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關工委
·堅持純公益性
·堅持“五育”并舉
·堅持“四化型”模式
2021年暑期,全市各級關工委組織14700余名五老以及大學生、在職教師、機關企事業干部和社會志愿者,共舉辦1269 所線上、線下“假日學校”,做到全市鄉鎮(街道)全覆蓋,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7700 余場次,受教育青少年達21.2 萬余人次。
“假日學校”自1999年在我市創辦,22年以來,始終堅持“服務青少年、服務基層、服務發展”的辦學宗旨和“安全性、普惠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辦學原則,以純公益性和高質量辦學深入人心,成為“學生開心、家長稱心、社會放心”的民生工程。
辦學形式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全市各級關工委主動與各成員單位、相關部門聯系,落實經費、場地、師資、課程、安全等辦學和保障措施。各地今年采取鄉鎮統一辦學、村(社區)或企業單獨辦學、村村聯合辦學、村(社區)或企業(商會)與學校聯合辦學等多種模式,就近在學校(187所)、企業(76 所)、村文化禮堂(212 所)和社區活動中心(617 所)開辦“假日學校”,并實行小班化管理。在辦學時間上,有的是半天班,有的是全天班,全天班的數量超過1/4,從7月初開辦持續到8月底,最短的持續兩周,最長的幾乎貫穿整個暑假,努力為更多孩子“暖心一夏”。
辦學隊伍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五老、大學生志愿者、在職教師、社工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干部和專業人士、社會公益團隊等,積極參加教學、管理和后勤工作。他們博采眾長,優勢互補,提供更為多元的課程內容。如寧波財經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已連續9年扎根象山爵溪街道“假日學校”,累計參與支教的大學生232 人次。
安全防控壓實責任重重把關。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嚴格落實“假日學校”辦學的安全保障機制,各級關工委對場地設施、學生、五老及其他志愿者逐一摸排,落實健康監測、日常消毒等各項措施,并制定應急預案。各“假日學校”發放安全責任書、學生守則、家校聯系卡,填寫接送登記表等,為學生及家長構筑起人身安全網。
經過22年的發展,“假日學校”已從最初的托管為主、文化課輔導為主,發展到“五育”并舉,秉承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開設青少年素質教育的大課堂。各級關工委和“假日學校”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我心向黨 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為主線,組織開展“四史”講座、紅色研學、紅色藝術品創作、禮贊百年作品展等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中傳承紅色基因、拓展素質能力。市、區縣(市)關工委兩級聯動,在網上推出北侖區張人亞黨章學堂、余姚市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奉化區“紅領松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基地和20 名老戰士口述歷史的“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文化體驗行”專欄,廣大五老和青少年積極點擊瀏覽學習,掀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高潮。

鎮海區關工委老戰士陳偉高為招寶山街道關工委新鎮海小公民俱樂部的同學們,講述鎮海口的滄桑巨變及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圖/夏文昭)
搭建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本營。202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市關工委和市文明辦深入10 個區縣(市),走訪慰問22 所“假日學校”,帶去市體育局和市紅十字會提供的價值11 萬余元的體育、學習和生活用品。針對農村留守(困境)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小候鳥”、身心有障礙的兒童等青少年群體,各級關工委專門為他們開展助學、助困、助殘、專業教育等服務。
打造青少年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大基地。“假日學校”以“小手拉大手”的活動形式,促進全社會防溺水、垃圾分類、公筷公勺、美化環境、文明交通、志愿服務、城市宣傳等文明創建和社會治理行動。鎮海區各“假日學校”組織青少年開展“垃圾分類 環保安家”等環保實踐活動,組建“小小督導員”“等志愿服務隊,引導青少年成為文明行為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傳播者和文明創建的推動者。
“聯誼化組合、社團化管理、項目化運行、專業化服務”的“四化型”工作模式引領新時代“假日學校”發展,千余名具有專業技能的五老志愿者在“假日學校”師資中擔綱主力軍,為廣大青少年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的服務。

余姚市鳳山街道憲卿第社區“假日學校”邀請韓法娟老師與孩子們一起開展“紅心向黨 禮贊百年”剪紙活動(圖 /史春芬)
“線上+線下”與“菜單式選課”模式更受歡迎。“菜單式選課”模式有效解決“假日學校”的師資和課程需求。各地協會推出數十種課程菜單,內容包括黨史故事、孝德教育、非遺文化、禮儀學習、藝術創作、心理健康、科普法治等十幾大類,供各“假日學校”點課。
實施公益項目關愛服務青少年更有成效。今年市關工委推出三項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甬潤童心’關愛留守(困境)兒童”“暑期五老關愛服務青少年”“漢字棋少兒智力助成長”,為376名留守兒童提供全方位的呵護,為2000 余名五老參加“假日學校”管理提供保障經費,為2000余名孩子開展漢字棋培訓、對弈和比賽。各區縣(市)關工委主管的協會還通過參與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創投、與其他機構部門合作等方式開展各類公益項目,構筑起巨大的關愛服務青少年體系。
精品化工程更具特色。各級關工委根據各地“假日學校”不同的優勢特色,努力創新課程、探索類型,使“假日學校”不斷推出精品,大大提升了辦學品質。如寧海縣大佳何鎮借助“寧波垃圾分類學院教育培訓實踐基地”的陣地優勢舉辦“垃圾分類主題假日學校”,橋頭胡街道以拓印版畫、流體畫、扎染等主體課程舉辦“非遺藝術主題假日學校”,都是“假日學校”辦學精品化模式的豐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