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濤
東營市墾利區董集鎮人民政府 山東東營 257505
農村土地經營與管理需要相關管理部門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工作,推動適度規模化經營,不斷發展現代化農業,從而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效益,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確保農村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經濟發展目標。土地流轉行為能夠反映出當地制度變化、市場發展、農民受益狀況等,也體現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相關土地管理部門可根據存在的問題完善土地流轉制度,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及土地規模化經營[1]。
土地流轉能實現土地資源在經營者之間的合理流動,促進農村土地由粗放性使用向集約化經營轉變,有利于推進農業機械化實現規模化生產和發展多種農業經濟,優化和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將傳統單一經濟轉變為多元經濟,促進農村及農業發展。
傳統農業對于土地的利用不足,生產經營非常分散,農民依賴土地又被土地所束縛,使得農村勞動力資源無法充分釋放,難以創造更多價值。實施土地流轉,農民將個人土地以合同的形式流轉給企業或經營大戶,農民既可以到流轉方企業就業,也可以外出就業,拓寬農民經濟來源渠道。
通過土地流轉政策可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經濟領域。隨著土地越來越集中,社會資金不斷累積,農村地區的經營體系會逐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同時還可帶動相關上下游產業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
為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可以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土地流轉工作小組,建立一個完善的土地流轉服務平臺,為農戶提供幫助和信息服務。農戶可在此平臺上隨時向相關人員咨詢土地流轉問題,也可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土地流轉信息網絡平臺,或者以公眾微信號的形式向所有人進行相關信息服務推送,定期在各大網站平臺發布一些土地流轉供求信息。做到流轉信息跨地區交流與互動,讓農戶土地流轉信息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促使農戶、企業以及合作社之間實現土地流轉。也可從價格評估機制方面入手,采用協商定價形式,評估土地資源的真實價值情況。建立多元化土地評估機制,通過專業化評估人員對農戶土地價值進行評估,從而完善土地評估制度,實現土地流轉以及規模化經營[2]。
在農戶土地經營中,為實現土地有效流轉以及規模化經營,相關管理部門要不斷規范土地流轉程序。首先,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礎上,相關部門做好政策宣傳工作,讓農戶了解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趨勢以及實現規模化經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的利好政策,在農民自愿的前提下讓其以多種形式參與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對有土地流轉意愿的農戶進行信息登記,協調土地流轉服務;其次,要規范土地流轉,對流轉程序進行監督管理,定期分配管理人員落實到監督管理工作當中,以提高土地流轉高質量服務;最后,在規范土地流轉程序的同時,要將農戶自發流轉行為融合到規范化管理程序當中,多加鼓勵農戶土地流轉行為,確保土地流轉得到有效進行。
健全土地流轉管理制度,應該從土地流轉作價評估、補償以及合同簽定等方面進行管理。開展信息登記與發布工作,對土地進行有效評估,做好法律政策咨詢工作,同時對土地流轉合同進行管理,指導土地流轉程序,避免出現農戶被迫流轉土地現象問題的發生。在健全土地流轉管理制度時,首先要明確管理職能,建立農村服務機構,制定一個系統配套的流轉管理辦法,促進土地流轉能夠順利進行;其次從管理方法層面入手進行制度完善,政府部門應該下發指導土地流轉的政策文件,讓基層在實際土地流轉管理中有章可循,從而有效避免農村土地流轉糾紛問題的產生;最后要建立流轉市場,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價格制度,制定適合的土地流轉價格,從而實現土地流轉與規模化經營。
土地管理部門應加強土地政策宣傳,提前向農戶宣傳現代農業經營管理理念。村委會也可開展土地流轉相關知識的座談會,了解農民意愿。上級政府也可以向下派遣專業人員,為農戶講解與土地流轉相關的政策,并通過座談會交流的形式宣傳土地政策。政府部門向各村委下發土地宣傳文件,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形式或者官網平臺形式下發土地政策文件,村委會管理人員將電子網絡上的土地政策文件推送給每一農戶,做好土地政策宣傳,引導農戶思維意識,推動農村土地有效流轉,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3]。
發揮職能部門在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中的作用,堅持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群眾的權益放在重要位置,不損害農民的利益。將政府的績效考核成果與農民的權益掛鉤,下級政府在土地流轉政策上面踐行到位、有效維護農民權益的,上級政府要予以表揚;而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損害農民權益的下級政府,上級黨組織應及時批評,讓他們定期反思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此外,還要確保因土地流轉而進城務工的農民能在城市站得住腳,農民工在就業、醫療、工傷賠償等保險服務方面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條件。
農村土地流轉作為一項惠民政策,對激活農村土地活力、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實現鄉村振興意義重大。各地在推進土地流轉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因地制宜,要明確土地產權,激發土地流轉積極性;要不斷創新土地流轉模式;還要加強正面引導和支持,促進農村土地的多元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