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華
清遠市凱譽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廣東清遠 511500
電能仍然是人們生產、生活的主要能源,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電能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迎合人們不斷增長的需要,輸電工程的建設改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著。而輸電工廠時效性較強,同時施工周期較短,作業強度大,需要室外工作,因此工程施工質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安全事故頻繁出現。因此,在進行輸電線路工程施工的時候,必須明確具體的施工管理流程,促進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做好施工工程的鱷梨劃分,重視施工環節存在的技術問題,真正做到“對癥下藥”處理好這些技術問題,降低人員損傷,提升施工質量[1]。
開展輸電線路工程項目建設,保障避雷效果理想,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架設避雷線,當然架設避雷線也是可靠程度較高的避雷方式。當出現雷電天氣的時候,避免雷電將導線擊中,最關鍵的是達到分流目的,經過桿塔的電流越來越小。輸電線路作為區域順利通電的前提,因此一定要將接地以及防雷工作做到位,防止雷擊引發的跳閘故障的發生,降低對人民平時生活及生產用電造成的不利影響。
建設輸電工程項目過程中,天氣狀況是影響輸電線路建設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值得關注的是,工作人員需要將相關資料內容收集全面,確保在天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進行施工。初次勘測的時候,設計人員需要定期觀測施工周邊氣象觀測臺,確保施工區域氣候條件和施工氣候信息得以詳細了解。末次勘測的時候,保障勘測仔細程度的提升,尤其是特殊地貌,更需要避開可能出現泥石流或者暴風雨的區域,提升輸電線路建設的高效性與穩定性[2]。
分析輸電線路工程常用施工技術,線路基礎施工技術首當其沖。線路常用的基礎形式包括巖石錨桿基礎、巖石嵌固式基礎、灌注樁基礎、人工挖孔樁基礎等等。鉆孔灌注樁有既定適用條件,在對承載力有極高要求的沖刷河床或者穩定程度欠缺的河道位置有廣泛應用,憑借其操作簡單、設備投入少等優勢受到人們青睞。但是鉆孔灌注樁施工,很多時候需要在地面下展開,導致其施工過程并不能直接觀察到位,所以使得樁身質量檢驗工作開展起來困難較大。巖石錨桿基礎主要應用在山區巖石地質條件下,將原狀巖體力學性能發揮到位,其抗撥功能較佳,結構自重較小,減少對周邊自然植被的傷害。人工挖孔樁基礎主要適用于無地下水或者地下水比較少的黏土、粉狀黏土或者黃土層之中,其無需較大的占地面積,同時土石方開挖量并不大,產生的棄土量也很少,并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太大干擾,但是缺陷是施工承受的安全風險系數相對較高[3]。
應用頻繁的鐵塔組立方法包括吊車組立、內懸浮內拉線抱桿分解組立等等。吊車組立鐵塔作為常用形式,操作起來相對簡單,同時安全性較強,施工效率相對理想。但是受到機動性影響,難以在山區、沼澤等地帶使用吊車組塔。倒落式抱桿整體組立拉線桿塔應用的起吊系統主要包括吊點繩、制動繩等等,使得工機具優勢高效凸顯,拉線桿塔在地面位置實現整體組裝操作,使得施工質量得以切實保障,高空作業減少,施工安全風險降低。內懸浮內拉線抱桿組塔適用于施工場地緊湊,不受地形條件影響的區域,工器具比較簡單,但是缺陷是內拉線受力會對塔材結構變形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4]。
線路架設施工技術主要包括張力放線及非張力放線。其中對于張力放線而言,往往使用一牽N。伴隨著越來越多新型技術手段的應用,人力獲得了極大解放,施工效率高效提升。張力放線導線加深整個過程均處在架空的狀態,有效降低導線損傷的發生,與此同時,導線下落地對自然植被、環境保護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一牽N張力放線在界面較大,多分裂導線架設施工中較為常用,運用一牽N牽張系統展放多分裂導線,選擇同步方式進行展放,保障子導線弧垂一致。遙控無人機展放初導繩具有應用廣泛、飛行精度理想、可操作性強、糾偏水平高、飛行成本低、安全系數高、對環境干擾小等優勢。
城市基礎建設工作的高效展開,使得地下管網的密集程度越來越高,對混凝土澆筑質量要求不斷提升。電力管廊表現出來的優勢凸顯,在開挖面積受限、工期要求高的市區更是適用。頂管施工、拖管施工等非開挖式施工技術的成熟,使得電纜通道施工方式的豐富度進一步提升。電纜敷設常使用人工牽引、機械牽引等方式。對界面大的電纜適用電纜輸送機和人工結合的敷設方法,分散牽引力,有效控制側壓力,規避敷設過程對電纜造成的機械損傷。
