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嚴
江蘇核電有限公司 江蘇連云港 222042
近年來,核電作為我國能源戰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深入研究核電發展戰略,提出科學合理又實際可行的發展目標、實施路徑,以及與其它新能源相匹配的發展策略,對我國核電事業平穩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1]。
我國核電裝備產業發展屬于當前受宏觀政策調整影響較大的新興產業,其不但主要依賴于國家政府的宏觀政策投資引導與產業補貼,同時也可能會直接受到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污染管理等多種宏觀政策的直接影響。目前,中國智能核電裝備產業仍處于穩定健康發展的核心階段,整個經濟發展的增速依然可行。其中,2020年,全國累計發電量為74170.40億千瓦時,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3662.43億千瓦時,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94%,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發展差距。除此之外,我國大型核電裝備產業的快速發展緩慢一個主要的根本原因就是項目投資的長周期以及相關技術手段成熟度等多個方面的周期因素,這些周期因素如果依靠宏觀政策并不完全能夠徹底解決,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較長的市場適應期。
技術成熟度高低是影響我國促進核電裝備產業持續發展主要的一個限制性影響因素。從客觀角度看,我國第二代核電設備產業的整個產業發展鏈比較成熟,除了第二代大型核電設備技術改造過程中殘留的不利影響外,大部分核電企業都經過技術改造,成為第三代核電設備設計、施工、組裝配套,提高了目前我國核電產業鏈的完整性,同時,核電產業鏈在發展升級過程中對產品進行了標準化規范,以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為核電企業快速規模化生產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
從核電產業重點分布圖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大型核電裝備行業的重點分布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如浙江、廣東等。如果需要以一個省為計算單位進行數據分析,我國核電站可以分為廣東、浙江、江蘇、遼寧等,我國核電設備的制造主要集中在四川、上海、黑龍江等多個地區。
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效應是大力推動我國現代核電裝備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關鍵。在一座核電站的規劃設計修建過程中,營運的技術門檻高、安裝技術難度大以及核電技術自身的高度封閉性等諸多因素都可能是核電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技術阻礙。目前,從整體上看,我國核電產業仍然呈現出國企壟斷、民營企業逐漸發展的階段,其中國有企業的主要代表有中國廣東核電集體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東方電氣等,而民營企業包括臺海核電、應流股份、上峰股份等。此外,從整個行業的經濟效果來看,目前企業投資資金限度、建設投資規模等多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整個行業的經濟效益結構分化十分顯著,一些企業連續多年虧損,而另外一些大型企業則仍然具有較強的行業盈利控制能力。
核電技術產業化是指將利用核能能源轉換后作為其他商業能源用電的技術生產者、協作者的數量總和,是一個以核電站為核心的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群結構,包括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公共組織等經濟實體。核電工程技術服務產業鏈中大量技術環節之間存在著上下游之間技術服務關系和相互之間技術價值的對接實時信息交換,上游相關技術服務環節向下游相關技術服務環節及時傳遞輸送反饋相關技術產品或提供技術相關服務,下游相關技術服務環節向上游相關技術服務環節及時輸送反饋相關技術服務信息。核電站可以促進鏈內各節點企業間的合作,推動核電技術的創新和核電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核電工程是構成我國現代能源供應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分支,也是我國新能源的重要結構組成的一部分。目前,我國核電行業-核電站運營企業的數量不多,因存在嚴格的行政準入門檻、資金門檻和技術門檻等,主要公司包括:中國廣核、中國核電、國家電投大唐發電等。其中,中國廣核、中國核電的核電業務布局最廣,這兩家企業重點布局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其他上市公司則基本通過參股方式參與核電業務的經營[3]。
核電項目是產業技術成熟的清潔能源,具有項目建設周期長、投資規模大的重要特點。核電項目建設不僅不能充分發揮國家穩定能源投資的重要作用,而且近5年來不會大幅增加能源供應轉換能力,但對促進今后清潔能源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核電發電電力資源優勢在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環境友好、高效、穩定,通過每年節約電力,具有千萬小時的使用時間、經濟性等多電力資源優勢。作為一種零碳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國家綠色核能電源之一的新類型,核能發電對于實現節能高效減排和碳排放來說具有一種完全不可替代可以得到替代的重要主導作用。
3.1.1 成熟可靠的技術
我國現代核電技術產業發展屬于國家高新產業,其對于核電技術的運行穩定性、可靠性都已經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經歷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通過實踐學習、自主創新研發等多種方式,已經基本掌握了一套相對先進的現代核電設備生產制造技術,大多數核電設備都已經可以通過國產的方式來直接獲取,技術成熟度之高可以準確說已經是支撐我國現代核電裝備產業的重要核心技術競爭力構成要素之一。
