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興
內蒙古蒙西煤炭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烏海 016000
煤礦開采是現下煤炭企業的主要經營項目,對于企業經濟效益往往有著直接影響。尤其是煤礦開采本身具有較大的危險性,如何處理好煤礦開采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成為企業所關注的重點。為了較好的預控風險,保證煤礦開采安全,企業就必須要構建安全管理評價系統,提高安全管理實效性。因此,聯系實際分析對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系統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對于煤炭企業而言,煤礦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關系著企業今后的經營與發展,以及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對于企業發展而言至關重要。為了更好的滿足新時期下煤礦安全管理要求,風險預控就必須要納入到企業的重點考慮范疇,以此為基礎構建煤礦安全管理評價體系[1]。通常情況下,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主要是對過程的管理,針對一些有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的因素進行辨識,然后將這些風險進行分類,精準給出具體的預防措施與信息檢測方式,從而對這一風險、隱患信息等作出詳細評價,及時采取有效的預警措施,制定動態的防控策略,從而在最大程度上規避煤礦安全事故。具體而言,大致包括五大基本版塊:①風險預控管理版塊;②組織保障管理版塊;③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版塊;④管理要素管理版塊;⑤輔助管理版塊。每一個版塊都會具有對應的系統,每一個系統均具備一定的考察指標以及考察標準,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識別風險,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煤礦安全管理有效性。根據整個系統的運行情況來看,煤礦安全風險預控評估方法通常可以分為兩種,即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利用監控系統對煤礦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實現風險識別的多元性,避免出現風險遺漏影響煤礦安全管理質量,為煤礦安全生產提供保障[2]。
基于此,不難發現風險預控與現下煤礦開采、生產安全有著密切聯系,除了要構建基本的技術系統框架以外,還需對評價方法進行詳細規劃,確保安全管理評價具有可參考價值[3]。
煤礦安全管理在實施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風險,因此在整個系統中,安全風險也會分為多個等級。只有確定安全風險等級以后,才能方便做好相關處理:Ⅰ級風險,即紅色風險,一旦發現必須要馬上采取整改手段與措施;Ⅱ級風險,橙色風險,必須制定措施進行控制管理的級別;Ⅲ級風險,黃色風險,需要控制、整改級別;Ⅳ級風險,藍色風險,屬于是可以接受或可容許的級別。通過安全風險分級評估以后,系統本身對風險類型能夠有著進一步了解,對于后續開展的各項管控工作有著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安全風險分級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且需要不斷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的保證風險識別有效,提高風險識別的全面性[4]。
就目前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系統的構成情況來看,主要分為幾個基本層次,即為風險預控管理版塊、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版塊、管理要素管理版塊、輔助管理版塊。在這些版塊基礎之下,還有一個重要項目,就是第五級指標,對其進行具體考核過程中,先對底層指標進行打分,在打分位置,還需要嚴格按照煤礦實際情況進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獲得四級指標得分。然后針對系統運行中,被一票否決的部分指標進行詳細分析,遵循一定原則,并獲得三級得分情況匯總,在第三系統獲得得分以后,其對應的權系數,會自動快速計算二層次版塊的實際得分狀況,在確定二層次獲得對應得分以后,權系數則是會將煤礦本質安全總體評價結果直觀的反映出來,通過這種方式,保證評估的合理性,避免因評估有失偏頗,影響到系統正常運行[5]。除此之外,第四層板塊與第五層版塊指標的有效應用,可取0 或者是1,同時還要嚴格遵循各項標準,對第五層指標進行積分。若是在實際操作中,煤礦沒有第四層指標,也就沒有開展第五層指標,在進行具體評價時,這四級指標則計為滿分。
煤礦本質安全的整體評價,在必須要先明確權重大小,遵循主觀判斷與客觀判斷相互結合的方式,最終形成相應的版塊評價犬種與系統評價權重,提升安全管理評價的可參考價值。其中,主觀方式主要是指適應癥還價判斷層次分析,是專家根據自身所掌握的知識、經驗等,給出的主觀判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客觀方式則是通過神經網絡分析,來了解安全管理是否具有可行性,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通過將兩種不同的評估方式進行結合,然后結合煤礦事故數據等,在進行詳細分析以后給出最終的結果,形成了相應的版塊系統權重,這對于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優化有著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下煤礦生產開采安全受到了越來越多關注,結合風險預控,構建科學的煤礦安全管理技術系統,在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開采安全,同時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人員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煤礦安全管理評價過程中,主要是有安全風險分級、系統考核指標計分、煤礦本質安全評價三種方法,可為煤礦安全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參考,具有極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