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
鹽城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鹽城 224005
為了推進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我國部署了重要戰略決策,其中內容之一就是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這一舉措不僅能夠改善棚戶區低收入家庭的實際住房環境,對城市老舊城區的棚戶區建筑進行改造,同時能夠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并加強推進城市化建設。從宏觀層面分析,加強棚戶區改造是我國城市建設中需要完善的重要內容之一,相關政策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能夠顯著解決困難家庭的居住問題,促使城市良性發展,對城市建設中的問題及時進行發現、分析和解決。加強棚戶區改造主要是對城鎮的老舊住房和危房進行整改,同時對整改的舊城區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和住房條件進行改善。當前城市發展十分關注棚戶區改造工作,相關的項目能夠有效地推進城市化發展和進步,當地政府和相關企業需要對棚戶區改造項目中的問題進行及時發現,共同采取措施加強問題解決,并全面推進城市發展。
棚戶區改造工作涉及到復雜多樣的內容,在具體項目推進中會遇到很多現實問題,當前我國部分地區在開展棚戶區改造工作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當地政府和企業通力合作,投入較多時間和精力加強對城鎮老舊住房和危房進行整改,對困難家庭的住房條件和生活水平進行顯著的改善。
在棚戶區居住的大多數家庭的經濟收入較少,沒有較多的經濟來源,所以加強棚戶區改造對這些低收入家庭來說具有深遠的意義。棚戶區改造不僅能夠對他們的生活條件進行改善,確保他們能夠擁有自己的房產,尤其是經濟條件特別差的特困戶和低保戶,加強棚戶區改造,政府采取對應的政策措施對他們進行救助和補助,滿足他們的住房需求,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
新型城鎮化建設主要是指我國在城鎮發展中推進交涉城鄉一體化、生態宜居、城鄉統籌、產城互動型的城鎮,確保不同類型城市、城鎮和新型農村和諧、協調發展,共同進步,充分“以人為核心”,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當前主要的問題就是建設用地比較緊缺,加快棚戶區改造能夠提高土地面積的使用效率和容積,對人口密度進行增加。所以說棚戶區改造能夠有效地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發展。
加強棚戶區改造能夠對落后的城市面貌進行改進,進而對城市的用途和功能進行完善。棚戶區改造項目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對城鎮臟亂差的面貌進行改變,同時對落后的基礎設施建設現狀進行改變。在實際的棚戶區改造工作中需要同時考慮如何改進基礎條件和配套設施,并在具體的項目施工中,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招商引資,進而不斷對地方政府投入的財政資金進行節省,同時也能夠得到社會企業的幫助,加強推進建設城鎮基礎設施,對城市功用進行完善,提高棚戶區改造的效率[1]。
首先,棚戶區改造項目具有較長的施工周期和較多的資金投入,所以在大規模棚戶區改造中需要確保投入充足的資金支持,否則將無法推進改造工程。當前棚戶區改造中首先需要解決籌集資金的問題,相關部門需要找到高效的方式加強信貸資金和民間資本在棚戶區改造中的資金投入力度,進而解決資金籌集問題。
當今社會對棚戶區的第一印象就是棚戶區具有較長的建設使用期限、不齊全的基礎設施、較小的人均建筑面積、不便利的交通條件、較大的消防和治安隱患、臟亂差的居住環境等,我國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棚戶區的具體范疇區域,加上不清晰的棚戶區界定,導致政府相關政策需要利用擴大化現象,部分地區直接將低矮平房劃分到棚戶區改造的項目中[2]。
在棚戶區改造中,拆遷是較大的工程,其中的難度非常大,首先,部分地區的拆遷戶希望得到較高的利益,雖然政府提出了一定的補償標準,但是部分拆遷戶仍然不滿足,導致政府無法對他們超常規的補償條件進行滿足;其次,部分拆遷戶對改造工作沒有正確的思想認識,他們希望拆遷征地增加原有財產,甚至會突擊進行房屋加層、裝修和種植,部分拆遷戶打持久戰,認為最后妥協會增加補充金額,或者是自身沒有法律意識,對個人利益過分強調,無法正確看待拆遷征地工作,也沒有按照法律要求加強維權,采取過激行為對拆遷工作進行阻撓;最后是不完善的輿論引導,導致拆遷難度增加,部分拆遷征地工作中,部分媒體沒有客觀看待和了解事情,沒有從社會責任進行處罰,為了迎合群眾的心理,大肆渲染拆遷戶,導致部分群眾失去自主判斷和理性分析的能力,最終導致拆遷難的問題出現。
在棚戶區改造中對居民的安置工作也存在問題,若是拆除棚戶區居民的住所,部分居民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其他住所,這樣就導致部分居民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直接會影響到社會穩定和治安。此外,在征收棚戶區的過程中部分對居民的權益保障工作不到位,比如說不規范修建的棚戶區住所,部分居民將實際居住的房屋進行修建,改為雜物儲存的房屋,在拆遷過程中,拆遷人員就會將其作為地上附著物或者是雜貨間進行處置,然而實際居住的房屋若是達到2.2米以上的高度是可以按照住房標準給予補償;另外,部分當地政府不重視棚戶區改造項目,也沒有嚴格監管開發單位的資金使用,無法落實棚戶區居民的回遷安置工作,最終對居民的利益造成損害[3]。
為了有效地解決棚戶區改造中存在的問題,應該采取的對策有以下幾點:
