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諭,周作集,楊啟晟,甘露,劉克俊
(1.廣西畜牧研究所南寧 530001;2.廣西畜禽品種改良站南寧 530001)
養雞的最主要關鍵環節是1~20 日齡育雛階段的細致飼養管理。這一階段成活率的高低、雛雞質量如何,直接從日后的各項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中充分體現出來。育雛階段成活率低,雞群必然是患過病、缺乏營養或者是某個細節管理不到位,導致一部分雞生長發育受阻,體重參差不齊。即使中后期管理得好,也難以彌補育雛基礎階段的影響。成活率越低、差別越大。特別是養蛋雞投產后,成活率低的批次的雞,產蛋量比成活率高的批次的雞少三分之一。要養好雞,不是難事。只要在育雛階段應抓好如下幾個細致的關鍵技術環節就可以了。
雞苗應來源于持有縣級以上業務主管部核發的《動物防疫合格證》和《種禽生產許可證》的種禽孵化場。雞苗應選擇出殼率整齊、絨毛豐滿光亮、體挌大小適中、均勻;嘴腳較粗、有光澤;眼大有神、活潑、健壯、行走敏捷、叫聲雄亮、臍部卵黃吸收良好、屁股不大;出殼的第一天已注射過馬立克疫苗的雞苗。
溫度是保證雛雞正常生長發育的首要條件,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雛雞的生長。剛出殼的雛雞抵抗力弱,難以適應外界環境變化,所以一定要保溫。雛雞的保溫溫度應掌握“初期宜高、后期低;弱雛宜高、強雛宜低;大群宜低、小群宜高;陰雨夜間宜高、白天晴天宜低”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雛雞溫度過低,雛雞受冷,羽毛松亂、時有叫聲、不安靜、喜歡聚集畏縮一團,不愿采食、互相擁擠,甚至冒冷汗或出現打堆壓死的情況;溫度低,育雛室一旦通風不良,濕度加大,極易出現感冒、白痢病、球蟲病、呼吸道和其它疾病。同時也引起仔雞散發大量的體熱,影響卵黃吸收,造成消化機能障礙,生長發育停滯。
育雛溫度過高,雛雞伸頭張嘴喘氣、呼吸飲水量增加,甚至會出現嚴重脫水、毛枯燥、生長受阻。溫度適宜,雛雞精神活潑、飲水正常、羽毛光亮、整潔,休息時在欄舍均勻地散布。所以,育雛時掌握最佳的室溫為:第一周32~33℃;第二周28~31℃;第三周25~28℃;第四周23~25℃。當然,在外界溫度與雛雞所需的保溫溫度持平時,雛雞不需進行保溫,應當將保溫設備關閉,打開欄舍門窗,保證欄舍通風。
長途運輸的雛雞,由于途中顛簸、震蕩、擁擠、紙箱內又悶熱,時間一長,極易饑渴,容易出現應激反應。購買回來的雞苗,先將添加有多種維生素和葡萄糖的水,由雛雞飲用,緩解應激反應;1h 后,將飼料撒在開食盤或竹簸箕、牛皮紙上,任其自由采食,1d 后改為料桶裝料飼喂。對于在運輸過程中造成的傷殘或先天性較弱的雛雞需人工逐個喂料、飲水,單獨放在適當的燈光下保溫取暖。
雞的疾病多種多樣,尤其是傳染病對雞群危害極大,雞的傳染病主要有雞新城疫、禽流感、禽出敗、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對疫病應以預防為主,根據各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照雛雞的不同日齡,分別進行疫苗注射,提高雛雞免疫力。每次免疫前,應提前幾天給雛雞飼喂添加多維的飲用水,減少雛雞接種疫苗的應激反應。除此之外,雛雞階段最容易發生的白痢病和球蟲病,應提早預防。預防白痢病,可在雛雞開食時,在料中添加預防白痢病的藥物,連喂3d。同時觀察糞便的變化情況,如出現有濃稠黑芝麻糊狀的糞便,馬上拌入抗球蟲病藥飼喂,預防球蟲病暴發。如果出現鮮紅的糞便說明球蟲病已經嚴重了。
