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濱隆 譚亞楠
重慶巨能建設集團四川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建筑安全標準化管理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管理體系,其相關工作的落實應建立在具備完善的法律和安全規章制度基礎上。同時為進一步保證施工的安全性,安全部門還可結合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工程施工需求的安全管理辦法,體現建筑安全標準化管理的系統性特點。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項綜合性項目,安全管理人員需結合現階段工程的施工環節、施工流程等內容進行分析、檢查,并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標準制度,以便施工管理人員按照標準對施工人員的操作進行管理,減少由于人員操作失誤而造成的損失。
建筑工程不同施工階段均應做好相應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參考安全管理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建筑安全標準化管理:確保施工人員嚴格按照相關施工規范操作;確保施工設備和施工材料質量、性能等符合施工要求;確保工程施工各階層的管理人員均能發揮自身職責的作用。
由于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周期較長,決定了建筑安全管理標準化的實施具有長期性,貫穿于工程施工準備階段至竣工階段。同時項目管理人員開展安全標準化教育工作也是持續性的,因施工人員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為確保每位施工人員均能樹立清晰的安全意識,需不斷開展安全標準化管理教育工作。
建筑安全的實施操作標準化制度的編寫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施工企業不僅要認識到安全標準化管理機制的重要性,還需結合相關的管理標準及施工操作規程建立長效安全標準化管理機制。為了提高建筑安全標準化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不僅要對各部門的管理人員制定規范的操作規程,還要完善安全管理的監督和考核制度。例如,某建筑企業為了完成機場基地配套設施二期項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既要保證建筑施工時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又要全面提高建筑操作時的安全與標準化管理水平。在這樣的情景下,企業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更新了施工技術和設施設備。此時,建立長效的建筑安全標準化管理的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達到提高建筑安全標準化管理質量的目的,并在此基礎上對項目環境、施工人員、操作規程、項目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進行調整。
環境安全標準化是指通過安全文化建設、關注職業健康、做好應急管理等手段營造安全生產的工作氛圍。關注職工的職業安全健康,篩查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機組運行噪聲、工頻電場,并根據檢測結果,合理制定運行巡視流程,減少接觸時間,并進行必要的安全告知。每年組織職工職業健康體檢,為職工提供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如安全帽、耳塞、救生衣等,改善和提高生產生活環境,保護職工身體健康,防止職業病危害發生,職工安全權益保障率達到100%。另外,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體系,編制《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包括1項綜合預案,防汛預案、防御臺風、反事故預案等3項專項應急預案,高處墜落事故、機械傷害事故、觸電事故等10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應急預案齊全,具有可操作性。
企業需要制定建筑設施、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對各個部門所用項目的維修計劃進行統一匯總,制定定期設備維護計劃。為設備安排專職管理人員,構建設備管理網絡,針對自有、租賃等設備進行統一臺賬管理,保證設備管理工作無遺漏。無論是現有設備還是新進設備,都應該結合設備使用說明書對設備操作規程進行完善,并按照設備操作規程的內容對相關部門、人員進行業務考核。從設備進場驗收一直到報廢出場,都應該對其設備進行定期安全檢查及維修保養。對于特種設備來說,則應該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條例的要求進行管理。
①現場管理。結合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圖紙,制定相應的現場平面布置圖,并在其中明確施工區域、生活區域、辦公區域等,同時將其放置在施工現場的入口處,以便相關人員瀏覽;在重點施工部位或危險性較高的位置,安裝相應的安全警示牌,以起到警示、保護的作用[5]。②臨時設施管理。施工現場所搭建的食堂、洗浴間、宿舍等臨時設施均應具備完善的消防條件,同時還應符合節約環保的理念。③施工物資管理。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機械設備等物資均應實行分區堆放、分類堆放的原則,并嚴格按照平面圖進行布置,同時針對一些特殊性材料或設備需采取相應的防潮、防火措施。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措施是基礎,且建筑安全標準化管理的實施已成為促進建筑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標準化管理體系基礎上,建筑單位、施工單位及管理人員需加強合作與交流,并采取針對性措施對施工全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為工作人員提供安全放心的工作環境,為業主提供安全舒適的住房,進而真正實現建筑安全工程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