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儲新生,儲瑞華,董易春,任敬,許秀平
(1 江蘇現代農業(蛋雞)產業技術體系海安推廣示范基地江蘇南通 226600;2 海安市農民教育培訓指導站江蘇南通 226600;3 江蘇康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江蘇南通 226600)
蛋雞主要飼料包括玉米、豆粕等,近年來由于農作物產量大幅度提高,有效地保障了蛋雞飼料價格處于低位穩定階段,據統計海安市內的飼養場,場內自配蛋雞全價飼料可以平均控制在2,277元/t,飼料廠售賣的蛋雞全價飼料平均為2,350 元/t,飼料價格穩定,有效控制了蛋雞的養殖成本。同時隨著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雞蛋的需求量不斷增高,讓雞蛋的價格隨之不斷增高,2019 年度春季雞蛋價格為6.61 元/kg,夏季價格為7.42 元/kg,秋季價格大幅度升高至9.38 元/kg,冬季價格略降至9.33 元/kg,2019 年整年雞蛋價格基本呈上漲趨勢,是蛋雞養殖的主要經濟收入。其次淘汰雞價格升高,全年淘汰雞只的平均價格在12.40 元/kg,且基本按照每個季度逐步遞增的漲勢,高峰期時達到24 元/kg,也為蛋雞飼養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效益[1]。
海安市自1997 年被農業部特產之鄉委員會評為“中國禽蛋之鄉”,至今海安市仍是雞蛋高產地。現階段海安市蛋雞存欄量超過1,650 萬羽,雞蛋銷售額高達23.67 億元,同時淘汰雞也帶來了3.14 億元的利潤,2019 年全年蛋雞飼養帶來26.78 億的經濟收入,除去總成本20.52 億元,總利潤高達6.25 億元,為養殖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同時也帶動了海安市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并提供了許多的就業崗位[1]。
由于海安市雞蛋的生產力充足,相比較其他生產地區有明顯的數量、價格以及地理優勢,因此逐漸出現雞蛋產品加工產業,大部分是由第三方企業購買雞蛋加工生產,也有部分是當地養殖場直接將自己生產的雞蛋進行加工。海安市通過自己的優勢,開展雞蛋產品加工廠,不僅進一步帶動城市經濟發展,更可以吸引更多企業資金與人才。今年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蔓延造成的疫情,嚴重影響了運輸業的正常工作,導致大量雞蛋不能及時運輸出去,雞蛋價格大幅度降低,甚至存在雞蛋因運輸不出去導致囤積過多、變質的問題。海安市為了避免雞蛋長時間貯藏導致變質,影響蛋雞飼養場的正常飼養生產與經濟效益,大力保障雞蛋產品加工
廠的復工工作,避免新鮮雞蛋浪費,解決養殖場的雞蛋銷售問題,保證了雞蛋飼養生產的穩定性。
現階段海安市蛋雞存量高達1,650 萬羽,蛋雞飼養的年利潤超過6 億元,已經成為海安市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海安市堅持不斷推廣高新技術,為了提高蛋雞養殖的經濟效益,海安市與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相合作,不僅將國際優良蛋雞品種海蘭褐蛋雞在全市普及與推廣,更圍繞著蛋雞科學化飼養管理的成熟技術進行大面積培訓、推廣。
與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合作,通過多年的對比試驗飼養,從眾多蛋雞品種里選擇國際優良蛋雞品種海蘭褐蛋雞,該品種不僅適應海安市的環境,更可以有效地提高蛋雞飼養的生產與經濟效益。2011 年底,在縣委、縣政府的努力工作下,為了建設品種繁育基地在濱海新區選擇了800 畝土地,同時還邀請多位專家、教授對土地進行科學規劃、設計,最終將基地劃分為5 大功能區,分別為種雞飼養區、孵化中心、商品蛋雞生產區、育雛育成雞生產區以及有機肥料生產中心。為了避免區域之間的疾病傳染,將各個區域間挖開,同時為了有效利用土地,將挖開區域進行魚只養殖。因風向原因,將關鍵的種雞飼養區域設立于基地西部南側;為了避免種雞飼養過程中的感染問題,將種雞飼養區設立5 棟雞舍,每棟飼養舍內預計飼養種雞1.4 萬套,共計7 萬套。品種繁育基地建成后,2012—2014 年共計引進海蘭褐父母代種雞12.32 萬套。經過三年來的人工育種工作,已經生產海蘭褐商品代蛋雞804.95 萬羽,不僅在本市進行大面積推廣,更在南通市內進行推廣416.60 萬羽。近年來海蘭蛋雞在海安市飼養量逐年上升,平均年推廣400 萬羽。
