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
(新疆輪臺縣畜牧獸醫站新疆巴音郭楞 841600)
羊小反芻是一種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的小反芻獸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和高接觸性傳染病,易感動物的發病率可以高達100%,嚴重暴發時會有100%的死亡率。我國近些年的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較大提升,對于肉類產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對羊肉進口業的刺激,在這樣的背景下,羊小反芻獸疫很容易被引進至國內,容易給我國養殖業帶來極大的影響。
小反芻獸疫的首次發現是在西非,主要是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和赤道以北的非洲國家,但是近些年來幾乎遍及到了中東、西亞和南亞國家,我國周邊一些地區也呈現出地方性流行的態勢。對于羊小反芻疫病來說,主要的易感動物就是山羊、綿羊,而且山羊的易感程度最高,癥狀也相對比較嚴重。牛和豬對該病也易感,但是卻不容易出現臨床癥狀,因此不容易出現該病的傳染。羊小反芻疫病在我國的傳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接觸性,尤其是對熱、干燥和紫外線比較敏感,因此在自然環境中的存活時間是較短的,但是在雨季和冬季會容易暴發。該病多數都是經過消化道和呼吸道來進行感染,傳播可以通過直接接觸病羊或者是間接接觸病羊進行傳播,被污染過的飼草和糞便以及飲水也可以進行傳播,潛伏期的羊只也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對于羊小反芻疫病來說,其潛伏期一般是4~6d 或是3~10d,部分病例會超過10d,最長的有23d。羊只患有該病之后會出現腹瀉和精神萎靡的現象,還會伴有一定的食欲不振,會排出黃色的稀便,病羊體溫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其后肢和肛門周圍會被黑色污穢物所污染,鼻腔中有漿液或是膿性鼻液,會一直持續到死亡。懷孕母羊發生流產現象是該病的主要臨床特征,多數患畜會出現產后子宮內膜炎的情況,有的還會從陰道內流出大量的分泌物,散發出一種腥臭的氣味。個別的患病羊只會出現口腔、牙齦的潰爛,還會伴有流涎的現象,如果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免疫,羊群在發病的2~5d 之后就會出現死亡,隨后會出現大量的死亡,用藥后雖然可以緩解死亡數量,但是無法進行治愈[1]。
在2013 年的時候,新疆巴州輪臺縣養殖戶外地調入的羊只出現了疑似小反芻獸疫的癥狀。當地養殖戶從外地引進部分羊只,在屠宰場進行宰前檢疫的時候發現76 只山羊出現異樣,主要癥狀為腹瀉,在經過一定的體溫測量之后,發現達到了40.5℃。隨后又對隔離圈內的27 只山羊進行了檢查,體溫均達到40.5℃以上,鼻腔內有深色黏液,有腹瀉現象的山羊消瘦脫水嚴重,食欲減退,部分羊只眼角有分泌物,咳嗽。后來對剩余的144 只山羊和原有的32只羊做了臨床檢查,發現大部分羊食欲減退。尸體解剖后發現結腸有點狀出血現象,肺尖有肺炎病變,膽囊腫大,腸道內有淡黃色液體,剖開腸道后有出血癥狀,在大腸和小腸處也可以見到糜爛或者是出血的現象,尤其是盲腸和結腸的結合處會比較明顯。在經過縣級的初步診斷之后報告給了州防重辦,然后安排州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進行協同剖檢診斷出病例為疑似小反芻獸疫,最后經過病原學采樣并且送檢至上級機構之后確診為輸入性羊小反芻獸疫[2]。
當疫情發生之后,需要按照相應的預案和防治技術規范要求,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屬地管理和分級負責的工作原則,實施分區域和分階段的防治策略,以區域化的管理方式來讓疫情得到更好的控制。對于免疫地區,各個部門需按照統一部署采取免疫、監測、撲殺、移動控制等綜合防控措施,逐步達到免疫無疫的狀態。對于非免疫地區,要采取監測、撲殺、移動控制等綜合防控措施,逐步達到非免疫無疫狀態,讓疫情可以呈現出平穩的狀態。
在進行羊飼養的過程中,畜牧人員一定要對羊只進行觀察,當羊只感染了小反芻獸疫時,要先對疫情進行科學的排查,然后對小反芻獸疫的臨床表現進行一定的判斷,從而制定出科學的策略,避免出現疫情擴散的現象。當地要將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作為主要的依據,對小反芻獸疫的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進行重視,免疫群體以病原監測為主,非免疫群體以血清學監測為主,一旦發現疫病需要進行及時的上報,防止動物出現流動,避免在短時間內出現大面積的傳播現象。
要對引種進行重視,同時還要對引入的動物設置隔離觀察制度。對于沒有發生小反芻獸疫的養殖場,要在當地獸醫部門的指導下,對自身的防疫制度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強化,做好羊群的進一步管理,搞好消毒和檢疫的工作,實現封閉化的管理,禁止無關人員隨意進出。
養殖戶需要對新生羔羊和新補欄的羊只進行及時補免,同時還要做好相關的免疫記錄,保證免疫抗體的合格率達到70%以上。對當地的畜牧獸醫部門來說,還要對免疫效果監測評價進行重視,做好對疫苗生產、經營、使用的監督和管理,確保疫苗保持其良好的質量,并且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同時在注射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相應的接種程序來進行,使用過的疫苗和注射器具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和處理[3]。
在羊群養殖的過程中,一旦發現疑似病例,一定要做好及時的處理,首先要進行一定的消毒管理,向有關部門進行疫情的報告。其次,對小反芻獸疫進行確診之后,要及時做好病畜的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對被污染的場地要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控制好疫情蔓延等問題。
羊小反芻獸疫大都發生在春秋兩個季節,想要對該病的流行進行有效地避免,可以在春秋兩季中聘請相關的專家來對養殖戶進行一定的培訓,對養殖戶的養殖觀念進行優化,強化人們對羊小反芻獸疫的認識程度,幫助養殖戶或者畜牧工作者形成疫情防控的能力和疫病處理的方法。
綜上所述,羊小反芻獸疫多為輸入性的疾病,容易給我國畜牧養殖業造成不利的影響,一旦沒有做好及時的隔離和處置,被污染過的羊群就可能會轉變為地方性流行的可能性。我國是養羊大國,切實做好小反芻獸疫防控工作,事關養羊業持續的健康發展,事關農牧民的增收,必須要及時的采取有力的措施來縮小疫情的擴散,強化對養殖各個環節的重視,提升疫情處置的能力,進一步的保障畜牧養殖業的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