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全
(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大莫古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畜牧組云南曲靖 655607)
豬呼吸道疾病是由支原體、細菌、病毒等引發的綜合性感染性疫病,易在豬群中感染,發病無特定的季節,但在秋冬季由于晝夜溫差較大,使發病的幾率大大增加。豬呼吸道疾病的誘發原因多樣,有病原菌感染誘發、傳染誘發、飼料管理不當誘發、寄生蟲感染誘發等,一般情況下發病率可高達70%,發病的死亡率高達30%,在對豬呼吸道疾病的治療中,應結合當地實際的病情流行情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從誘發原因入手,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方式。
豬呼吸道疾病由細菌、病毒、支原體以及外界的應激刺激等引發,是一種常見的豬呼吸道傳染病癥或復合性肺炎病癥,該病的傳染性極強。豬呼吸道疾病無明顯季節性,但在溫度變化較大的春秋冬季節有較高的發病率,且在幼豬、生長期的育齡豬之間易感,老年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低[1]。
引起豬呼吸道疾病的生物因素主要有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其中以肺炎病原體綜合性感染、混合性呼吸病毒、圓環病毒的出現頻率居高,一般情況下,豬發病是由一種病原體感染,單一的病原體感染治愈率較高。也有可能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病原體共同感染導致患病,這種情況下治愈的難度較大。
環境因素是豬呼吸道疾病發生的重要誘因,主要有氣候因素、養殖密度大、消毒不徹底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外界氣候的突然變化,導致豬舍內的防寒保暖工作不能及時完成,會增大豬患呼吸道疾病的幾率。其次,在飼養密度過大的情況下,豬舍內的空氣流通不及時,再加上豬舍內糞便等污染物的清理不及時,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還有豬舍內消毒不及時,或消毒后沒有立即開窗通風,會導致豬群的呼吸道黏膜被漂浮在空氣中的消毒液損傷,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或是生豬飲用了過涼的水或在運輸的過程中受涼都會導致豬的免疫力下降,增大患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最后就是在豬場的管理上不重視,在豬場飼養或出現其他動物,對外來人員的管理不嚴格,導致其他動物攜帶的病毒相互感染,從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與飼料的管理密切相關,豬飼料在提供營養物質的同時,如果配比不合理或食用不當會增加患病的風險。首先是飼料的配比不合理,飼料中缺乏某種營養物質,長期以往會導致豬發生相關疾病。其次是飼料的質量,飼料的質量差,或誤食發霉變質的飼料都是誘發疾病的重要原因,發霉變質的飼料一旦誤食沒有被及時發現,很有可能降低豬的免疫力,導致出現霉菌性肺炎誘發呼吸道疾病。再就是飼料中微量元素的隨意添加,微量元素雖然有利于生豬的生長,但配比不合理,缺少某種元素或某種元素添加過多都會對豬的免疫功能造成損傷,甚至會傷害肝腎,致使出現疾病。
豬呼吸道疾病的種類較多,常見的幾種豬呼吸道疾病有生豬藍耳病、豬流行性感冒、豬喘氣病這三種,以下分別介紹了這三種常見呼吸道疾病的具體診斷及治療方法。
生豬藍耳病的診斷:生豬藍耳病也叫做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引發,藍耳病在生豬養殖中比較常見,其傳播性非常強,發病的臨床表現也比較明顯,平時在養殖的過程中只要多加關注就會及時發現。生豬藍耳病的臨床表現針對公豬、母豬、育肥豬等有一定的區別。
對于患病公豬來說,會出現明顯的食欲減退、精神萎靡不振,并且精子的質量下降,性欲也會有所減弱;對于患病母豬來說,患病后會表現出呼吸困難、咳嗽、影響母豬的發情;如果是懷孕母豬患生豬藍耳病,很可能會出現流產或產下的仔豬呼吸困難的現象。尤其是剛生產的仔豬,若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極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死亡。藍耳病在仔豬斷奶后的階段最易發生,仔豬患病后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肌肉震顫、身體發紫等。對于育肥豬來說,患生豬藍耳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呼吸輕度困難、鼻漏、身體局部呈現紫色,且生長速度減慢。一般情況下,育肥豬在病情不嚴重的情況下,不需要藥物治療,10d 即可自愈。
生豬藍耳病的防治:在對生豬藍耳病的治療上目前并沒有有效的特效藥,因此,要從疫苗的接種入手,做好免疫接種工作,選取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弱毒疫苗,通過肌肉注射,來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針對患病生豬體溫升高的癥狀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針對生豬呼吸困難的情況,采用卡那霉素等藥物治療,一段時間之后,癥狀會得到明顯的緩解[2]。
豬流行性感冒的診斷:豬流行性感冒多發于季節交替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會表現出氣喘、咳嗽、體溫升高、食欲不振的癥狀,且伴有鼻腔分泌黏稠狀液體的狀況,豬流行性感冒是由細菌感染引起,且傳播速度極快,短時間內可蔓延到整個豬群。
豬流行性感冒的防治:豬流行性感冒的防治主要在于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舍環境的干凈整潔,及時清理豬舍內的糞便和污染物,做好豬舍內的消毒等,杜絕細菌的滋生。對于患豬的治療,應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在抗菌素中加入板藍根、柴胡等藥物,通過頸部肌內注射,連續注射2~3d 之后就可以看到病情有明顯的好轉。另外,也可選取適量的氟苯尼考粉加入豬飼料中,來鞏固和加強防治的效果。
豬喘氣病的診斷:豬喘氣病是由支原體感染而引發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是豬呼吸道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該病有著極快的流行速度,發病率也相對較高。患豬喘氣病的生豬臨床表現主要為咳嗽、氣喘。食欲、體溫等不會有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在進食的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氣喘、呼吸次數增加、連續咳嗽等癥狀。
豬喘氣病的防治:主要采取接種豬喘氣病疫苗的方式,每半年接種一次,利用疫苗進行預防。在豬喘氣病的治療上,一般選取適當比例的泰妙菌素,加入飼料中,以泰樂菌素粉等藥物輔助治療,另外也可以通過注射林可霉素粉,以3mg/kg·b w 的劑量,加入適量的地塞米松進行肌內注射,如果病情不是十分嚴重,治療后一般1~2d 即可痊愈。
豬呼吸道疾病種類多樣,臨床表現有所不同,在防治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病癥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保障養殖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