3.1.2 經濟效益
結合前期調查研究以及結果分析來看,我國的大型核電成套設備以及規模化應用程度較高的核電產業都已經可以長期獲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通過實現規模化研發生產,可以顯著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發電量,更好的有效滿足東部發達區域的電力供應發展要求。
3.1.3 營運經驗
我國著名的秦山核電站自運營以來已運行近40多年,沒有發生過二級以上的核安全事故,因此相關核安全因素的質量管理水平、技術流程管理創新能力和企業運營管理經驗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無疑是核電產業發展核心綜合競爭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30年前中國要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業內稱之為“30/60”的氣候目標。它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對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并將在經濟、能源和環境方面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深刻的影響。
3.2.1 政策支持
核電重點企業是指屬于國家類型的核電企業,所以通過國家政策的產業引導與政策支持也就可以有效的促進該核電行業的健康發展。根據近年我國目前我國私有核電裝備產業的綠色發展總體現狀情況來看,通過地方政府的各項政策扶持引導已經基本實現了大批規模化的項目鋪設,但是依然普遍存在國企壟斷的尷尬局面,下一步我們需要繼續加強針對私有核電企業的政策引導與政策上的扶持,實現百花齊放的綠色發展產業格局[4]。
3.2.2 融資能力
我國核電裝備產業的快速發展中私有企業則主要依靠通過個人直接投資等其他方式資金來融資建設,由于企業融資的發展渠道較為狹窄,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直接限制了核電行業的持續發展增長速度,需要進一步不斷提升企業的綜合融資建設能力,拓展企業融資建設渠道,更好的有效完成企業融資建設任務。
目前存在我國出口核電機組產業基本都主要分布于東部沿海經濟區域,這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沿海區域對于利用電能的開發需求較高,就近投資建設的核電效益相對較好,另外也是由于我國出口核電機組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生產線的效益仍然可以長期得到充分保障。未來幾年我國現代核電裝備產業依然可能會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通過適當的西部地區遷移方式來快速進行東部壓力點的轉移,逐漸逐步形成東西方共同融合發展的新產業格局。
我國現代核電制造產業本身就是屬于產業技術升級導向性新興產業,所以對于產業技術升級節能改造的需求敏感性較強,需要不斷的積極投入資本力量來大力進行產業技術升級。目前現在我國已經基本建成了大量第三代大型核電相關技術應用為主要基礎的核電產業創新群體,并向著第四代大型核電相關技術進展發起巨大沖擊。通過進行技術升級以及改造,可以有效確保核電設備的產品技術性和先進性,對于獲得更好的設備取得用于全球重大核電項目建設的國際市場也可以具有一定的促進幫助。
“碳達峰、碳中和”改革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系統性深化變革,要把打造碳達峰、碳轉化中和改革納入國家生態社會體系建設三大整體戰略布局,拿出改革勁頭,如期順利實現2030年前后的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在“碳達峰碳中和”日益成為全球新的政治認同和國際政治經濟利益博弈手段的情況下,中國提出的“30-60”這一目標將對未來全球社會政治經濟社會格局發展帶來深刻的重大變化。因此,大幅度地加強核電對于加快助推我國實現每年碳達峰值的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同時,對于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同樣意義重大。隨著我國三代核電技術的“華龍一號”的杰出代表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和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2號機組相繼商運,體現了中國在核電運營上的一大進步,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核科技水平之一[5]。
中俄兩大跨國共同合作投資建設的田灣核電站7、8號機組和徐大堡核電站3、4號機組近日舉行項目開工驗收儀式,并且通過視頻連線一同見證了開工儀式。此次合作開工,不僅展現了兩國對于疫情的有效控制,也代表著中俄關系正處于高度友好水平。和平利用核能是中俄全面戰略合作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俄方相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中俄始終按照最嚴苛的標準進行建設管理,所有項目都按照最高安全標準進行檢測。今年新批復的核電建設項目將以第三代大型核電工程技術項目為主,建造建設成本今年有望從1萬元/千瓦大幅提升一倍至1.5~1.7萬元/千瓦。電力管理體制制度改革對我國核電行業影響較小由于核電政策優先支持,核電行業優先能源調度和國際電價優先保護,所以我國電力管理體制制度改革對我國核電行業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核電安全產業的持續發展進步離不開核電科學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核電發展的這個過程當中,需要不斷實現我國最大限度的核電可持續發展,根據實際發展情況來研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核電發展政策措施,保證我們這個國家的重大核電安全事業發展可以繼續發揮其巨大的帶動作用,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大力開展發揮其宏觀經濟效益和其他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