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數學中的相等體現出數學的均衡與有序之美, 而不等則展現出數學的混濁與奇異之美.要在不等之中尋找相等,在相等之中尋找不等.
關鍵詞:基本不等式;相等;不等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28-0015-02
常量與變量之間的等與不等關系問題是數學問題的一類核心問題,由此展現出豐富的數學內涵.把不等號“>”,“<”與“=”天然有機相結合得到“≥”和“≤”,這兩個優美的符號完美的詮釋了相等與不等和諧共處,不等之中蘊含著相等.
數學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解決等與不等關系,在具體的情境中,往往需要從豐富的相等與不等的條件關系中挖掘相等與不等的結果.
當我們在多次運用基本不等式時,尤其是在運用不等式基本性質進行不等式運算時需要特別注意其中等號成立的條件. 只有當你使用的多個不等式同時成立時最后的相等關系才能取得,如果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不等式不能“和諧共處”時最后的相等是無法取得的.因此在解題后多作反思,仔細推敲,別忽視不等式中等號成立的條件!
從數學美的角度來看,“等”體現出數學的均衡與有序之美, “不等”則展現出數學的混濁與奇異之美.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等是相對的,不等才是絕對的,不等之中包含等,等是不等的特殊形態.我們就是要在不等之中尋找相等,在相等之中尋找不等.
參考文獻:
[1]田鵬.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五[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李璟]
作者簡介:張嶺芝(1964.5-),江蘇省阜寧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中學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