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雛雞的飼養密度宜疏、不宜密,15~20 羽/m2之間。飼養密度過大,會影響采食和健康發育,易感染疾病和發生啄肛、啄羽和自相殘殺等惡癖;雛雞飼養密度低,浪費保溫空間且場地利用率低。
育雛室在頭10d,為了適應雛雞的生長,溫度稍偏高,但室內容易干燥,雛雞羽毛發脆、腳趾干癟、頻頻飲水,可在室內加放一盤水蒸發增加室內濕度,避免室內過于干燥。10d 后隨著日齡的增長排泄物逐漸增多,室內極易潮濕,特別是兩廣地區,2~3 月份低溫陰雨,濕度特別大,一定要加強通風透氣和勤換墊料,才能保溫御寒。
只有休息好才能食欲旺盛。發育良好的雛雞喜歡干凈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最怕突然間大聲喧鬧的干擾,尤其是晚間切忌異常的驚動。比如喇叭聲、炮竹聲,以及貓狗、老鷹串入室內,均可引起雞群異常的驚慌,給雞造成精神壓力和應激反應,影響休息和生長。
將大小、強弱、生長緩慢、精神狀態不佳或患病的雛雞隔開來飼養,適當增加營養,使這些雞盡快跟上群雞的生長水平,以提高整群雞的質量。
運動的目的,在于加強雛雞體質、盡快適應外界環境條件。3~5 日齡的雛雞,在天氣晴朗、氣溫適宜、無風有陽光的情況下,可將雛放到室外去運動,展伸下翅膀、活躍下心情、開闊視野,以適應新的生存環境。
人員出入要更衣換鞋、嚴格消毒,盡量避免將病毒、病菌帶入欄舍;每天要清洗飲水器和飼喂用具;欄舍周圍要平整,利于排水、干燥、防潮和根除病毒、病菌滋生的場所。
養殖離不開電,但有時候電供應不正常或線路維修,在所難免,有時養一批雞會停幾次電。突然停電,雛雞驚慌跑動,會造成相互擠壓、打堆死亡。在育雛時,要提前做好預防停電的準備。一旦停電,管理人員馬上到場,點燃事先準備好的蠟燭或煤油燈照明,將成堆的雞撥開。對于長期從事養雞行業的養殖場,要添置發電設備,當遇到停電時,自己發電讓保溫設備正常運行,保證雛雞所需溫度。
大群養雞,往往會出現啄毛、啄肛現象。所以,要剪雞嘴,防止雞與雞之間,互相打斗引起啄癖。引起啄癖的因素很多,如飼料營養不全、燈光過強、密度過大等因素均會引起啄癖。大群飼養的雞惡癖是難以避免的,防止惡癖的有效方法,是采用電熱剪嘴器,切除雞嘴尖。剪嘴時間根據雞的日齡而定,商品雞30 日齡左右剪一次,種雞、蛋雞剪嘴2 次,第二次剪嘴時間宜在70~80 日齡進行。
通風換氣的目的,是加快排出室內的混濁空氣,換進新鮮空氣、調節舍內的溫度和濕度。雛雞呼吸時排出的二氧化碳、糞便分解產生的大量有毒氨氣和硫化氫等,若舍內通風透氣不暢,會影響雛雞的健康。
蛋雞上籠是培育后備蛋雞成功的最后生產環節。不管是搬運的距離遠近,捉雞時要輕手輕腳、不要粗暴,以免造成驚慌致殘,或者互相間擠壓時發生窒息死亡。捉雞要小批量分次捉,每一批以20~30 只為限,切忌驅趕成一大群集中在一起捉。當很多雞聚集在一起時,要馬上將雞群散開避免壓傷或死亡。
綜上所述,造成雛雞成活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針對原因抓好育雛階段各個環節的關鍵技術,環環相扣,只要各個環節管理到位可獲得較高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