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商業信息公司紡織情報期刊《紡織展望國際》報告,幾家創新的初創公司最近在開發紡織和服裝廢料中的纖維素纖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其中回收的一些纖維素纖維有望在2021年商業化。
從廢舊紡織服裝中提取的材料制成再生纖維素纖維是解決可持續性關鍵挑戰的一種方法,尤其是因為這種纖維可生物降解,因此它被認為比使用常規工藝制造的合成纖維和纖維素纖維更環保。此外,從紡織服裝廢物中提取的纖維素纖維本身可作為原料用于回收制造再生纖維,最終將再次成為紡織服裝,這十分有助于發展循環經濟。
諸如美國紡織工藝初創公司(Evrnu)和瑞薇公司(Renewcell)專注于開發從紡織廢料中提取紙漿。這種紙漿又可作為木漿的替代品用于制造纖維素纖維,如萊塞爾(lyocell)粘膠纖維。與此同時,其他初創公司,尤其是芬蘭可持續纖維公司(Spinnova)已開發出自己“獨特”的纖維素纖維,這些纖維是由紡織廢料中的纖維素制成。其中一些公司準備在2021年將其產品商業化,這對尋求改善其產品環境可持續性的紡織和服裝公司來說是個令人興奮的機會。
事實上,從紡織服裝廢料中提取的纖維素纖維正高度吸引著商家的興趣,服裝行業的一些關鍵參與者,包括H&M集團、法國開云公司(Kering)和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公司(Patagonia)已投資這一領域,成為較為成功的初創企業。其他公司,如阿迪達斯、暢銷書、李維斯公司(LeviStrauss&Co)、PVH公司和美國威格公司(Wrangler)已簽署伙伴關系協議,通過這些協議,他們正在探索在制造創新產品時使用此類纖維。
展望未來,國際市場對再生纖維素纖維的需求,特別是對萊賽爾的需求巨大。因此,從廢舊紡織服裝中提取纖維素纖維,給制造商和供應商都帶來了很大的機會。合作是將這些產品推向市場的關鍵。為了支持這一領域的發展,國際上一些大項目已建成,包括全循環圈的紡織項目就包括:在纖維素回收中擴大創新,以及再生棉纖維項目等等。然而,應該指出的是,進入市場的初創企業正在與一些行業巨頭競爭,包括日本旭化成公司、印度貝拉公司(Birla)、奧地利蘭精公司(Lenzing)、中國賽得利公司(Sateri)和唐山三友公司。這些企業善于及時了解全球最新研發,特別是那些與可追蹤性有關的發展。消費者越來越要求在整個供應鏈中追蹤紡織服裝產品中加入的材料。這被認為對回收的纖維來說特別重要。奧地利蘭精公司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該公司率先啟用創新的區塊鏈技術,因此加快了回收纖維的研發。
根據國際數據分析公司(Global Data)的數據,全球疫情提高了對更負責任產品的需求。一項為期4年的研究顯示,82%的業界都認為,廢舊紡織服裝的產品可更新和轉售,這實際上意味著品牌“走上了下一個供應鏈的快車道”。全球數據公司的服裝業記者貝斯萊特(Beth Wright)在其網站上發表評論說:“疫情導致產生更負責任的消費者,特別是千禧代和新生代,他們越來越背棄快時尚,轉而采用更多的循環產品,從而促進產生更可持續的產品,這些產品是用最少的廢物設計且來自回收材料。”他補充說:“若想在疫情期間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與新一代消費者群體接觸,時裝公司必須利用傳統上被認為是紡織廢料的新原料。”
國際紡織交易所加速循環項目組發表的第二份報告也表明了類似的立場。報告指出,所謂的后工業和后消費材料,即紡織回收材料是“合乎邏輯的工業原料”。
國際分析數據公司還稱,這有可能減少該行業對原材料的依賴,同時降低水、能源和化學品的需求,同時避免與其他行業競爭無紡原料。
瑞典在創新方面領先于世界。這個國家是諸多回收公司的所在地,瑞典馬爾默西紗維公司(Sysav)聲稱,他們已創建世界上第一家工業化規模的消費后紡織品自動分揀廠。新運營的工廠將徹底改變瑞典的紡織品回收模式,并為廢舊紡織服裝創造新的市場。瑞典最近還在協助香港紡織服裝研究所(HKRITA)創辦了從服裝到服裝回收系統的第一個零售模式。他們在斯德哥爾摩的H&M的商店中推出循環(Loop)回收系統,消費者可看到他們的舊衣服被分解成纖維和紗線,成為新衣服的原材料。H&M姐妹品牌夢琪(Monki)也打出從紡織品到再生紡織品的旗幟,剛剛推出的新型膠囊服裝系列使用了所謂的綠色技術,即一個水熱系統,完全分離和回收棉花及聚酯混紡織物。與此同時,英國政府最近向皇家藝術學院(RCA)領導的一個財團提供540萬英鎊,以建立紡織品循環中心,以探索將消費后紡織品轉變為可再生原料和開發新供應鏈的方法。