在棚戶區改造中,項目工程需要較多的資金支持,當前政府投入的財政資金無法滿足實際棚戶區改造的所有項目工程,政府主導的融資模式也無法滿足棚戶區改造的資金需求,雖然會分期實施改造計劃,但是國家政策性的信貸額度以及補貼標準無法滿足棚戶區改造龐大的資金缺口,所以,政府還需要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資金籌集,單純地依靠中央財政補貼無法保證棚戶區改造項目完成。隨著國家隊棚戶區改造的融資政策收緊,地區政府也是采取棚戶區改造的專項債進行融資,并根據實際改造項目的資金需求進行額度調整,并綜合結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專項收入等因素,對納入政府的基金預算進行管理。地方政府在加強棚戶區改造資金籌集的過程中,除了可以通過向國家銀行進行貸款申請以及專項債申請之外,還需要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多渠道進行資金籌集,進而確保有序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項目,認真研究國家出臺的各項民生工程融資支持政策,對項目資金進行爭取,同時可以在地方進行優惠政策的制定,加強對民間資本的吸引力,引導并鼓勵他們投資加強棚戶區改造項目,確保融資渠道更加寬泛,進而保證棚戶區改造項目有充足的資金供應。為了加強國家各項支持政策的落實,確保政策障礙進行消除,地方政府還需要加強對項目的指導和監督,確保所有參與企業的利益得到保障,并引導民間資本和企業對項目采取委托代建、參股、直接或間接投資等方式參與到棚戶區改造工程中,并將投資主體設置為社會企業或者是機構,使其出資安置補償房屋征收工作,并參與開發和配建土地出讓工程。為了能夠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政府可以對符合規定承擔棚戶區改造的企業進行發債指標的優先安排,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強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的實施,進而也對政府的資金負擔進行減輕。
為了加強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政府還需要對工程中的各項制度進行有效構建,首先需要完善實施主體的授權機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市場化的方式對沒有實施主體的項目進行實施主體選擇空間的擴大,確保實施主體具有符合棚戶區改造需求的融資能力和財務能力;若是項目有實施主體,然而在項目進行中無法繼續支持項目,政府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退出機制的設置,重新進行實施主體的選擇,并授予新主體相應的權責[4]。在此過程中,政府需要確保制定的篩選標準更加嚴謹,并設置相應的機制對實施主體的選擇過程進行監督,深入考察實施主體的實際財務能力以及對項目的操作能力,從而確保正常開展棚戶區改造項目。其次是要構建項目工作機制,部分棚戶區改造項目在具體建設中因實施主體不了解相關的融資政策、改造政策和工作流程,導致政府相關部門在理解棚戶區改造政策方面存在偏差,最終造成成本浪費和項目延期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當地政府需要結合實際的項目情況,并根據相應的執行政策和項目特征進行參照,合理劃分棚戶區改造項目,并分類進行指導,有針對性進行工作流程的統一,并公開流程,對不同部門的分工和責任進行明確;政府在此過程中需要發揮引導和監管的作用,根據相關政策對棚戶區改造計劃進行制定,并派專人對實施主體進行指導,避免出現浪費時間和成本的現象。
在棚戶區改造項目中,當地政府對被征收房屋給到的補償上限很明顯低于市場價格,在推進安置居民的過程中導致拆遷難的問題出現,所以,在安置居民的過程中,政府更應該是按照市場價對被征收房屋進行評估,采取公平、合理的方式補償被征收家庭,促使居民能夠買得起新房,保證他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不會因為棚戶區改造而有所降低[5]。
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當地政府和企業需要依法進行拆遷,保障居民的利益,首先,科學制定拆遷實施計劃,在計劃制定之前需要深入棚戶區居民生活進行充分調研,通過信訪、集中聽證或者是社區會議等對群眾的需求、建議進行了解和聽取,并最大化保障居民的利益,確保拆遷工作更加公平、公開,對棚戶區改造項目中的腐敗時間進行堅決懲治。其次是對拆遷戶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務,在整個拆遷過程中應確保拆遷戶參與其中,確保整個拆遷工作更加透明公開,從而順利開展拆遷工作,組織拆遷人員積極參與到實際的小組懇談和討論會議中,對法律進行靈活運用,同時確保拆遷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要求進行拆遷,并為拆遷戶提供法律服務,或者是法律人員針對棚戶區改造居民在實際征收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和想法進行法律層面的解答,促使拆遷戶將自己在拆遷過程中的顧慮進行充分表達,自主進行拆遷評判,相關工作應該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引導和協助棚戶區改造居民進行相關合同和協議文件的簽署,從而切實保障拆遷戶的權利和利益;大多數拆遷戶之前并沒有接觸過拆遷征地,對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了解,在實際拆遷征地談判過程中無法對自身的利益進行充分爭取,所以政府部門加強對棚戶區改造居民提供法律服務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對居民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指導,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從而按照法律要求引導居民進行合同簽訂,切實保障居民的利益。最后,當地做好棚戶區改造的輿論引導工作,當地主要媒體需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以及政府網站等形式配合棚戶區改造工程建設,大力宣傳棚戶區改造工作,并對輿論導向進行明確,營造積極、正面的宣傳氛圍,引導全社會對拆遷工作進行參與、支持和了解,同時針對部分居民有抵觸心理,相關部門也需要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促使他們對拆遷的相關政策、安置等有正確認識,促使拆遷戶能夠對拆遷安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進行理性對待,相關單位要做好疏導工作,從而得到群眾的支持和信任[6]。
總之,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推進,能夠對城市臟亂差的環境進行改善,提高城市的整體形象,同時推進城市化發展。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當地政府需要做好低收入家庭的安置工作,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環境。相關部門需要重視棚戶區改造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采取措施進行問題解決,合理規劃棚戶區改造方案,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