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化臣
亳州市譙城區審計局 安徽亳州 236800
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主要特點是從快速增長階段過渡到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要跟上新時代,為中國經濟的優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1]。審計處應充分履行其審計監督職能,提高企業業績,加強對內部審計的監督,促進內部審計工作的透明公開和強化問責制。從而推進經濟髙質量發展。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了確保企業的有效和迅速發展,企業的內部審計必須與提高質量的戰略密切聯系起來,加強內部審計在查明企業制度缺陷、糾正制度缺陷、支持管理者決策、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加強企業的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監督作用。它的作用首先體現在風險預防和管理方面,獨立、客觀和及時分析企業管理中的問題和缺點,提出審計建議,促進補救和預防風險[1]。其次是有效監督,提高效率。內部審計監督是監督企業所有經濟活動的第一道控制手段,通過整個過程中的檢查將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和經濟效率。最后是客觀評價和建議,對建立和執行內部控制規范、作出客觀和公正的審計結果和結論以及正確的糾正建議。
審計監督是保證企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必要手段,雖然內部審計在促進改善公司管理制度和實現既定目標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在公司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這表明在審計監督方面仍然存在缺陷。
第一,審計監督和內部審計應以““服務集團戰略為引領,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促發展、控風險為目標”但是實際上與之存在較大的差距[2]。第二,對內部審計的監督的認識是單方面的。對財務收入和支出的審計更加重視,這影響了內部審計活動的創新性。第三,審計監督的范圍有限,由于內部審計機制薄弱等原因,審計監督仍然是一個不為人熟知的領域。第四,對審計工作的監督不夠充分,有些審計員對諸如生產流程、工程管理等業務不熟悉,這影響到審計監督的程度。
首先,由于經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及時選擇最佳審計做法,也無法選擇最適當的審計方法和審計開始點,這導致審計工作進展緩慢或不夠全面[3]。第二,取得證據的方法相對刻板。目前,內部監督的主要工具是信息核查、面談、現場視察等。第三,審計發現的問題沒有完全改正,存在屢次發生或普遍存在的問題,表明整頓措施或監督措施沒有做完全。第四,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得到改善。僅針對具體問題的改革未能通過改進內部控制框架來彌補管理方面的缺陷[2]。
首先,跟上形勢,對審計概念進行革新。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更有效地發揮審計在黨內和黨內的重要作用”。第二,轉變審計觀念,多個方面開展審計,發揮審計監督的前瞻性,特別注意事先通報風險、對過程的監督和事后評估,并擴大審計范圍,使企業能夠采用橫向風險報告方法,以防止出現風險。第三,必須加強審計人員責任感,促使審計人員更好的履行職責。在新的審計監督時期,審計人員在促進企業質量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依法對企業實行嚴格的管理,在保證企業效率的同時,審計員應提高責任感、目標感,為企業改革發展提高服務質量。
第一,審計能力加強、擴大審計范圍和深度。加強業務能力,優化人員配置結構,確保審計效率,充分利用公司治理中的內部監督機制,促使企業加速制度變革和結構調整進程。第二,審計應該從嚴從深,做到審計的全面性,確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及其權威性和高效率;第三,提高對審計監督的認識和選擇,對當前優先事項、關切領域、主要風險等領域的審計進行監督,查明和反映新的事態發展、新問題和趨勢。
第一,發揮信息系統的作用。通過現代信息化手段進行審計,提高數字化審計水平提高審計監督效率。第二,仔細規劃和準備審計工作。設立審計小組,適當考慮到所審計單位的規模、業務特點和工作期限,并考慮到其業務知識和經驗,重視審前調査工作,認真分析資料,制定詳盡、可操作性強的審計實施方案,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第三,找準工作切入點,找準切入點,審計工作的效率將大大提升。從審計的最終目標出發,集中工作點,查明意見分歧。通過比較和分析面談內容與之交談的人,進行現場視察,以核實資產的質量并核對帳目、合同等,結合其他企業內部監督制度,綜合分析,總結經驗教訓。
必須改進內部控制框架并提高其執行力。通過修訂和改進與內部審計監督有關的制度,為獨立審計奠定了體制基礎,根據該制度,加強內部審計的審計監督,以消除審計過程中的人為因素。第二,綜合、研究和分析內部審計發現的典型、普遍和傾向性問題;并就管理結構和機制提出監督建議,這將使企業能夠改進其內部控制制度,并在加強公司治理方面發揮積極作用[3]。第三,必須改進監督和核查機制,并確保嚴格的問責制。根據法律和條例加強責任制、嚴格追究責任和問責制,因此,企業要嚴格遵守制度,遵守規則,逐步建立常設機制,防止違法行為。第四,審查的協同作用。審計監督應與內部監督,例如財務監督、法律監督等聯系起來,以提高審計監督的效率和效力,充分履行監督職責。