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內衣是用針織面料制作的穿在最里面的貼身服裝的總稱,是針織服裝最基本的門類。根據功能不同,分為普通內衣、補整內衣、裝飾內衣、健身內衣四大類,通常所說的針織內衣為普通內衣,亦稱貼體內衣,其主要功能是保溫、吸汗等。普通內衣根據使用原料不同,可分為棉針織內衣、化纖針織內衣以及桑蠶絲針織內衣等。
《2020年針織內衣行業市場分析調研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針織內衣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03億元,2019年市場規模為142億元,2020年將達到200億元。針織內衣產品作為消費者主要穿著服飾,其產品質量既會影響消費者的穿著舒適性、安全性,也會影響針織內衣市場的良性發展,該產品一直是市場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
我國針織內衣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省市。隨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勞動成本的增加、土地資源的日益稀缺,以及內陸地區物流條件的改善,中國針織內衣生產基地已逐步向中國中西部、東南亞地區轉移。
2020年疫情大考之下,針織內衣行業呈現出足夠韌性、巨大潛力和蓬勃活力,通過重構智能化生產線、走時尚化轉型之路、構建多元化市場、抱團發展等方式積極探索前行道路,針織內衣行業經濟呈現加快恢復、持續向好的良好勢頭。針織內衣也從以前單純的保暖、蔽體,向時尚、舒適、功能、綠色發展,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審美和消費需求。未來品牌化、智能化和功能化將會是中高端針織內衣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
針織內衣在化纖領域不斷加強功能性纖維、超仿真纖維和高性能纖維的開發,加上傳統天然纖維的改性與優化,國產原料的差別化率得以提高。在此基礎上,針織內衣在手感、風格上打破了以往棉型產品、毛型產品、麻型產品、絲綢型產品或化纖型產品的界限,出現了各種風格的明顯交叉。先進紡紗技術(如轉杯紡、噴氣紡、靜電紡、摩擦紡、平行紡、渦流紡、自捻紡等)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工序的連續化、自動化、高速化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使生產效率和針織內衣品質大幅提高,也使針織內衣產品風格更加獨特;編織設備的技術進步,編織技術的改進和優化,新型織物組織結構的變化,使針織內衣產品的性能更為優越,科技附加值也越來越高;針織內衣產品染整及后整理工藝持續不斷地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更好地滿足消費市場對針織內衣產品功能化、時尚化、高品質的多樣化需求。
隨著針織內衣市場需求的擴大和普及,品牌之間的競爭也逐漸進入白熱化,各大品牌紛紛調整產品結構,力求塑造先鋒品牌。針織內衣市場國產主流品牌有南極人、紅豆、北極絨、貓人、恒源祥、三槍、安莉芳等。中國消費者最常購買針織內衣的渠道中,線上購物頗受歡迎。此外,品牌專柜和專賣店、超市中的內衣分區也成為消費者常用的購買渠道。
1.國內針織內衣現行產品標準。我國針織內衣產品不在3C(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和生產許可證制度目錄監管范圍,該產品目前執行的標準包括強制性標準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推薦性標準GB/T 29862—2013《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以及產品標準,其標準采用情況良好。目前針織內衣產品國家和行業標準共計11個,實施5年以上的產品標準有6個,占比54.5%。10年以上的產品標準有1個,占比9.1%。
針織內衣產品標準《棉針織內衣》《針織彩棉內衣》《腈綸針織內衣》《化纖針織內衣》《大豆蛋白復合纖維針織內衣》是根據面料成分不同來劃分;《針織保暖內衣》《針織保暖內衣絮片型》《針織塑身內衣彈力型》《針織塑身內衣調整型》是根據針織內衣功能構造不同來區分;《熱濕性能針織內衣》《吸濕發熱針織內衣》是按照產品性能不同來劃分。
針織內衣產品標準包含內在質量要求和外觀質量要求。內在質量要求涉及頂破強力、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水洗尺寸變化率、起球、耐(水、汗漬、摩擦、皂洗)色牢度、可萃取重金屬、保溫率、透氣率、平方米干燥重量公差、透濕率、吸濕發熱升溫值指標、熱濕性能指標等項目;外觀質量要求主要包含表面疵點、規格尺寸偏差、對稱部位尺寸差異、縫制規定、縫跡伸長率等。功能性項目比如抗靜電、抗菌防臭、防紫外線、防輻射、負離子、導濕排汗、阻燃性等缺少相應考核要求及配套檢測方法。
2.國內針織內衣監督抽查情況。為掌握我國針織內衣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引導企業科學生產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保護消費者的身心健康與合法權益,近幾年,國家和各省市質量監管部門組織過多次該產品的監督抽查。結果顯示2018—2020年3年間針織內衣產品各級監督抽查合格率在68.2%~96.7%之間,主要不合格項目為使用說明(標識)、纖維含量、pH值、可致癌芳香胺染料、耐干濕摩擦色牢度、耐酸堿汗漬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保溫率等。
不合格項目的影響主要有:
(1)產品使用說明(標識)是消費者了解產品性能的首要窗口,標識標注錯誤或漏標會誤導消費者購買到不適用的產品。
(2)纖維含量是決定服裝產品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費者在選購針織內衣時往往是依據明示纖維成分含量進行選購,纖維含量未標注或標注不正確,將直接影響消費者對服裝的選購。
(3)色牢度是針織內衣的重要品質指標之一。色牢度差的針織內衣,在使用過程中,染料容易脫落和褪色,影響美觀,且脫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屬離子可能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而危害健康。
(4)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是服裝產品重要的安全性能指標,在與人體長期接觸的過程中,其有害成分會被皮膚吸收,在特殊條件下分解產生20多種致癌芳香胺,形成致癌芳香胺化合物,對人體健康容易造成危害。
(5)pH值是考核紡織品酸堿程度的安全性能指標。pH值過高或過低,均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使皮膚受到病菌感染。
(6)保溫率是評判針織保暖內衣質量好壞的重要技術指標,保溫率過低,針織內衣的保暖性就越差。
(1) 針織內衣不合格主要是部分生產企業對質量問題不重視,沒有嚴格執行相關的產品標準,產品開發設計不全面,出廠檢驗不規范,質量細節管理不到位。企業生產過程控制至關重要,針織內衣生產的幾個關鍵控制點如工藝設計、原料檢驗、縫紉加工、成品檢驗等要加以重視。
(2)針織內衣纖維含量、色牢度、pH值、保溫率等面料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企業沒有建立規范的原料驗貨制度,對面料的采購缺乏有效的控制機制和手段,未從源頭做好產品質量把控。二是企業缺少專業檢測人員與檢測設備,沒有自檢和送檢制度,單靠供貨方提供的經驗數據作為依據,成品出廠前,也未經出廠合格檢驗。三是企業存在僥幸心理,對于不同批次的同款面料只檢驗其中部分批次,以偏概全。四是部分企業存在以次充好的行為,用價格低廉的針織面料代替價格昂貴、性能優越的針織面料而謀取不法利益。
(3)針織內衣產品的監督管理與執法打假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