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璋
山東信和誠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東棗莊 277100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其重點就在與施工過程,通常情況下,施工過程會涉及到較長的施工周期,施工工作由于會涉及到較多方面的內容,其現場情況會具備復雜多變的特點,相應地其造價控制工作也較為繁瑣,實際建設環節通過應用全過程造價管理,能夠有效控制項目資金,同時也能對材料質量進行嚴格把控,防止由于資金不足在施工中應用低價劣質的施工材料,能夠保證施工會取得較高的質量,降低施工環節不安定因素的發生率,有效規避風險,科學控制成本[1]。
全過程跟蹤審核是指根據工程合同、相關法律法規、造價標準對工程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管監控,以便提高資金利用率,保證工程高質量完成的審核、審計方式。全過程跟蹤審核是工程項目順利實施的重要環節,其審計對象是工程資金,其功能是為項目實施決策提供依據,其目的是使建設資金得到合理運用,保證工程項目收益最大化。
工程量計算的準確性對于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計算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出現的問題集中在工程量計算總數誤差和單價計取不合理上。對于工程項目的工程量計算,主要是依照設計圖紙,根據項目的實際需求,對項目實際工程量進行準確計算,并合理考慮措施等項目的工程量,尤其是措施項要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和縮小施工實際于預算之間的誤差,保證在工程造價層面對施工的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隨著我國建筑工程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針對施工所研究出的新技術、新材料層出不窮。這些新材料、新技術的引入,在提高我國建筑水平的同時,也給建筑工程與技術和材料的適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施工中,還存在部分企業盲目追求經濟效益采用不合格材料和設備的問題,在新材料、新工藝的審核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這類企業可能會在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上“鉆空子”,導致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因質量問題導致的返工和補救現象,造成了造價成本的提高,使得工程所需的資金和人力大大增加。不僅給工程進度發展帶來了阻礙,同時還給工程造價結算審核工作帶來了一些困難與問題[2]。
當前我國對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以及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法規,對工程造價問題和行為都有相應的標準和規范,但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這些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都難以覆蓋市場經濟環境下復雜多變的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的所有問題,同時,在法律法規的執行上也存在執法不嚴等現象,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也不是很到位,法制上的不健全嚴重影響的工程全過程造價管理的有效性和真實性。
當前法律法規和市場運行機制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過程中的很多環節都沒有被法律法規所覆蓋,仍然存在較多的法律盲區,這種情況下,會使得實際操作環節無法可依,嚴重影響到了國家和企業的利益。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相關部門一定要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嚴格懲治違反法律法規的不法行為和相關人員。
全過程造價管理工作專業性強,工作量大,企業要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發展情況,及時更新相關的技術服務,跟上建筑工業化、信息化、數字化的節奏,提高工作效率。如在全過程造價管理中引入BIM技術,將零散的造價數據變為工程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在決策階段,可以依據BIM技術制定項目估算書;設計階段,構件與建設項目相匹配的造價信息模型,做好成本計算和預測;竣工階段,由竣工模型生成各類計算信息,促使BIM技術與造價管理工程相結合,實現動態管理,減少工作量,提高造價效率。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力、機械、施工材料的價格提高了許多,在不同的時期其價格也存在波動。因此,企業在工程造價審核工作中,應當根據合同約定注意市場價格變動,及時進行材料調查的相關工作,保障最終項目的造價準確性和調查工作的可行性。具體而言,審核工作應當注意及時掌握市場人機材價格情況,對于合同約定的可以進行材料價格調查的情況,及時跟蹤工程進度進行價格調整,盡可能反映出工程實際成本,對工程預算進行調整[3]。
工程造價的主體是工程量費用,其具有隱蔽性、不確定性等特點,因而,工程量既是工程造價審核的重點,也是工程量審核的難點。如果在造價審核過程中,出現了工程量與實際相差較大的情況,應該從以下兩方面找原因:一是審核計算規則發現工程量的正負誤差:正誤差表現在未及時扣減樓地面上的溝洞的占用面積、建筑墻體的圈梁占用面積、忽略鋼筋保護層厚度、重復計算了梁柱結合處的箍筋等;負誤差主要表現在以工程量和項目的理論值進行計算造成的漏算。二是施工單位為了獲取更多工程款故意夸大工程量.
綜上所述,全過程工程造價控制主要采用事前控制進行成本核算,從而有效控制項目投資,確保投資款的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建筑工程的投資效益。工程項目造價控制是一個動態的跟蹤、調整、控制過程。造價咨詢單位應以項目管理為主線,以投資管控為核心,以過程控制為手段協助建設單位在工程項目各個階段合理確定造價目標,采取切實可行方法和手段,如修訂工程計量計價規范,完善工程計價依據發布機制等使工程造價得到有效合理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