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麗 牟崇剛
中國航發貴州黎陽航空動力有限公司 貴州貴陽 550081
謀求高質量發展,提升體系運行效能,成為現代企業追求的目標,隨著技術進步、產品升級,顧客要求提升,體系現狀存在諸多的不適宜。首先,質量管控不細、質量管理模式較為落后,產品質量與顧客要求存在差距,體系運行效能不高,嚴重阻礙體系運行水平提升。其次,質量管理要求與業務流程融合深度不夠,預防改進缺乏系統性和主動性,基于風險的思維尚未完全建立,防錯技術運用不夠深入,導致產品質量一致性和穩定性不高,嚴重制約產品質量提升。
按照GB/T19001標準,體系建立宜采用過程方法,融入風險思維理念要求,強化預防長效機制建設,發揮體系的糾正、預防和防錯功能,達到被動檢驗把關管理向全面質量管理、主動和拉動相結合式管理,由事后堵漏向事前控制轉型,促進產品實物質量不斷提高的目的。
(1)確立改進原則,實施持續改進。依據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結合組織的戰略發展規劃、產品特點、規模及結構,系統識別過程,理清職責,優化資源配置,以提升體系運行效能為目標,創新體系構建理念、思維方法,做好體系定位,以“創新起點高、體系融合深、管理控制實”的構建原則,采取過程方法,結合PDCA循環和基于風險的思維,梳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推進質量要求融入科研生產、業務流程,重構科學實用的質量體系文件構架,形成以產品實現過程相關業務流程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具體為:一是創新方法理念,改進起點高。緊跟現代質量管理理論,對照先進標準,向國內外先進標桿看齊,應用先進質量管理理念、技術、標準,構建與質量方針目標一致、職責分工清晰、運行機制協調、資源配置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形成流程驅動、方法要素融合、信息技術支撐的質量管理體系構架。實現質量管理端到端流程優化,反應高效快速,過程高效受控,質量保證能力強,滿足企業發展的質量管理需求。二是改進措施強,過程管控實。針對體系運行存在的薄弱環節,分析找準原因,采取針對性舉措和有效管控手段,攻關改進加以解決,充分發揮體系監視、測量和分析的功能,為質量精細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發揮體系的糾正、預防能力,以及發揮好體系的風險防范功能,有效識別、化解和規避風險的能力。三是質量要求實,業務融合深。按照“業務誰主管、質量誰主抓,責任誰承擔”的“三誰”質量責任機制,將質量管理要求融入各業務過程,重點抓實技術與質量的融合,使質量管理要求貫穿于技術工作全過程,以技術推動質量體系運行水平的提升。
(1)領導決策推動,確保預期結果。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實施和持續改進,各級領導作用舉足輕重,領導通過履行質量承諾,有效發揮作用,確定質量方針和目標與企業的環境相適應,與戰略方向一致,使體系要求有效融入各業務過程,促進過程方法和基于風險的思維應用,促進全員積極參與,提供配備的資源與發展戰略、產品實現協調一致,確保實現質量管理體系預期的結果。
(2)明確宗旨戰略,確立方針目標。依據國家軍隊質量法規、顧客質量管理要求,確立質量宗旨和發展戰略,準確定位、構建體系,從質量管理機制、創新管控手段方法、強化質量風險防控等方面入手,對影響體系實現預期結果能力的各種內外部因素、顧客及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進行系統分析、綜合評價,提升質量核心競爭力,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實現高質量管理發展,確立質量方針和目標。
(3)強化理論培訓,打牢創建基礎。正確理解標準要求是體系建立的重要環節,是體系建立的基礎保障,采取分層級、有重點、多角度、重實操的全方位人員培訓,重點對各級領導、質量管理人員、業務系統骨干實施培訓,使人員正確理解標準、掌握標準、用好標準,成為體系構建骨干,擔當起體系建立的帶頭人,成為標準宣貫、體系運行維護的推進者和監督者,為體系建立創造良好的條件。
體系構建以顧客及相關方需求為導向,作好定位,確立目標,做到科學前瞻,滿足當前和未來發展需求。從業務流程入手,系統梳理識別過程,優化資源配置、明確職責權限,實現體系要求落地執行。從質量管理機制上,深化業務融合,提高文件質量,關注可執行好操作,細化到唯一的理解,并通過強化培訓,系統解決體系末端執行“最后一公里”,解決“兩張皮”問題。
(1)系統梳理整編文件,構建質量管理標準框架。按照借鑒、汲取、融合、前瞻和創新的思路,采取自上而下方式對標梳理過程,識別所需文體,自下而上系統梳理體系過程及標準,細化明確質量管理要求,確定體系文件構架,將體系文件與國家軍隊相關質量標準法規全面銜接。其次,依據確定的體系框架,按照全面貫徹執行好、持續改進效果好、接口統一操作好的思想實施體系改進。
(2)創新績效測評機制,指標引領導向。一是建立指標監控考核體系。指標應貫穿全過程,互為聯動,可測量、可監視和可考核,指標內涵清晰,反映體系全貌。將質量指標分解落實與績效掛鉤,做到上有目標引領、下有考核推動,壓實質量責任,質量自主保證,促進體系有效運行。二是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機制。制定質量指標考核辦法,考核內容具備可測量、可執行、可操作,針對性強。按照 “主管主責、分工負責、統分結合”的質量責任機制,制定具體的質量指標分解和考核細則,實施精細管理。三是落實“三誰”責任機制,使質量管理要求得到有效落實,明確并細化規定,使過程管理無真空、無氣泡、無漏洞。
建設質量文化,大力培育全員“一次把事情做對”行為養成,通過質量宣傳教育、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等質量活動,促進全員參與,促進質量文化融入體系全過程,實現體系文件制度得到正確理解與不折不扣貫徹執行,質量要求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