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方 孔麗萍
齊河縣胡官屯鎮農技推廣服務站 山東齊河 251100
隨著現代生物科技的廣泛應用,新品種改良得以實現,傳統的資源依賴性應用向科技化轉型。生物技術是農業范疇新興的一種高新技術,近些年在我國得到了科研人員的高度重視,給農業生產帶來了非常可觀的發展前景。現代農業生物技術重點被應用于植物品質的優化改良、抗性、能源短缺以及生物農藥等方面,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現階段,人們生產生活中需加以重視的問題就是身心健康、能源利用以及環境等問題,而生物技術的出現大幅度解決了這些問題,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物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高科技,不僅是農業發展的基礎保證,更關系其他產業的穩固發展。生物技術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能培育高品質、高產量、高抗性的農作物。②生物技術對禽類、獸類、魚類以及林業都有重要作用,能為畜牧業培養優良的品種,優化畜牧業發展。③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能源持續消耗問題一直是人類面臨的巨大問題,而生物技術不僅能遵循自然規律培育可再生資源,還能充分利用各資源,促進能源的再利用,有效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
將生物技術應用于農業種植過程中,不僅可以使農作物的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還可以使農作物的產量增加。雜交育種技術在我國已經具有很長的應用歷史,該技術在農業種植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雜交水稻還是雜交玉米,都可以顯著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該技術操作簡單,一般是通過控制生物體細胞中相同類型的遺傳因子,讓遺傳因子之間的獨立性得以有效保證,如果后續進行配種,遺傳因子會產生分離的狀態,同時也會隨著配種不斷向下一代進行遺傳。應用雜交育種技術還可以使農產品的質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與當地土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進行科學應用。我國的農民很早就已經和雜交農作物進行了密切接觸,所以雜交育種技術可以被快速接受,使該技術得到了更好的應用和推廣。
生物農藥主要是利用代謝產物或生物活體,對特定農作物的有害生物展開滅殺,也可以將其稱為天然農藥,與化學農藥進行對比具有本質區別。過度使用化學農藥不僅會對當地的環境產生污染,同時長期使用農藥也會導致目標群組產生抗藥性,所以傳統化學農藥對農作物的應用范圍和作用正在逐漸減小。而生物農藥屬于一種天然藥劑,農藥的使用劑量一般較低,而且其靶標種類比較專一,雖然與化學農藥相比,成本較高且效果較慢,但并不會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影響,在整個農業種植領域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比如針對棉花蟲害采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其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從非洲毒蝎中提取毒素,通過基因重組將其制作成生物農藥對棉鈴蟲進行噴灑,該蟲會立刻掉落并在48h內死亡。同時,應用生物農藥并不會導致害蟲出現抗藥性,有著良好的綜合治療效果。
生物技術利用組織技術研制生長激素以及農用疫苗,以防蟲、殺蟲,有效達到了保護環境的效果;同時,利用細胞的移植技術將花蕊以及子房從本體中剝離,研制再生植物,這種再生植物更具穩定性,不僅加速了植物的生長,還能提高植物的品質。另外,利用生物技術中的細胞融合方式進行各種植物的雜交培育,大幅度加快了植物的生長速度,代替了某些生長過程較長的植物,有效保護了植物的種源,促進了生態平衡。
轉基因技術,也是現階段應用廣泛的生物技術之一,比如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土豆等,其是通過基因重組形成新的生物品種,使生物品種基因更加優良,更加適合其生長環境,從而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有助于提升其產量及質量。比如轉基因玉米,其通過基因重組,使玉米本身的抗病蟲能力及抗災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同時使玉米其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改善。但轉基因技術目前爭議頗多,其中主要集中于影響生物多樣性及食品安全方面,但這其中多是跟風的謠言,尚無證據證明其影響生物多樣性及食品安全,因此這些技術也應得到推廣。
①建立單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單位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對照本單位學科布局和科研工作特點,建立科學、嚴謹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形成包括生物安全相關管理辦法、管理手冊等管理體系文件,其中至少應涵蓋風險評估、設施設備管理、人員管理、實驗活動管理、實驗動物管理、材料管理、菌毒種和樣本及標識管理、內務管理、生物安全保衛、安全檢查、“三廢”管理等內容。②建立團隊生物安全內控體系文件。團隊根據單位管理制度,結合科研實際情況,編制必要的標準操作規程等安全內控體系文件,明確使用權限及資格要求、潛在風險、防護措施、安全操作方法、試驗記錄等。③建立生物安全配套設備體系。在典型的科研平臺、基地,統籌考慮具體涉及生物安全的科研工作需求,適當提前預判,靈活、全面地配置專業的風險防控裝置、共性的人員防護裝備。
農業生產中,利用生物技術能有效轉變生產方式,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高效生產高質量、高品質的農作物,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達到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目的,提高農業生產資源的利用率,有效減少環境污染,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維持生態平衡作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