.1 衡陽稻草龍的傳承人
2009年衡陽稻草龍被列為衡陽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年肖大冬被評選為衡陽稻草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衡陽稻草龍的傳承人以家傳為主,在傳習上有著傳男不傳女的習俗,至今已經歷六代傳承,這種帶有封建思維的傳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衡陽稻草龍的發展和傳承。
1.3.2 衡陽稻草龍的地緣傳承
通過走訪得知,衡陽稻草龍不僅在臺源鎮的九市村流傳,其在臺源鎮臺九村肖家大屋一帶也有流傳。稻草龍的傳習方式的局現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稻草龍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嚴重影響的衡陽稻草龍的傳承與發展。
中華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時代性及普遍性。文化不僅具備外在的結構,其還具備無形的價值,其價值層面不僅是于民族傳統體育的靈魂,更是衡陽稻草龍的精神內核。
1.4.1 衡陽稻草龍的文化價值
衡陽稻草龍是民俗體育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從制作方式還是演練方式都從側面充分體現了其寶貴的價值及旺盛的生命力。衡陽稻草龍是中國傳統舞龍文化的典型和延伸,研究衡陽稻草龍的保護與傳承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和借鑒意義。
1.4.2 衡陽稻草龍的藝術價值
(1)恢弘的舞蹈氣勢。九市稻草龍的舞蹈氣勢恢宏。龍身有19節,身形龐大,靜時像龍臥深山,動時如驚濤駭浪,氣勢磅礴令人拍案叫絕,另有小龍點綴,組成的龍舞劇目令人應接不暇。(2)豐富的舞蹈套路。稻草龍經過千年發展,目前已形成了完備的舞蹈套路,目前記錄的就有30多種,如龍鳳呈樣、鮫龍出動、走四門、大雁展翅、踩八卦、九洲黃河、老龍拔刺等。(3)活靈活現的舞蹈神情。稻草龍的舞蹈活靈活現主要體現在其龍神和舞龍人的舞蹈上。在舞動時,一條沉睡的巨龍突然騰空而起,遠遠看去,這條巨龍時而穿梭,時而騰躍,儼然就是一條真龍再降人間。千年的歷史和深厚的舞蹈底蘊也體現在舞者的神情上。舞者們統一著裝,在舞動的巨龍之間來回穿梭,表情也極為傳神,充分表現出了九市稻草龍那種神秘、喜慶的氛圍。(4)精美的舞蹈動作。九市稻草龍經過千年的發展,舞蹈動作已是非常的豐富。在龍鳳呈樣表演中,巨龍氣勢磅礴,鳳凰英姿勃發,巨龍配合鳳凰營造出一種完美的和諧氛圍。在老龍拔刺中,巨龍拔刺的過程被演繹的惟妙惟肖,堪稱一絕。九市稻草龍已發展成為一種制作工藝精良、舞蹈套路齊全、舞蹈底蘊豐富、舞蹈氣勢恢弘、舞蹈動作精巧、舞蹈氛圍熱烈的龍舞。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化新型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之下,民俗體育的很多項目開始消亡,其損失是不可逆的,[2]衡陽稻草龍經歷千年風雨,現如今也面臨著消亡的可能性,其生命力不再旺盛,若還不能意識對衡陽稻草龍保護的重要性,待其徹底消失后悔將晚已。
地理位置,道縣水域資源廣泛,隨著時代、社會的發展,近年來我們所處的氣候,環境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現代競技體育的表演性較強更適合現代人的口味,對民族傳統體育造成了巨大的打擊,[3]傳統體育項目所具備的文化環境與現代社會已經很難相融,在這種艱難的處境當中,作為傳統體育項目的衡陽稻草龍也難免不受到影響。
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為核心的大潮流下,本地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或想法設法地找門路掙錢養家,呆在家里的都是一些上了年齡的老人,外出的年輕人不到春節都不會回來,也有部分年輕人春節也不會回來,一樣的在外地打工做事。衡陽稻草龍傳承人斷層的局面也反應我國民俗體育項目后繼無人的普遍現象。
通過調查發現,地方政府部門對稻草龍的挖掘工作做得比較好,雖然現在衡陽稻草龍已經申請成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前期工作倒是做好了,但保護不夠好一樣白費勁。面對稻草龍的發展,是否會被現代化所同化、分離或者邊緣化,相關地方政府應引起高度重視,結合當地的特點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政策與保護法相配合實施。
家族傳承是衡陽稻草龍的傳承方式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物質上的利益忽略文化的追求,在這種生活觀念的影響下,對家族式傳承的民俗項目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衡陽稻草龍也不例外。在這種生存背景之下,傳承必然會出現斷層的現象,文化的斷層也加速了一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走向消亡的道路。只有打破成規,掙脫傳統思想的束縛,讓衡陽稻草龍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衡陽稻草龍只在傳統的廟會節慶日當中有自己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其實稻草龍對場地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在這個鋼筋和混凝土高樓林立的現代社會卻無法給稻草龍展示的空間和場地。沒有平臺和展示技藝的機會,稻草龍終有一天會成為鮮為人知的項目,如此往復循環,何談衡陽稻草龍的保護與傳承。
民俗項目的保護離不開生態環境的影響,衡陽稻草龍的保護過程中也應注重文化生態結構的打造,為衡陽稻草龍打造生態文化氛圍,促進其發展和保護。[4]非物質文化遺產多產生于農村生活。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稻草龍發源地應充分發揮地區優勢,以建設美麗農村為目標,引導并加強村民非遺知識的宣傳教育,建立保障隊伍,合理開發和利用本村其他農產品資源,增添美麗鄉村的建設特色。[5]
衡陽稻草龍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領域較多,想要其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需要發動多方面的力量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需要政府的行政和宏觀調控手段參與稻草龍的傳承和保護中來,輔以必要的經濟、政策支持。
傳承人在衡陽稻草龍的傳承發展過程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保證傳承人不斷層才能保證非遺項目的延續。對于傳承人政府應給予一定的經濟幫助,提高傳承人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促進其傳承意識的提高,激勵傳承人對該項目進行傳承并培養下一代傳承人,在稻草龍傳承發展過程中政府相關措施的加強還需第三方監督的共同配合才能有更好的成效。
依托媒體宣傳,通過媒體宣傳的力量讓更多的普通大眾了解認識衡陽稻草龍的相關知識技巧,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感受衡陽稻草龍的獨特魅力,創造良好的保護氛圍。拓寬宣傳途徑、利用現代化APP抖音、媒體采訪、微博、電視欄目廣告等多渠道進行項目的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稻草龍,了解稻草龍。
在2016年以鄉村為主題發展民俗旅游,并提出了“旅游富市”戰略,衡陽稻草龍可以搭上這趟民俗旅游為主題的順風車,以形成體育+旅游模式。[7]在景區中合理開發衡陽稻草龍的“文化性、旅游行、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特點,結合本村優勢條件,發展特色生態旅游,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模式,推動鄉村經濟與旅游經濟發展,促進發源地對稻草龍的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