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靜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孫老家鎮政府 山東菏澤 274414
林業生產是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之一。林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要發展林業,必要從基層林業做起,提升林業生產技術,做到林業生產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和諧并行。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
現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上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也不斷增長,不僅需求量增大,對林木的質量要求也大大提升。但是林業生產的一個基本規律就是生產周期長,這與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變化規律背道而馳,這就使得林業生產在激烈市場缺乏應對能力,導致在變化萬千的市場競爭中失去了先機。這也就要求我們林業生產者要加強對市場變化的預測能力,科學管理,科學育苗,為市場提供優質苗木,滿足市場需求,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2]。
關于苗木品種的問題,最主要就是苗木的品種過于單一,不能滿足現代市場上對苗木的多樣化需求。另外就是苗木的培育和成長,至少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要培養優良樹種,需要較長的時間和周期。這就導致了我國現代林業發展中,苗木品種單一,缺乏優良品種,限制了林業經濟的發展。
我國的林業生產的管理方式還是比較粗放的,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模式。首先是管理者只顧眼前利益,沒有從長遠的發展著手,制定長期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導致林業優秀的從業人員大量流失。關于林業的生產管理也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土地選擇不當,導致苗木生長不佳;交通滯后,運輸不便,成本增加。過度精耕、過度施肥,苗木間距不當,致使苗木質量不佳等問題較多。
傳統經營方式缺乏對市場的調研,因此無法精準地把握市場動態。容易出現種植計劃與市場需求不符的情況,造成木苗滯銷等問題。再者,在優質木苗的培育和研發上,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而自然的優質木苗又比較少,價格也高,這就難免會導致林業產業成本大量增加,難以獲得較好的利潤。再加上,林地承包的成本日益上升。林業生產的從業者的積極性也將大大減弱,導致惡性循環。
目前的林業生產中,苗木的選種質量不高,與市場的需求偏離,數量不足。同時林業建設時,苗木規劃的類型品種不多,苗木的更新也不及時。而且林業的管理,生產方式也相對落后,導致林木質量不高。而且一些林業單位單純擴大種植數量,而不注重苗木的質量和市場需求。
加強市場調研,了解市場行情和市場需求。從而調整林業生產的規模,選種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苗木。既滿足了市場需求,又讓林業生產者獲取了利潤,一邊投入到未來的生產中,促進林業生產的發展。
根據市場需求和未來的長期發展目標,培育優良的苗木品種。首先,可以引進培育更多的苗木品種,實現苗木種植的多樣化。再者對現有品種進行改良,使其成為品質更優的品種。
從大的方面講,國家相關林業部門要制定長期的林業發展規劃,制定長期的發展目標,統領全國的林業生產。從小的方面講,基層林業單位要根據國家發展規劃,細化林業管理方式和標準,為林業的生產和發展提供系統專業的指導和規范。
首先,堅持適樹適地原則。苗木生長周期長,所以苗木的品種選擇和種植地點的選擇一定要合適,不然將會影響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林業發展。種植地選擇要有良好的灌溉排水條件,良好的土壤氣候環境,便利的交通等。其次,要科學合理地培育林木。選用合適的整地方法,可進行塊狀或條狀整地,設置水土保持帶,適時復墾或整地,發展林業的同時保護植被和環境。肥料的使用要科學合理,適量施肥,盡可能使用有機肥料,少用化學肥料。做好幼林撫育的工作,在做好除草、灌溉、松土、除蟲等一系列措施之后,在進行封山育林。嚴格控制樹木的砍伐,設置合理的間伐,既要保證林業的經濟效益,又要達到良好的生態效益[3]。
現代林業的發展,必須與時俱進,依托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林業人才。林業生產在選苗、育苗、苗木養護,還有種植時的土地整理、種苗栽培、施肥、扦插、嫁接等都是看似簡單,實則都需要專業技術的護航,才能提高林木的生產效率。而優秀的人才,帶來先進的林業管理和生產銷售等方面的先進理念和先進技術。引進培養人才,才是促進我國林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保障林木的種植規模和質量是我國林業部門相關人員的基本任務和主要責任,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所以,這也要求相關的林業人員要對林業生產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展望,總結經驗,明確責任,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另外,在林業生產制度上也要加大完善力度,制定明確的獎懲制度,對林業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的整改。對發生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后,要善于總結分析,對癥下藥。
綜上所述,林業生產發展所需的時間比較長,想要促進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難度依然比較大。所以,在今后的林業經營管理中,一定要積極思考和采用相應的辦法和措施,解決林業生產的難題。只有這樣,林業生產才會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