2019年12月6日晚,芬蘭內政部女部長瑪莉亞·奧哈薩洛(Maria Ohisalo)身著未來面料服飾出席赫爾辛基總統府舉行的芬蘭獨立日慶典。她身著的那件晚禮服光彩奪目,一下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緊接著荷蘭主流媒體就報道,她穿的面料具有代表性,是由被稱為“世界時尚和紡織產業救星”的芬蘭IFC公司研發而成。
這位部長希望這件禮服能夠凸顯出未來紡織品可持續性消費的方向,減少紡織業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因此將循環經濟最佳創新獎頒發給荷蘭企業,并認為他們有效地解決了世界上這一最糟糕的環境難題。
瑪莉亞還表示,穿著芬蘭循環經濟下的創新品牌就是遵循了符合芬蘭“消費后”的棉紡織廢料處理原則,因此她感到非常自豪。她認為,人們需要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來應對快時尚帶來的日益嚴重的紡織廢料問題,其中包括延長服裝的使用周期、研發修復工藝并制定租賃式的服務,對紡織廢料進行再回收等創新方法。
據統計,全球年產約13億噸紡織服裝廢料。在此前,這些廢料多被焚燒或送入垃圾填埋場,因此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如今,纖維的使用壽命期得到強化和延長。最重要的是,當一件衣服使用到期后若還能重復相同過程并再次使用,如此一遍遍循環,即能實現可持續性目標。
芬蘭政府已將這個工程作為領先的面料研發項目。芬蘭部長所穿雖在外觀、觸感和手感上都與棉花相同,但質量卻有所提高,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生態上都優于傳統棉花。它的特點是,恰如其分地保留了原來的顏色,無需再次染色,款式更新穎,清洗也更方便。
目前世界上很多大紡企都遵循芬蘭的做法,成功地將IFC研發的纖維用于制作服裝,很多全球品牌時尚公司都成功地在生產中使用IFC纖維。瑞典品牌“周日”(Weekday)公司甚至宣布,他們與美國電視劇《權力的游戲》中的明星麥茜·威廉姆斯合作,共同設計了一款驚艷的牛仔服裝,用的就是IFC纖維面料。
部長的這件晚禮服設計師表示,她一直對時尚產業技術和創新很感興趣。她認為,紡織業界一大難題是,如何通過工業和科學為紡織業中出現的嚴峻問題找到新的解決方法。她在參觀IFC研發工廠時,就開始對IFC纖維產生興趣。參觀后不久,她就與企業啟動了一個共同的項目,即根據未來面料設計制作奢華晚禮服。
IFC公司依據他們制定的藍圖,對工藝進行了革新,他們研發的新型棉制品無須產生大量碳和甲烷排放,也無須在棉花種植過程中消耗大量化肥、淡水和化學物質,有效避免了紡織品生產帶來的許多環境問題,而且最終產品無論是質量還是外觀仍占優。
全世界紡織業帶來的有害排放物的數量已超過了國際航班和貨物海運排放量的總和。IFC工藝的技術性突破就在于它能把合成纖維從棉纖維中分離出來,剩余的純生物降解天然纖維素可在不削弱纖維質量的情況下,通過相同的工藝進行循環利用。IFC公司表示,紡織廢料是地球上最沉重的負擔之一,而他們的技術能夠輕松地給紡織工業水準升級,解決這一大難題且不會對氣候帶來實際影響。時尚產業的未來需要基于循環經濟而發展。
IFC研發的纖維加工工藝是近似于碳中和的產物。除富含棉的舊衣物外,這種技術不僅能消化紙板和廢紙等其他基于纖維素的材料,還能消化農業廢料,比如在亞洲被大量焚燒的稻草。IFC在芬蘭的試點工廠每年從消費后紡織廢料中生產出50噸可再利用纖維,且正在建造另一年產能逾500噸的工廠,為全球時尚制造商提供更多測試方法和更多的纖維材料。IFC的目標就是向全球紡織制造商提供這項技術的生產許可。
(中東與非洲紡織入口網https://kohantextilejournal.com/innovations-in-cellulosic-fibres-derived-from-textile-andclothing-waste-are-poised-for-commercialisation-in-2021/近期資料
印度《從纖維到時尚》https://www.fibre2fashion.com/news/fashion-news/textile-waste-can-be-next-fashion-rawmaterial-globaldata-271226-newsdetails.htm近期資料
美國《紡織世界》https://www.textileworld.com/textileworld/fiber-world/2019/12/the-future-of-textiles-introducedin-the-presidential-palace-of-finland/近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