為了促進海安市禽蛋產業的良性、可持續性發展,在海安市政府各級部門通力協作與引導下,對蛋雞養殖自動化設施與智能化管理技術進行大力推廣。為了給廣大養殖戶起到示范作用,在品種繁育基地進行示范性養殖,借鑒了大量國外養殖業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地實際的養殖情況,2012—2014 年引進國外先進的蛋雞成套自動養殖設備,其中包括育雛育成設備13 套、商品蛋雞設備17 套、蛋種雞養殖設備5 套以及雞蛋自動分揀設備1 套,設備引進后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并降低了養殖的人工成本。經過示范性飼養后,品種繁育基地得到了階段性成果,有效的提高了蛋雞養殖的飼養效率與經濟效益。隨后對成功案例進行大范圍推廣,結合海安市的實際情況,選擇了十多個具有代表性的蛋雞養殖場推廣使用蛋雞成套自動養殖設備,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典型蛋雞養殖場的飼養成功,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充足的養殖案例與經驗,為推廣現代化養殖技術起到了帶頭作用。
經過推廣現代化養殖技術,2015 年末海安市的家禽飼養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存欄量超過萬羽的養殖廠達到172 個,其中年產量超過10 萬羽的大規模現代化示范養禽場的數量就達到7 個,存欄量達到1,610 萬羽,出欄量1,853 萬羽,年總飼養量高達3,463萬羽,共計產蛋19.70 萬t。
畜牧業生產面臨的最大風險始終是疫病風險,并且近年來的禽流感、豬瘟的發生嚴重的影響了畜牧業的良性發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致使市場中畜牧產品的價格波動頻繁,對經濟市場造成了較大的影響[2]。近年來禽類疫病雖然沒有2004 年的禽流感一樣大規模蔓延,但也始終有小范圍內感染,給養殖戶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海安市畜牧業發展規模良好,其中禽類飼養是支柱性產業,禽類飼養密度極高,一旦發生禽類疫病,不僅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會造成市場經濟的大幅度波動,因此控制疫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推廣項目實施后,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以雞只的免疫接種為核心,并堅持科學化飼養管理,從根本上將疫病發生率降至最低。現階段對疫病最有效的防護就是進行免疫接種,為了定制科學化的蛋雞免疫程序,與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進行多次對比試驗,總結出適合實際生產的蛋雞免疫接種流程并推廣應用。在品種繁育基地內組建了一支專業防疫隊伍,避免請場外人員進行免疫接種,防止外界病毒造成的感染,并且按照設計的免疫計劃流程進行免疫接種。為了保證疫苗的有效性,市畜牧獸醫局進行疫苗的統一采買,同時在運輸與貯藏的期間,應該采取疫苗的合理保存方法,避免因為運輸與貯藏不當造成疫苗有效性降低。
品種繁育基地內的蛋雞生產規模龐大,若使用傳統飼養技術不僅會造成蛋雞的生產效率降低,同時還會造成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嚴重地影響正常的飼養生產。首先堅持“自繁自養”的飼養模式,有效地保證了雛雞的健康安全問題,同時可以避免因為運輸問題造成雛雞發生不良應激反應,其次做到養殖舍內“全進全出”制度,保證了在養殖過程中雞只同日齡、同批次,避免因為混合飼養雞只出現交叉感染。品種繁育基地為了避免病原體的侵入,應禁止無關人員進入,若有人員與車輛需要進入基地要經過嚴格的消毒。在蛋雞飼養的過程中,合理保證養殖舍內的溫度、濕度、養殖密度以及通風等養殖條件,保證蛋雞在飼養生產的過程中處于舒適的狀態,不會因為飼養條件不當造成生產效率降低、患病率增加的問題。為了避免養殖場內的病原體滋生,應該定期對養殖場內進行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同時定期更換消毒劑,避免病原體產生抗藥性[3]。
海安市的蛋雞養殖技術推廣,包含了種蛋雞推廣、飼養技術推廣、疫病防治技術推廣以及科學化飼養管理技術等多項技術性推廣,并且為給廣大養殖戶提供示范、良好的雞苗,建立了品種繁育基地,不僅提高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更帶動了海安市蛋雞飼養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