輸電線路正式施工前要結合具體的設計方案以及假定的方案,校驗線路排序,特別是聚焦到將量的水平、垂直、三角排列關系等方面,必須結合具體的設計方案完成審核工作,確保每一條輸電線路間保持合理的距離,不同型號的電氣設備安裝距離同運行狀態需要的安全距離相吻合。做好輸電線路問題的預防工作,科學設定對應的運行參數。但是校準工作開展環節,時常出現專業水準差,線路校驗工作誤差大等情況,這就使輸電線路施工技術落實的科學程度與準確程度受到直接影響[5]。
正式進行輸電線路施工前,結合具體情況明確設計方案,尤其是電力塔形的選擇更是輸電線路設計者需要面對的大問題。設計者考慮工程實際,明確恰當地塔形,綜合考量搭建落差問題,這樣才能夠確保線路整體施工質量。但是部分設計人員的專業水平不高,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就完成了塔形的選擇,導致選擇不當情況的發生,線路施工環節很容易發生電塔倒塌的情況。
當前環節,T連接方式仍然是輸電線路施工環節常用的線路連接方式。T連接方式需要操作人員在進行連接操作的時候規避由于相位改變引發的數顯線路故障頻發的情況。但是實際施工現狀并不理想,受到技術人員施工水平的限制,難以規避施工失誤情況的發生,使輸電線路連接的規范程度受到極大影響。
基礎施工技術作為輸電線路工程項目基礎施工,指的是塔桿施工環節,預埋在地下的部分或者是桿塔基礎施工,應該保障桿塔運行的可靠性與連續性,防止桿塔傾斜或基礎下沉情況的出現,最關鍵的是保障基礎施工質量與具體要求相契合。開展施工作業,可供選擇的基礎施工方式較多,常見的有聯合基礎、階梯型基礎等。具體施工方式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例如當流砂地理條件下,盡量避開階梯型基礎,因為基礎施工環節,需要埋置較深,所以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澆注料,一旦處在流動性砂質中,基礎施工質量無法很好的保障。所以應該選擇底板大且薄的大板基礎[6]。選用該基礎施工方式,對比階梯型基礎,實際用到的鋼筋數量較多,當埋置深度較小的時候,施工成型概率高。成型難度大的流塑性黏土和細砂石桿塔位基坑施工比較便捷。當埋置深度淺并且開挖難度較高的時候,要選擇聯合基礎,如此一來可以有效承受土體上撥壓力帶來的彎矩。
桿塔指的是輸電線路工程項目架空環節,用于支撐電線的物體。輸電線路工程項目施工環節,桿塔選擇的合理性及結構形式的恰當性非常關鍵。桿的主要結構包括預應力混凝土桿以及普通鋼筋混凝土桿,為施工、運輸帶來極大便利。但是預應力混凝土桿機構性相對理想,所以在平原地區、丘陵地區等有著廣泛應用。具體實踐環節,受到自身優勢的作用,普通鋼筋混凝土桿漸漸被淘汰掉。鐵塔往往應用在垂直間距較大并且布線線路難以合理設置電線桿的情況下。對桿塔組立方式而言,主要包括兩大類,分別是整體組立以及分解組立。一般來講,預應力混凝土桿組立選擇的是整體組立的方式,單件質量比較大,因此桿身與桿身之間的連接方式是焊接[7-8]。
架線施工技術的標準為展放方式,將架線技術細分為拖地展放以及張力展放兩大類。拖地展放指的是將電線放在地面,然后完成布線操作,借助人為形式為其提供需要的動力。架線技術需要較大的人力支持,同時布線效率并不高,而導線實際磨損率相對較高。進行張力展放的時候,需要充分利用機械設備,這樣才能確保導線張力充足,此外,也是為了同交叉物保持安全距離使用的放線方式。此類架線施工技術效率相對理想并且導線的磨損率并不高,但是對于施工作業展開益處不大,實際成本較高。進行架線施工操作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問題。保障放線劃線輪半徑不小于導線半徑五倍;高度重視導線檢查工作,尤其是斷股及磨損等問題。兩導線連接的時候,保障導線規格尺寸同扭絞方向保持一致;規避放線線路較緊的情況,做好反向拉線安裝工作,保障桿塔基礎及結構的完整性與穩定性。桿塔基礎施工質量需要同設計要求相契合[9]。
高度注重巡視以及檢查環節遇到的問題,及時將缺陷消除,想方設法提升設備的完整性,做好事故預防工作,提升線路運行的高效性與安全性。由于自然災害引發的停電事故,需要及時檢修。開展事故搶修作業,將變動工程項目圖紙及時補充完善,及時上交給運行部門,做好資料的保存和歸檔工作。輸電線路停電檢修施工環節,采取針對性的安全舉措,由于線路以及變電站開關處在相連狀態,很容易來電。輸電線路停電檢修,選擇第一種工作票,嚴格遵照送電線路停電工作規定完成相關工作。施工作業之前,檢修施工人員一定要做好與調度的聯系,獲得作業許可。然后結合待檢查施工線路實際完成驗電操作,保障線路不存在電壓,將短路接地線掛在線路施工點兩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接地應該使用軟銅線并且界面要大于25平方毫米,這樣一來才可以保障短路電流即便處在短路狀態也不會被燒斷。此外接地線接地端應該運用金屬棒完成臨時接地,直徑要大于10平方毫米,進入地中的深度要大于0.6毫米。輸電線路檢修施工作業結束之后,線路檢修施工者以及檢修材料、工具等要與桿塔、導線、絕緣子等保持距離,然后將接地線拆除[10]。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用電需求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電力建設工作也在高效推進。因此電力施工企業一定要想方設法提升技術水準,保障輸電線路工程質量符合時代發展需要,保障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高效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